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紡織開門不紅 主要產品四增四降
一季度,由于市場、原料、用工、稅負、融資以及節能減排等眾多因素影響,河北紡織行業延續了2013年下半年以來增速趨緩的運行態勢,主要產品產量及經濟指標增長幅度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企業面臨的困難增多增大。 生產效益下降。一季度,河北紡織行業生產增速進一步趨緩。主要產品產量中,4類實現增長:紗46.88萬噸,同比增長3.01%;無紡布8491.82噸,增長33.5%;化學纖維14.87萬噸,增長20.58%;服裝9844.82萬件,增長1.52%。下降有:布11.03億米,同比下降8.83%;印染布4141.73萬米,下降45.44%;絨線21098.92噸,下降22.3%;化學纖維用漿粕40152.23噸,下降0.26%。 與往年相比,河北多數紡織企業今年的春節假期大大延長,大部分企業正月十五以后開工,個別企業過完正月才開工。年后全省開工率約為80%,石家莊、邢臺、邯鄲相對較高,保定及唐山僅有70%。由于市場需求不旺、棉花價格持續下降、部分企業工人嚴重不足等原因,企業停臺現象較為普遍,開工率、開機率創新低。一季度全省紡織業產銷率96.88%,較去年同期下降0.24%。 一季度,河北1080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403.59億元,其中主營業務收入401.79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實現營業利潤22.03億元,同比下降2.46%;虧損企業133家,較去年同期增加9家,增長7.26%;虧損企業虧損總額2.31億元,同比增長12.52%,其中化纖業占整體虧損額的1/3強,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成多。 原料難以掌控。對于紡織企業,原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近年來紡織原料數量及價格的大幅波動,使企業陷入了“多也愁、少也愁、漲也愁、降也愁”的兩難境地。 今年以來,國內棉價呈下跌趨勢,企業棉花庫存量很低,基本只維持正常運轉。目前棉價與去年同期相差不多,然而紗、布的價格卻遠遠低于同期,跌幅明顯超過了棉花的降幅,企業利潤被無情擠壓,經濟效益下降,虧損增加。部分生產高檔紗線的企業根據客戶要求需要使用進口棉,但因配額不足,只得每噸多付6000元去購買配額。高價原料使得產品成本大幅增加,市場競爭力下降,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大瓶頸。企業強烈呼吁增加棉花進口配額數量,并將全年配額及早、一次性足額發放。早日取消進口棉花配額,使企業更加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 河北省清河縣是“中國羊絨紡織名城”,也是全國最大的羊絨原料基地和羊絨紡紗基地。因內蒙古、遼寧、新疆等主要牧區連續幾年羊絨產量減少,去年以來,國內羊絨價格大幅上漲并保持高位運行,每噸高達85萬元以上。目前國內羊絨年產量較上世紀80年代下降了一半,且有日益減少的趨勢,原料供應不足及價格居高不下使得清河羊絨企業競爭壓力不斷增大。 環保壓力大。2013年河北紡織行業節能減排成效顯著,全省共淘汰印染落后產能10965萬米,紡紗落后產能1.15萬噸,織造落后產能1億米。河北印染業作為推進節能減排的重點行業,近年來產能大幅萎縮。今年一季度全省印染布產量僅有4141.73萬米,與巔峰時期的2009年相比,下降幅度接近85%。因環保壓力巨大,邢臺一家生產床上用品的企業今年春節后全部停工。 節能減排為改善環境作出了貢獻,但不可否認的是,環保給企業帶來的成本壓力也越來越大。際華三五四三針織服飾有限公司生產鍋爐實現煤改氣后,供熱成本上漲了70%。寧紡集團所用染化料大多來自東南沿海地區,因染化料生產企業受環保限制,其產量減少,價格漲幅超過50%,僅此一項就使寧紡染色布成本每米提高了約0.5元,訂單利潤也因此大幅下降。為此,企業呼吁政府給予環保補貼支持。 用工難稅負重 紡織行業用工短缺現象近年來不斷加劇。今年春節過后,河北許多企業展開搶人大戰,一線人員流動性大大增加。部分企業用工荒十分嚴重,企業無法開展正常的生產經營,經濟效益隨之大幅下降。容城縣、清河縣、高陽縣等產業集群企業眾多,用工難現象更為嚴重,一些大型服裝企業用人缺口高達60%以上。有的企業咬牙開出高價吸引工人,成本核算下來卻已無利可圖。一年來,河北多數紡織企業職工工資平均增長了10%,個別企業達到15~20%,目前人均工資多在2000~3000元,少數企業3000~4000元。員工平均年齡有所提高,大多是30~40歲已婚育女性,為了照顧孩子和家庭而就近工作。 地方政府追求財政收入的高增長使得企業稅收負擔日益沉重。今年以來,市場低迷、企業困難,而稅收卻在不斷攀升。3月1日起企業土地使用稅從每月每平方米3元增長至10元;房產稅不按實際造價征稅,而按稅務局高估的價格計征;不管企業有無利潤,只要有增值稅,就要征收2.5%的所得稅。一季度,河北紡織行業上繳稅金總額8.4億元,同比增長3.58%,而營業利潤卻下降了2.46%。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