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紡企“走出去”體會深
近日,記者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延愷一行在江蘇調研區域結構調整和跨國資源配置情況。在調研座談會上,企業家踴躍發言,談形勢,講對策。 華芳集團作為國內棉紡行業的排頭兵,一直關注區域結構調整,并進行了轉移的嘗試,先后在新疆、河南、山東建廠,同時在“走出去”跨國資源配置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走出去”對于打破國內高成本、配額壁壘和利率風險具有很大的意義。 江蘇東渡紡織集團早在2004年就在越南和柬埔寨建立加工中心,后來又在新加坡建立了貿易中心,集團合理進行區域配置取得了很大成效。集團董事長徐衛民指出,企業走出去要先進行結構調整、市場調整,進行技術提升,用品質引導市場。結構調整要堅持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選擇比較好的市場、人才,而不是簡單的設備轉出去。 江蘇華瑞國際集團是江蘇省較早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的民營企業集團。由于集團的國際客戶主要分布在日本、歐洲和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集團較早地融入了國際貿易的經營活動中。1999年收購了柬埔寨一家服裝廠,同時,在越南投資興建了自己的服裝水洗廠,2004年又投資興建了越南服裝廠。華瑞集團的國際化戰略充分考慮到美國、歐盟從不同國家進口紡織品的平衡政策,保障了訂單安全性,同時利用當地國充足勞動力優勢。華瑞集團負責人談到貨物到港后的保險問題需要給予關注。 江蘇AB集團從2006年轉移到柬埔寨,他們對轉移有著自己的感悟,認為不光是制造業的轉移,更要做的是人、財、物的準備,國內有大量的人才儲備,要把先進的管理團隊一起走出去,還有轉移過程中,需要雄厚的資金實力。 江蘇紅豆集團從2007年就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建立境外經貿合作區,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園區共有54家企業入駐。西港特區在建設過程中,不斷健全風險防范機制,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培養儲備人才資源,在中柬雙邊政府的支持下,現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無錫一棉認為“走出去”是產業發展的必然,也是趨勢。無錫一棉很早就進行過“走出去”的嘗試,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就進軍埃塞俄比亞地區,他們建議要合理看待“走出去”,要利用國外技術、管理經驗和國外資本走國際化的道路,但是他們認為要合理“走出去”,不能把市場流失,不能讓中國棉紡業競爭力流失。 江蘇大生集團通過跨國并購參股的形式進行資源合理配置,完善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江蘇悅達集團通過集團的品牌化、差別化和信息化的戰略框架,與國際資源進行參股合作,逆行而上進行區域資源培訓的結合,如在津巴布韋建軋花廠,完善全球供應鏈整合,緊抓市場和品牌建設。 江蘇聯發紡織在新疆建立了工廠,同時也在柬埔寨建立了工廠?,F在辦事處不斷擴展,分別設在印尼、巴基斯坦等地,從加工貿易到色織面料,他們建議,“走出去”要穩步小踏步前進。 江蘇雙山集團通過不斷的考察和嘗試,準備在美國開設工廠,整體進行產業水平的提升,也是江蘇乃至全國行業的敢于領先的一個企業。 江蘇省馬佐里(東臺)紡機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鵬提出三點建議:首先要避免政治風險,跟著國家政策“走出去”;其次保險業和銀行業要配套,金融業要先走出去,這樣制造業走出去才放心;最后要在當地整合資源,國內地企業只要派出管理團隊即可。 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謝明指出,從企業發言交流中可以感覺到,江蘇的紡織服裝企業已經從產品輸出到資本輸出,尋求更好的資源,如電力資源和勞動力資源,一定程度上,這是企業獲取利潤的必然趨勢。到哪里去都要善于學習,利用外資去實現市場份額的擴大,以拓展市場為目的,拓展全球化市場,合理進行資源配置。怎么走出去?一方面要抱團出擊,另一方面要自做準備。抱團出擊是大家的經驗總結,自做準備是指企業人才的準備,當地文化和法律的研究等。 張延愷在總結此次會議時認為,目前,國內企業要結束被動走出去的局面,而是要要主動進行調查研究。并合理配置國際國內兩種資源,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融進產業鏈高端,最終提升產業鏈價值。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