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據廣州、青島、寧波、上海等地的棉紗進口企業反映,由于9-10月份外紗抵港比較集中,保稅庫存快速上升,主要以棉花棉紗貿易商、中間商要貨為主,織布廠、印染廠要貨并不積極,除了少數貿易商有比較穩定的客戶外,大部分經營商銷售壓力較6-7月份大幅上升。另外,2015年下半年進口紗市場呈現三個特點:一是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棉紗支數和品牌越來越齊全,OE10S至80S都有,且40S-80S棉紗保稅區都有少量現貨,可看貨可試織;二是不帶票成交是山東、江浙、廣東等地最普遍的操作方式(包括織布廠),據青島、淄博、濰坊及佛山等地貿易商表示,不帶票報價一般要低于帶票價600-800元/噸;三是信用證結算成為棉紗進口貿易、國內進口紗銷售的最主要結算方式,特別是采購印度、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產地的棉紗,使用信用證能更有效的保護采購商的利益,一般棉紗訂購合同要求保證金不低于15%。
據多地進口紗貿易商反映,10月份以來國產、進口棉紗市場報價整體小幅下滑,一方面受ICE主力合約持續在60-62美分/磅間振蕩,而國內鄭期、棉花現貨及籽棉收購價格全線下跌,CF1601合約一度向12000元/噸靠攏;另一方面進入10月份精梳紗、高支高配棉紗的訂單明顯減少,而明年春夏季訂單正處于打樣、制版階段,訂單沒有落實,對于中國棉紗、坯布市場而言“旺季”逐漸進入尾聲。青島、廣州進口商表示,一些前期要貨比較積極、單次需求量比較大的織布廠、經營商近期采購調整為幾個柜一簽合同,個別中間商甚至幾百公斤、幾噸的拿貨,市場需求呈現持續萎縮趨勢。
針對7-10月份外紗進口量全面爆發的情況,一些機構和業內人士并不感到吃驚,一方面雖然中國政府從嚴從緊控制棉花進口配額,但卻對外紗進口不做任何限制或提高進口門檻,中國中小棉紡織廠在原料、勞動力和稅收“三高”的打壓下紛紛倒閉,印巴越南等東南亞產地棉紗對中國企業形成“圍剿”;另一方面從統計來看,在越南、巴基斯坦、印度及烏茲別克斯坦、泰國等國設廠的中國企業所產棉紗的50%左右均返回國內市場銷售;再者人民幣匯率反復大幅調整,使一些國內棉紗進口、國外出口商賭市場的意愿上升。近日巴基斯坦國內紗廠呼吁政府應該禁止進口印度棉紗,導致一些印度紗廠、出口商及時調整船期和出口方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越來越高,不排除一些印度紗廠、出口商擔心中國政府對棉紗進口設限而加大保稅量的可能。
進口棉紗9-10月份大量到港,廣州、上海、青島等地保稅庫保管、保險、搬倒等費用小幅上漲,一些棉紗貿易商和外商預計10月底我國主港外紗保稅量將突破10萬噸(港口中轉庫、庫外少量棉紗已有買家未提走),一些印度紗廠認為中國政府或在10-12月份下調棉紗進口關稅,因此棉紗“寄售”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一些棉紗貿易商分析,由于港口庫存量大,國內棉價短期難以探底結束,再加上中國棉花、棉紗消費下滑幅度大于預期,因此進口棉紗或再跌500-600元/噸,棉紗經營商“賠本賺吆喝”的概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