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紡機“私人定制”新模式
2013年年底,一部名叫《私人訂制》的電影在全國熱映。一時之間“私人定制”成為人們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在整個紡織行業經濟運行不佳的情況下,紡機企業為下游客戶量身定做的業務卻在逐漸增多。各種跡象表明紡機設備“私人定制”模式正在徐徐開啟。 下游需求悄然變化 個性設備前景看好 去年,由于紡織行業整體經濟效益不盡如人意,不少紡織企業出現了虧損,關停并轉現象也時有發生。在這種情況下,紡織行業對設備的需求總量明顯減少,也使得紡機行業之前以量取勝的時代就此結束。 正是基于這種判斷,不少紡機生產企業紛紛開始與用戶企業簽訂個性化定制訂單,之前被人們普遍不看好的毛麻絲等小行業,也逐漸引起紡機企業的關注。 山東魯銀集團禹城羊絨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王世利就有這樣的感受。他告訴記者,之前公司生產半精紡產品使用的設備都是從國內紡機企業購買的棉紡標準配置的設備。這些設備紡制一般的半精紡品種品也基本夠用了,但對于一些具有特殊要求的用戶訂單則需要自己動手對原有設備進行一些改進。這種改進一般比較麻煩,往往要經過幾次甚至幾十次的實驗。之前公司在購買設備時,也曾要求紡機企業對標準配置設備進行一些改進,但由于當時紡機企業設備不愁賣,大多設備生產企業都找出各種理由給予拒絕了。然而,從去年開始,一些生產規模較小的紡機企業開始主動要求和我們洽談合作開發適用于半精紡生產需要的專用設備的有關事宜。 市場需求的變化,使不少企業對紡機設備的需求也發生了改變。江蘇新申亞麻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談道,當前行業不景氣給新申公司的發展帶來了一定影響,但是從去年開始,新申亞麻在設計、研發亞麻面料時,結合了流行趨勢元素,取得了一定成效。去年,不少麻紡公司通過舊設備改造及引進高技術設備等措施滿足面料市場的需求。新申亞麻有限公司也在去年引進了多臺先進的亞麻面料寬幅設備。 除了毛麻絲這些小眾產品需求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外,一些常規棉紡設備的個性化需求現象也在逐漸增多,江陰市開元紡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廷衍便有這樣的體會。他告訴記者,近一兩年,紡機市場個性化定制現象正在逐漸增多。公司近期接到的整經機訂單大多數屬于這種私人定制的情況。雖然這樣的私人定制過程在國內是一個新鮮事,但是也有望成為今后市場的一個主流趨勢。 以量取勝優勢不再 發展模式有待改變 進入2013年,紡機市場自動化、智能化、個性化的趨勢更加明顯。 不少紡機生產企業負責人普遍認為,目前紡機行業面臨著許多困難。比如,在產品定位方面也有一些問題值得思考:一方面,棉紡設備的銷售量出現了驟減,另一方面毛麻絲小眾設備雖然有需求但是需求量并不大,即使研發成功、能夠投產上市,利潤總額也不會有大幅增長。倒是一些中小紡機企業可以借目前這個機會轉變一下思路。但由于這些小眾行業的工藝、技術等與傳統棉紡行業存在不小差距,因此具有一定的門檻,并不是哪個企業想進就能進得去的。在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大多數紡機企業還是要等到下游紡織企業真正好轉起來,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而在行業復蘇真正來臨之前,紡機企業做私人定制式的訂單或許會是一個方向和辦法。 其實,去年不少紡機企業也加入到了對舊的棉紡設備改造的行列中,并獲得了不錯的利潤。這些設備有些是那些關停并轉紡織企業轉賣的生產設備,它們被一些優勢企業收購以后,在局部上進行了改造升級,能以較少的技改投入撬動了較大的利潤空間,這在目前行情下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目前,不少中小紡織企業計劃將產品研發重點轉向毛麻絲等小眾設備方向上來,但是毛麻絲生產企業選購設備或者主要從國外進口設備,或者在原有棉紡設備上進行改造。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這些企業對國產設備質量不認可的緣故。 山東南山集團服飾公司的技術人員王恩清告訴記者,由于公司主要生產精紡面料服飾,生產設備主要從歐洲國家進口,由于國產設備在設備制造精度、生產穩定性等方面與進口設備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沒有辦法滿足企業的正常生產需要。一些麻紡企業也表示,目前企業的生產設備可以滿足企業的基本需求,但對于高精尖的麻紡面料,國內產紡織設備相對還比較滯后,生產質量還無法達到客戶要求,因此仍需要從國外引進前沿設備。 江蘇蘇絲絲綢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軍也表示,目前毛麻絲等紡織機械設備的自動化程度普遍不高。公司部分紡低支紗的絹紡設備都是在棉紡設備基礎上改造成功的。因為毛麻絲生產工藝比較復雜,甚至可以說比較保守、陳舊,因此目前現代化生產設備難以取代過去傳統的生產設備。絲綢生產企業希望紡機研發單位能夠深入毛麻絲等紡織企業,與企業的生產技術人員一起認真研究毛麻絲的生產工藝、設備性能,并和他們協同解決自動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多生產一些自動化程度高的設備,以滿足毛麻絲企業的需求。 從標配到私人定制 上下游合作待加強 目前中國紡機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從從標準配置到私人定制的變革,這個過程需要紡機行業整體轉變經營模式。 蘇州紡織工程學會高級工程師繆定蜀認為,鑒于目前的行業形勢,紡織企業應該將自己的設備、人才、管理、原料資源進行整合,找到費用最少、效果最佳的方案進行技術改造。與此同時,我國紡織機械行業也要轉變思路,避開同質化惡性競爭的的固有生產思維,深入紡紗企業調研,解決企業急需的設備,改變過去把大量精力、資金都集中在棉紡和化纖等面廣量大的設備研發上,著眼毛麻絲等其他領域設備的開發。 他認為要完成這些目標,今后國內紡織機械生產企業必須在三個方面有新的認識:一是小批量、多品種、差異化才是未來紡織機械的發展新空間;二是通過創新設計,真正把各工序的單機實際效能搞上去。例如改變高產環錠紡用梳棉機精梳產品難以突破60公斤/臺·小時的現狀;三是實現紡織機械技術與國際水平的接軌,積極開發數控一代產品,增強智能制造的力量,加快制造理念轉變,改變高端紡機裝備領域一直被歐洲企業把持的被動局面。 江蘇蘇絲絲綢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軍認為,紡機企業今后應該著手解決一些長期以來遺留下來的問題,對設備的性能進行改進和攻關。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精紡、燒毛工序的機械設備自動化程度不高,而企業迫切要求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精紡和燒毛設備,以達到減少勞動力的投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的目的。 一些麻紡技術人員還指出,目前不少麻紡生產企業買不到可以與麻紡企業完全匹配的生產設備的主要原因在于:國內麻紡生產設備市場有限,缺乏專門研究麻紡生產設備的大型制造企業,這導致許多大型企業直接從國外進口;而中小企業由于資金緊張等問題,買不起進口設備,只能將棉紡織生產設備實施技術改造,這種現狀短期內很難根本發生改變。因此,國內麻紡設備生產企業應該與麻紡行業協會合作或由麻協牽頭共同引進、吸收先進技術,形成整套麻紡生產線的生產能力,逐步實現麻紡設備的升級換代。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