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魯棉紡企業亟盼終結“高征低扣”
自2月17日刊發《“高征低扣”難題將改變》的消息后,在河南、山東等用棉大省的紡織企業引起強烈反響。重點棉紡企業負責人急切呼吁:盡快解決“高征低扣”問題。 3月14日下午,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根據企業呼聲,在鄭州商品交易所召開“河南重點紡織企業座談會”,廣泛征求企業意見,專題討論“高征低扣”問題。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李書勤主持會議,河南省發改委、省工信廳有關部門和全省27家重點紡織企業負責人及相關單位,共40多人參加了座談會。 企業認為,棉花是紡織企業的主要原料,占總生產成本的70%以上。長期以來,棉紡織企業棉花購進抵扣稅率為13%,而棉紡織產品增值稅銷項稅率為17%。這種“高征低扣”,差額稅費一直由企業承擔。這就意味著即使不增值,棉紡織企業也要承擔4%的稅賦,這對利潤本來就比刀片還薄的紡織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河南紡織的特點是以棉紡織為主,產值占全省紡織工業總產值的70%,純棉紗又占紗總產量的70%。據統計,2013年,河南省1000多家規模以上棉紡織企業共生產紗568.7萬噸,居全國第二。”李書勤表示,“高征低扣”對河南紡織的影響不言而喻。 企業普遍反映,目前,國內外棉價差巨大、棉花購進“高征低扣”、生產成本不斷攀升,像“三座大山”壓在紡企頭上,讓企業喘不過氣來。國內外棉花價差過大嚴重影響了紡織行業國際競爭力;“高征低扣”問題長期困擾著紡織行業,本應由政府負擔的4%差額稅費轉嫁給企業承擔;用工成本剛性上升,且招工難等諸多不利因素疊加,使紡企舉步維艱。就連過去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如今也感到日子非常難過,不少企業邊虧損邊堅持生產,尤其中小企業40%以上處于停產、半停產的狀態。 會上,新野紡織董事長魏學柱、許昌裕豐紡織董事長宋松繼、尉氏紡織董事長李幼垠等27家重點紡織企業負責人聯合簽名呼吁:國家盡快出臺棉紡織企業執行統一稅賦政策,將棉花進項抵扣由13%提高到17%,使進項、銷項稅率一致,同征同扣。 持此觀點的不僅限于河南的企業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士平連續十幾次將建議棉花進項稅抵扣由13%提高到17%的議案帶到兩會上。 張士平表示,這個問題之所以長期存在,主要是因為上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在我國棉花市場放開及加入世貿組織的前期效應下,棉紡織市場形勢較好,企業的利潤率相對較高,對“高征低扣”產生的4%的不合理稅費還能夠承擔。但自從2007年至今,棉紡織企業出現全國性的困難,盡管有些大企業以其他方面的優勢拉動著工人工資的上漲,但有些棉紡企業因具備國際競爭力而僅保持微利水平,不少中小企業虧損嚴重。 “現在包括玉米在內的其他農副產品都解決了這一問題,唯有棉花還未解決,這很不合理。”張士平說,近年來,單一的紡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很弱,目前我國棉花還是在實行配額制,國內每噸棉花的價格比國外貴3000元~5000元,且外來的棉紗、棉坯布擠占了國內市場,使國內的棉紡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更加舉步維艱。再加上這一不合理的稅收政策,直接影響著棉紡織行業的生存,也制約著農民工工資收入水平的提高,全行業對解決高征抵扣問題的呼聲強烈。 張士平認為,如政策落實,可給棉紡企業一個較為寬松的發展環境,加快棉紡織產業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提高紡織行業競爭力,解決2000多萬農民工的就業,也可為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工人收入打下基礎,使企業可以有能力在提高工人工資上加大幅度,促進農民增收。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