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中小紡企的“走、轉、改”之路
對后危機時代的紡織中小企業,人們幾乎一致的印象是“底子薄,研發弱,生存艱難”。然而,在當前形勢下,江蘇吳江不少中小紡企依托市場自主創新,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走、轉、改”之路。 精耕細作以小搏大 “現階段,企業不一定非要做大,但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對我們企業而言,就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吳江裕龍紡織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峰說,自2003年成立以來,公司始終貼近市場,對目標市場“精耕細作”,選擇自身熟悉的領域,以小搏大。 多年來,裕龍公司一直致力于仿真絲產品、超薄高密產品、滌錦復合絲產品的研發,形成了集研發、生產、后整理、貿易為一體的服務體系。目前,公司擁有直屬企業一家,下屬企業三家,逐步成為國內外多個高檔男女時裝、休閑面料的主要面料供應商。 走進市場,除了準確把握市場脈向,緊扣市場需求外,還有一層意義,就是尋找新興市場并融入其中。這兩年,裕龍一直致力于國內外貿易伙伴的開拓工作。“打入海外市場,除了自身實力過關,還需要決策清晰、規避風險,以及深厚的人才儲備。”李峰說,中小企業“船小好調頭”,要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可以找周期短的小訂單,及時交貨,通過穩定可靠的質量贏得市場的信賴。 最近,裕龍正在嘗試電商平臺。對于這次“觸電”,李峰說,傳統的線下渠道銷售過于死板,難以適應市場形勢的快速變化,而紡織電子商務可以解決這樣的不足,提高運轉效率和應變速度,“雖然短期內可能看不到效果,但是堅持下去,對企業擴大市場競爭力有著積極的影響。” 轉變定位確立核心 吳江中連經編紡織有限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來,通過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優化產品結構,堅持走高端化、規?;?、差異化的發展道路,已成為盛澤經編行業的佼佼者,并以其示范作用,帶動了一批經編企業的發展,在盛澤初步形成了經編企業集群優勢。 2014年,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公司以戰略眼光,全新定位企業發展目標,在研發力度、開拓市場、加大技改、謀劃新項目投資等多方面多管齊下。目前,公司第一批生產設備已全部更新換代,不但實現了節能目標,降低了成本,并且使規模和織造水平不斷提升;其次,加快研發速度,產品結構更合理豐富,以適應多類型客戶的需要。 同時,公司重新定位產品結構。中連經編于2012年開始籌建江蘇盛恒化纖有限公司,計劃引進14條日本TMT紡絲生產線,用于生產功能性差別化復合纖維。目前,項目已完成前期籌備工作,進入全面設計施工階段。 “除了發展目標和產品,我們還重新定位人才觀念,加快人才引進速度。”吳江中連經編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史連明表示,無論是中連經編還是在建的盛恒化纖,公司都把人才建設作為首要工作,把員工滿意度納入企業發展的重要環節。“特別是針對盛恒化纖,我們將更加注重人才引進,不但注重人才的數量更注重人才的質量,核心管理團隊均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努力實現設備、人才、產品、技術的合理配備,生產出國際一流的功能性復合纖維,爭取填補國內空白。” 內外兼修改出新意 “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維持生存狀態已經相當吃力。它們缺乏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能力,科技研發力量較為薄弱,最終導致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吳江萬冠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施連進說,“而越是技術含量低的產品越難得到市場認可,企業生存越困難,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另外,中小企業往往過度關注技術創新,而忽略管理創新、知識創新、產品創新、業務創新等方面的創新,行業內產品結構趨同,導致惡性競爭越來越嚴重,行業發展空間也趨于狹窄。 在施連進看來,小企業更需要創新。“一家企業如果僅僅是跟風、追隨、模仿,不能建構自身的核心優勢,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是很難立足的。” 施連進說,萬冠的創新不是那種改變參數、工藝,在花型設計上的改良,而是在新材料的運用、設備更新上有大的動作。公司通過技改,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提升產品品質,豐富了產品品種,保證了產品質量。公司主營防寒服面料,因此十分注重面料功能性的開發。“我們現有面料功能包括防水、放火、防塵、防污、防皺、防寒、抗紫外線、抗靜電、熒光、亞光、透氣透濕、吸濕排汗等,僅從功能性上已位列防寒服面料生產商的第一集團。”施連進告訴筆者,今年,公司將繼續加強彈性面料的研發,力爭實現產品差異化、環保、功能性的完美融合。 對于中小紡企目前普遍面臨的困難,施連進認為企業本身要練好內功,爭取到更多的訂單,誠信經營,內外兼修,注重技術進步,跟上節奏,把握好市場,難關總會跨越過去。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