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陰紡織企業挺過“陣痛”迎來機遇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2014年將啟動新疆棉花目標補貼試點。意味著連續實施三年的棉花收儲政策將不再實行,棉花價格將與國際接軌。棉花政策的調整,會給棉紡織企業帶來什么影響呢? 近日,記者來到棉紡織大縣山東省蒙陰縣采訪。在蒙陰縣盛和紡織有限公司,一批批發往浙江的混紡紗線正在裝車。“我們已經預料到棉花政策調整后,棉價會下跌,已經開始最低限度地保持庫存了。”盛和紡織公司副總經理郭營說,棉價下跌給一些庫存量大的企業帶來“陣痛”,但從長遠來看,有利于整個棉紡織產業的發展。 棉花作為棉紡織企業的基礎原料,需求量大。2010到2011年間,棉花市場出現大幅波動,為保護棉農收益,國家連續三年啟動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對棉花實行托底價格收購。據了解,今年國內棉花托底價格為每噸20400元,但國際價格僅為15000元。 棉農受益了,國內棉價上漲了,而不少棉紡織企業卻“吃不消”了。記者了解到,蒙陰縣棉紡織企業最多時達到100多家,但目前仍在運行的僅剩30多家。“國內棉花價格比國外價格貴五六千元,造成了國內企業產品成本高。”郭營說,企業失去了競爭力,導致生存艱難,不少紡織企業面臨虧損狀態,紛紛關門停產或者轉產。 記者獲悉,盛和紡織雖然能夠拿到國家發改委進口棉花的貿易配額,但算上進口所需費用,企業利潤也十分微薄,不足以支撐企業生存。“國內化纖類價格和國際價格差不多,在國際上有競爭力,但棉花是做多少虧多少。”郭營說,盛和紡織果斷地進行了產業調整,放棄純棉產品,轉做滌綸、腈綸等化纖類混紡產品,以降低棉花用量。 相比盛和紡織,年輕的匯豐紡織有限公司,面臨的生存壓力更大。“太難了!以前春節舍不得放假,今年一進臘月就停產了,過了正月二十才開工。”匯豐紡織公司總經理李志敬告訴記者,公司由于拿不到進口棉花的貿易配額,只能使用國內1.9萬元甚至2萬多元一噸的高價棉。他介紹,建廠之初公司用的原料全是棉花,一年8000多噸的用量,但現在一年控制在500到800噸左右,如今只能靠做化纖類產品維持企業生存。 “及時雨”的到來,讓在“危難”中的棉紡企業看到了一線希望。據悉,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2014年將啟動新疆棉花目標補貼試點,也就意味著連續實施三年的棉花收儲政策將不再實行,將放開棉花價格與國際接軌。李志敬說,這對紡織企業是個利好消息,國外棉花進口沒有競爭力,出口國外的企業就會使用國內棉花,紡織企業將會迎來新的春天。 據行業專家分析,目前中低端的棉紡織品,東南亞國家由于原料、人工等成本低,仍占據優勢。對此,一些棉紡織企業紛紛表示,即便是國內棉價下調,棉紡織行業要長遠發展,還是要走規?;l展,瞄準高端,發展科技含量高的產品的路子。“我們迎來了機遇,但挑戰仍然存在。”郭營說。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