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13日,2014進口紗論壇在杭州舉行。多家進口紗供應商感嘆生意難做,表示目前的現狀是“夾縫中生存”。在嘉賓的演講中,“拐點”“變局”成為關鍵詞。
進口紗是否已經優勢不再?未來進口紗市場將如何發展?2014進口紗論壇上,與會嘉賓一致認為,目前進口紗市場格局正在轉變——品種從單一到全面,使用區域從沿海逐步向中西部延伸,經營者更加成熟,經營運作也更趨于理性。雖然受政策調整等環境因素影響,未來兩年進口紗市場難以像前兩年那樣快速增長,但從長遠來看,進口紗所占市場份額還將擴大。
看數據——增長曲線現回落
從火熱轉向理性,進口紗市場的這種蛻變也反映在數據的變化中。2012年是我國進口紗快速增長的一個高峰,當年進口棉紗線152.65萬噸,同比增長69.01%。2013年,雖然增幅下降,但進口總量突破了200萬噸大關,達到209.84萬噸,同比增長37.47%。最近的統計顯示,1~4月,我國棉紗線進口總量69.5萬噸,增幅7.2%,相對于去年同期51.3%的增幅有明顯放緩。對于今年全年的棉紗線進口,有人預計可能會與去年基本相當,也有人認為或許難以達到200萬噸。
短短兩年間,進口紗市場為什么會出現這樣顯著的變化呢?浙江華瑞信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經理鄭圣偉分析認為,我國棉花政策的調整是影響進口紗貿易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新年度取消了棉花收儲政策改為直補,國內棉花價格下跌預期明確。受國內棉價下行影響,國內外棉價差總體縮窄,國內紗價隨之下跌,使進口紗承壓,國內企業對進口棉紗線的熱度有所減弱。
實際上,2012年進口紗快速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國內以19800元/噸的價格收儲,使國內外棉價形成巨大價差。當時一些進口棉紗價格甚至低于國內棉花價格,吸引企業大量使用進口紗,棉紗進口因此出現大幅增長。
隨著國內外棉價差縮小,進口棉紗價格優勢不再明顯。加上進口紗運作周期長,由于擔心價格下跌,用紗企業不敢備遠期貨。另有企業反映,由于對進口棉紗品質不夠了解,在生產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也影響了進口棉紗的使用。各種因素疊加,一些企業又放棄進口紗轉用國產紗。
看格局——大浪淘沙始見金
從更深層次看,進口紗市場格局正在發生變化。鄭圣偉分析認為,進口紗市場發展的拐點已經顯現。
從品種來看,進口紗需求出現差異化。目前,純棉紗進口仍是主流。其中,8~25支普梳紗占比50%以上,25~47支普梳紗是近年來進口增速最快的產品,所占比重不斷增加,25~47支精梳紗也呈逐年增長態勢??傮w來看,進口紗品種從單一到全面,純棉紗進口從低支向中支領域延伸,從普梳向精梳領域蔓延,對國產紗的可替代性逐漸增強。從使用區域看,使用企業從最初集中在廣東、浙江等沿海省份幾個產業集群地逐步向中西部延伸。
從進口棉紗來源國來看,印度超越巴基斯坦成為中國最大的進口棉紗來源國。鄭圣偉分析認為,巴紗產品相對單一,而且巴紗在中國的市場成熟度最高,隨著下游需求產品調整,巴紗份額逐漸減少。而隨著中印貿易深入,印紗大舉進軍21~40支中低支紗線領域,搶占市場份額,進口棉紗貿易格局發生重大轉變。此外,2013年從美國、泰國、印尼進口的棉紗出現117.11%、115.42%、85.72%的漲幅,新市場備受關注。
從經營者情況來看,由于2012年進口棉紗線總量出現大幅增長,參與群體在2013年出現激增,隨著競爭加劇,利潤被不斷壓縮。國泰華集團總經理陳勤豐表示,經過去年下半年市場的大浪淘沙,已有1/3的經營者被淘汰出局,預計未來一年還會繼續減少。經過優勝劣汰,市場培育了一批較為成熟的進口商和經銷商,他們越來越重視提升服務質量和對資源進行整合,其經營運作也更趨于理性。
經歷了幾波調整之后,進口紗從業者不管從經營理念還是操作嫻熟度上,相較前幾年而言,已然“蛻變”成形。
看前景——遠景樂觀近景憂
2014年,持續3年的收儲政策叫停,取而代之的是棉農直補等一系列政策嘗試。與會者在分析未來棉花價格走勢時普遍認為,巨大的國儲棉花庫存還需要3年時間才能消化。在去庫存的過程中,國內棉花價格將保持低位徘徊。在這種環境下,由巨大的棉花價差帶來的進口紗快速增長趨勢將很難延續。另一方面,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紡織市場持續低迷,在整體需求疲軟的情況下,進口紗需求也相應減弱。與此同時,進口紗貿易在價值分布不平衡的狀態下出現惡性循環,市場拒付、拒發現象頻發,凈化貿易環境的呼聲日益強烈。因此,陳勤豐表示,未來兩年可能都要過苦日子。
盡管受棉花政策調整、市場整體需求疲軟等因素影響,未來兩年進口紗增速可能大幅回落,但與會者仍看好進口紗市場的前景。由于棉紡織企業各項成本增加,尤其是受近幾年高棉價差影響,國內紡紗企業產品結構轉向非棉化的趨勢明顯。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純棉紗產量占比從2012年的40%下滑到37%,而純化學紗、混紡紗占比相應上升。市場對純棉紗的部分需求被進口紗填補。
當前,全球范圍的資源整合已成為大勢所趨。原料的制約、用工成本的快速增長等各項因素都促使國內紡紗企業不得不轉變策略,轉向生產附加值更高的產品,轉移到更有優勢的國家和地區。從長遠來看,進口紗仍將占據我國棉紗線市場相當的市場份額。陳勤豐預計,未來5年進口棉紗線還有一倍的增長空間,年進口量可能會達到450萬噸的水平。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