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品牌服裝差異化策略實現逆勢增長
“隨著國際快時尚品牌加速在中國市場擴張,本土一些知名服裝品牌正在通過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渠道創新,采取差異化競爭的策略積極應對。”有資深業內人士如此表示,從2014年冬季和2015年春季的服裝訂貨會來看,各地經銷商對于“以純”、“例外”、“雅戈爾”、“美特斯邦威”等本土品牌服裝的訂單量不減反增,為低迷的國內服裝產業帶來希望的曙光。 國際品牌加速擴張 今年以來,國內服裝產業景氣指數下降,需求低于預期。有數據顯示,一季度,中經服裝產業景氣指數為97.0,比去年四季度下降0.4點。一季度服裝產量69億件,同比下降3.8%。 而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1-6月份,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各類服裝零售量同比下降1.8%,增速較上年同期低6.1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各類服裝零售量同比下降1.6%,降幅較上月收窄0.4個百分點,但大幅低于上年同期14.2%的增長速度。 國內服裝產業的不景氣,卻給國際快時尚服裝品牌帶來了機會,他們正在中國市場加速擴張。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優衣庫新開店82家,門店總數達到257家;H&M開店62家,門店總數達到176家;GAP新開店28家,門店總數71家;ZARA新開店18家,門店總數137家;MUJI新開店42家,門店總數100家;C&A新開店9家,門店55家;U&R新開店9家,門店29家。僅去年一年,國際快時尚服裝品牌就在中國新開了近1000家門店。 本土品牌打差異化 “現在的市場競爭,不僅體現為價格的競爭或產品的競爭,更多的是體現為品牌的競爭和商業模式的競爭。要跟國際快時尚品牌比拼,本土品牌應該更加重視產品的創新、技術的創新和渠道的創新。”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副會長卜曉強表示。 卜曉強認為,本土品牌服裝企業已經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沒有時尚的設計、快速的出貨和更下沉的渠道,很難與國際服裝品牌在國內市場一決高下。 就拿名列“中國十大休閑服品牌”的以純服裝為例。為了適應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以純近年來在設計研發、設備改造、產品質量及檢測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轉型升級,通過差異化競爭策略,與國內、國際休閑服品牌展開市場較量。目前以純每年大約能設計近20000個新款,每個季度都能設計出5000多個新款,每天都會有數十種新款面世。以純正是以款式多樣、緊隨潮流的品牌形象,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對于當前服裝市場的競爭態勢,前瞻網資深產業研究員高曉詩分析指出,本土休閑服飾品牌企業的優勢在于更了解本土消費者的需求、更熟悉本土商業環境的運作模式、更為豐富的渠道基礎和更廣泛的群眾基礎,特別是二、三、四線城市,上述優勢更為突出;當然,本土企業在整體品牌運營、零售管理能力、供應鏈效率和資源整合能力方面與國外巨頭還有很大的差距。 高曉詩認為,未來休閑服行業可能勝出的本土企業,可能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產品定位、目標人群定位或渠道定位與國際品牌充分差異化的公司;二是已經有良好的品牌、渠道基礎和管理體系,并且順應行業的競爭不斷主動求新創變的公司。 逆勢增長帶來希望曙光 在今年的第22屆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上,“諾奇”、“戰狼世家”推出了時下最炙手可熱的O2O線上線下互動模式,他們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紅領集團則以大數據為依托的量身定制服務,提供遠程量體服務,讓“足不出戶享受定制”成為可能。而雅戈爾選擇以更簡潔直接的形式來展示品牌實力,雅戈爾董事長李如剛表示,根據3月20日企業出來的第一季度報表,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了5%,整體情況樂觀。紅豆的負責人表示,品牌希望整合國外資源,收購國外的高端男裝品牌,這比自己創造一個更有優勢,可以說,當前中國的服裝品牌正以長遠的目光看市場,用戰略性思維調整自身,適應市場的轉變。 據了解,另一知名本土品牌“美特斯邦威”的訂貨量雖然在去年秋冬出現下滑,但是,今年秋季訂貨會即實現反轉,其中Meters/bonwe超過80%加盟商的訂貨額實現正增長,10%-20%加盟商實現雙位數同比增幅,me&city加盟商訂貨額更是錄得100%同比增長。與此同時,廣州多家本土女裝品牌服裝商也透露,2014年冬季和2015年春季的訂貨會訂單量同比增長10%以上。 此外,記者從“以純”獲悉,綜合2014年冬季和2015年春季的訂貨會情況,“以純”的訂單量也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長。 “一些本土服裝品牌逆勢增長,這被市場人士視為行業的轉折點。”有業內人士透露,由于本土服裝企業及時適應市場、改變策略,下半年將迎來希望的曙光。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