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調研】迎難而上 中小企業探討新路徑
主題:中小企業生存發展及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時間:2月17~20日;2月24~27日 調研地區:山東夏津、臨清,河北清河、南宮,浙江濮院、洪合,廣東小欖、大涌
2月17~20日,2月24~27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陳樹津、楊紀朝帶隊的“中小企業生存狀況及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調研組,深入9個產業集群地區,召開了共有60多家企業參加的9場座談會,并參觀了一些企業和公共服務平臺。 大環境困難重重 從調研的情況看,企業普遍認為2013年是行業最困難的一年,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還困難。這種困難體現在國際競爭加劇、內需拉動乏力、原料價格上漲、能源價格高、融資困難、稅收政策不合理、國家的宏觀政策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不夠等許多方面,這些困難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很不利。 從9個集群的情況來看,不同行業的集群經營狀況不同,顯示出各自的特點。以棉紡為主的臨清和夏津兩縣,主要是受困于棉花原料問題,臨清陷入虧損境地的企業占25%,夏津停產企業26家,約30萬錠。 與臨清和夏津相比,毛紡相關的集群地如清河、濮院、洪合、南宮等經營相對好過,清河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全縣有7000多家開通電商。 化纖集群經營也十分困難,桐昆集團總裁汪建根說,全國化纖產業產能存在結構性、區域性、階段性過剩,造成低價競爭。桐鄉市規上企業化纖產量2013年同比增長14.9%,但效益明顯下滑。 “產能過剩還表現在皮草行業,目前全國光皮革城就有200多個,由市場帶動的產能過剩在2013年已經顯現出來,全行業的銷售率只有60%。”浙江中輝皮草有限公司總經理平建國表示。雖然,企業家們普遍反映產值有所增加,但利潤率普遍在2%~3%。 2014年春節后,訂單慢、遲,開工不足現象比較普遍,多數在正月十五左右開工,少數在初三左右開工,但勞動力回流情況大企業明顯好于小企業。 企業面臨多種挑戰 從普遍意義上講,地方經濟形勢的優劣,對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影響較大,經濟形勢好的地方,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普遍較好,反之亦然。 以原料為例,許多中小企業反映進口棉花比國產棉便宜,但需要配額,無形之中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而勞動力成本問題也是讓中小企業最為頭疼的事。 眾多企業反映用工成本在逐年增高,基本上增長在10%左右。桐鄉市鳳鳴街道鎮長姚國忠介紹說,工人工資55800元/年,含五險一金(企業6000,個人2000),合4650元/月。而人才短缺,也是困擾企業發展的因素。另外,中小企業大多缺少技術改造基金,技術裝備水平相對落后,都致使企業轉型升級遇到困難。 企業融資也面臨很多挑戰,大銀行不愿放貸給中小企業,民間貸款機構利率高,企業難以承受。“大企業融資成本3%~3.5%,而中小企業要達到7%。”浙江省桐鄉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書記羅永良表示。 “雖然國家對月銷售收入不到2萬元的小微企業免征增值稅(3%),并開給稅票,但是對發給他們單子的中小企業卻不能抵扣,實際上是把優惠的負擔轉嫁給這些中小企業。”以外銷為主的浙江秋維特時裝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明良表示。 除中小企業反映的問題之外,企業與道德問題還有加工貿易海關監管問題。行業標準問題和檢驗檢測問題。 典型經驗引發探討 參與本次調研座談會的每一位企業家,內心都在思索:2014年,企業該如何找到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華新集聚成長模式更能符合中小企業發展。”浙江華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建華表示,該集團分別在桐鄉濮院、洪合,河北清河、南宮投資建立的項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華新集聚成長模式,為中小企業的成長提供了良性發展空間。 在河北清河地區,清河縣電子商務自2008年開始,得到快速發展。據了解,清河羊絨經營業戶通過自建平臺和第三方平臺開設的店鋪達到7000余個,從業人員5萬余人,年銷售額達到15億元以上。 積極應對促發展 在本次調研中,針對稅負問題、取消棉花進口配額、毛條行業標準、調整羊絨原料進口等問題上,眾多企業都獻計獻策。 以稅負問題為例,河北、山東等地中小企業希望盡快解決棉花高征低扣問題。 海運費營改增后,增加的6個點,有企業建議可以抵扣。取消棉花進口配額,使企業公平競爭。對來料加工出口的企業,試行寬進嚴出,加強監管。 浙江紅太陽毛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施菊平表示,應加快毛條行業標準的制定,調整羊絨原料進口標準,進口蒙古等國家的原絨,滿足加工企業需求。 楊紀朝指出,今年深化改革是重點內容,紡織服裝行業主要的主要構成是中小企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很多實際困難,深度結構調整勢在必行。陳樹津也指出,中紡聯還將繼續關注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不斷改善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從企業融資難入手,幫助企業提高自身研發水平,幫助更多中小企業合理調整產品及產業結構,不斷發展壯大。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