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印染業的污染治理將有法可依
“河南并不是紡織印染產業大省,不過,印染‘國標’的出臺還是對河南中小印染企業加強了環保約束。”1月20日,河南紡織產業資深人士李秀明向記者表示。
他所指的“國標”是,即將出臺的《紡織印染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1月20日,記者從權威渠道了解到,中國印染行業協會秘書長林琳表示,正在制定的《紡織印染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基本完成編制工作,2015年可印發實施。
據了解,對于紡織印染廢氣而言,很多企業目前還沒有意識到廢氣排放的嚴重性。由于監測技術不完善,廢氣排放的控制也一直得不到重視,很多企業只能參考《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相關標準來控制廢氣排放,這一次,國家要科學地控制紡織印染廢氣就需要專門針對紡織印染行業制定相關排放標準。
李秀明介紹,紡織染整環節是工業廢氣的重災區。2008年,我國紡織印染行業VOCs(揮發性有機氣體)排放量分擔率為8.8%,占工業過程VOCs排放的30%以上。VOCs與PM2.5二次氣溶膠形成有直接關系,對大氣環境影響較大。國標的缺席一直使相關治理缺乏依據。
“‘國標’的出臺,彌補了治理標準,也將紡織印染行業的污染治理納入到了法治的軌道。”
“紡織廢氣排放比廢水更為隱蔽,也更難監管,由于缺乏專門的、針對性的標準,大量紡織廢氣基本直接經由排氣筒或者以無組織形式逸散至大氣中。”洛陽偃師一家印染企業負責人表示。雖然將出臺“國標”,但這位負責人也難言樂觀。
“這是迫在眉睫的課題。”李秀明表示。一個完整、全新的標準體系亟待建立,唯有出臺國家強制性政策,才能為紡織工業今后的發展提供成長空間,特別是以出口貿易為主的紡織產業來說,有標準就要執行,有執行便能打破國際新一輪的“綠色壁壘”。同樣,對于國內紡織產業的成長來說,也是必須補足的功課。
廢氣排放標準出臺后,在標準強有力的約束下,紡織企業勢必要加大廢氣治理技術研發,改進相關生產裝備和工藝,以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
上述人士指出,隨著標準的出臺,印染企業預計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將進一步加大,中小企業將面臨更大的環保壓力,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中小企業或將退出市場,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
面臨成長難題的豫企也要轉型升級
在國內宏觀經濟的再平衡過程中,紡織產業去標桿化也在進行中,對于印染行業來說,國家在2015年推出紡織印染工業廢氣的治理標準,除了環保壓力原因之外,也有通過政策之手推動行業整合之意。
“河南印染企業不多,大多布局在縣市級城市,印染產業不是河南發展紡織產業的重點。”李秀明介紹。
記者從權威渠道了解到,河南有30余家印染企業,大多分布在洛陽偃師、安陽、新鄉、信陽等地。這些印染企業的生產規模較小,而且生產工藝落后。“可以說,有的生產工藝到了淘汰的邊緣。只能染整一些低端布料。”
上述偃師印染企業負責人介紹:“偃師的印染企業都在鄉鎮,規模很小,這里有印染發展的傳統。”
河南作為傳統棉紡產業大省,產業布局集中在產業鏈原材料加工一端,并沒有對產業鏈下游布局,雖處于行業低端,但河南紡織產業并沒有受到污染影響。
“河南在規劃十二五紡織產業中,對于是否激勵市場發展印染產業,省里的態度一直很謹慎,有人主張上馬,補缺河南產業短板,有人則認為不能發展帶污染的GDP。最終的折中提法是‘適度發展印染產業’。”
據了解,河南有多家服裝企業看到了印染環節的前景,在周口扶溝縣聯合投資一家規模較大的印染企業,可是由于資源配置不到位,一直處于開工難的狀態。
“現在集中在縣市級的印染中小企業,要面對新的《紡織印染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大環保治理的要求:促使紡織企業進行廢氣污染治理,引導企業進行生產工藝技術的改進,有效地控制印染行業對大氣環境的污染,改善局部地區的環境空氣質量。”
在紡織行業過剩的背景之下,政府通過出臺更高環保標準的政策,也可以看作是對行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升。對于傳統紡織產業來說,也是中國傳統的出口優勢產業,要想在未來的全球行業競爭格局中,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與話語權,只有提升行業的綠色成長空間。
“‘國標’的出臺,對于河南印染這一弱勢產業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課題,從行業來說,將面臨更大的成長難題,不過,從個體來說,也是一個轉型升級成長的過程,可以說,企業要么鳳凰涅槃,要么退出市場。”上述人士直言。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