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亮點閃耀
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紡織行業分會聯合主辦的“纖動世界 美麗中國”主題展覽活動將于2014年3月3日~5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 本年度舉辦的“纖動世界 美麗中國”系列活動將開設“化纖再生與循環經濟體驗館”、“逸綿——后時代的生活”,“多彩生活 時尚錦綸”、“生物基新材料纖維展”等展覽和活動,再生聚酯纖維、“逸綿”、錦綸、生物基化學纖維的發展成果將是展示的重點。這些纖維在技術升級的支撐下,或受到國家政策的引導,或由于市場需求和潮流的要求,都在創新中不斷煥發生機。 逸綿:標準為品牌保駕護航 近幾年來,棉花問題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難題。為了滿足市場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消費需求,突破棉花等天然纖維供應缺口對行業發展的制約,加快超仿棉開發及產業化成為行業科學發展的頭等大事。 作為超仿棉產品的總品牌,逸綿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業內企業所認識,有些產品已經進入終端并受到市場認可。據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鑫介紹,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新開發的纖維將親水共聚改性聚酯配以異型、細旦化紡絲技術開發生產具有永久親水、吸濕速干、觸感柔軟的親水仿棉聚酯纖維,并實現了萬噸級穩定化工業生產,被下游客戶用于開發運動服、牛仔、襯衣、商務休閑服等。例如,中紡院與華欣公司開發的原液著色親水細旦聚酯長絲具有節能環保、色澤艷麗、色牢度高等優點,加上良好的觸感及優異的吸濕速干功能,被北京銅牛股份有限公司用于生產一系列運動面料及服裝。用親水六溝槽聚酯長絲生產的牛仔面料與普通牛仔面料相比具有吸濕排汗、透氣性好、舒適耐穿的特點。 由中紡院牽頭開發,由儀征化纖生產的易染仿棉聚酯短纖維目前已完成萬噸規模工業化穩定生產,由于具有很好的親水性、易染色、觸感像棉的特點受到下游客戶青睞,由魯泰集團、中紡新天龍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銅牛股份有限公司、華紡股份有限公司等后道企業用來開發系列高品質、高功能純紡、混紡針織、機織紡織品。所開發的產品具有光澤柔和、手感柔軟、觸感舒適、吸濕速干、易染色、抗起球等特點,在市場上不斷受到關注。 據儀征化纖薛斌主任介紹,儀化生產的易染型逸綿產品已經在40多家紡織廠家試用、使用,紡紗過程順利,紗線和面料能夠常壓下分散染料染色。此產品與棉纖維混紡的紗線和面料能夠實現同浴分散加活性染料可染。目前,儀化正在進行大裝置的改造,2014年二季度將形成5000噸/月以上的產能。 隨著超仿棉產品研發及其產業化加快推進,產業鏈上下游有效合作加快終端產品進入市場,成為當前的關鍵。要進一步提高逸綿品牌的市場影響力,一方面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還必須加強標準制定、質量監督認證、舒適性評價等工作,保障新產品市場推廣科學規范化、品牌化,消除消費者的心理障礙,引導消費者理念的轉變。 魯泰集團魯豐織染有限公司產品開發科科長齊元章認為,制定一套完善的逸綿產品的行業標準,包括申請行業認可的產品吊牌對逸綿品牌的推廣非常重要。薛斌也提出,要加強對逸綿品牌的管理,對申請逸綿品牌的纖維應嚴格把關,避免性能不佳的纖維影響逸綿品牌纖維的整體形象,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防止魚目混珠。 實際上,有關各方一直致力于超仿棉產品的標準制定、質量監督認證、品牌建設等工作。李鑫介紹,化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有計劃、分階段地開展了一系列工作。首先是形成超仿棉聚酯纖維品牌理念,完成“逸綿”商標注冊并在2013年3月中國國際紡織紗線展覽會上推出逸綿品牌。與此同時緊緊圍繞超仿棉技術產業鏈發展的需要,開展標準研究工作,多次組織項目承擔單位、相關領域的技術專家對超仿棉聚酯纖維及其制品標準體系的構建和標準的制定進行專題研討,目前已經形成6項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標準,并在2013年10月中國國際紡織紗線展覽會上公布。 目前依據超仿棉聚酯纖維標準,制定了逸綿纖維的認證流程、認證方式,逸綿吊牌的發放原則、流程和管理方法等認證和吊牌工作,正逐步建立超仿棉產品的準入制度,保證新一代仿棉聚酯在市場上的良好信譽度。盛虹集團、徐州斯爾克化纖、廈門泓信等多家企業已經提交認證吊牌申請,相關認證吊牌工作正在開展中。 生物基纖維:國家戰略與財富機遇 生物基化學纖維近期頻頻出現在媒體報道中,這是業內高度重視其發展的反映。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于近期明確表示,“由于生物基纖維在紡織領域的應用已經是一個成熟市場,加上早前積累的技術儲備,只要把原料問題解決,紡絲的技術工藝優化好,生物基化學纖維將成為化纖業今年的亮點。” 走在產業前列的盛虹集團,其發展歷程是上述表述的鮮明寫照。去年5月,盛虹集團與清華大學聯手合作開發采用生物柴油副產物甘油作為主要原料,生產高性能生物基記憶纖維的項目在江蘇省蘇州市震澤鎮破土動工。盛虹集團這一“大動作”被稱之為將完成生物基記憶纖維的最后“拼圖”。 為什么生物基化學纖維的發展受到重視? 綜合業內的觀點主要有幾個方面:從國內外的發展趨勢和經驗可以看出,采用石油化工發展化纖工業不可持續。不僅是原料的不可再生性要求尋求新的替代品,而且其對環境的影響使其發展受到限制。而生物基化學纖維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兩個問題。從20世紀90年代起,美國、歐盟、日本等傳統化纖生產地受石油短缺、環境問題影響,逐漸退出常規化纖生產,除了投入高性能纖維的生產和研發外,也逐步把纖維產業轉向利潤更高、受資源或環境影響更小的生物基化學纖維的研發和生產中。 從國內外化纖工業的發展局面來看,我國由化纖大國向化纖強國邁進需要在生物基化學纖維領域有所作為。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纖維部分產品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但是很多技術還處于學習探索階段,只有生物基纖維是與國外共同處于起步階段。甚至在海藻纖維等品種上,我國的技術水平已超越國外。走在產業前列,至少不落于人后,給了業內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壓力。 從國內化纖工業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化纖工業也需要在創新技術的帶動下,為新一輪投資資本找到落腳點,打破產能擴張的瓶頸。在國內部分產業出現產能階段性過剩的當前,工業發展需要新的增長極。盛虹集團董事長繆漢根評論自家的蘇震生物項目時表示,該項目為國內化纖工業培育新興產業、催生新的增長點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將成為引領化纖工業發展的新潮流。 產業發展最直接刺激來自于國家政策的鼓勵與引導。我國《“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化纖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也把發展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其原料作為重要專項內容。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門聯合推動的“生物基材料重大創新發展工程實施方案”將涉及上百億元的產業投資。生物基化學纖維產業作為其中重要的內容,蘊含著財富機遇。 可以預見,隨著生物基化學纖維產業的更加成熟,未來紡織化纖工業的相關技術、工藝、設備、人才、經營模式等方面都要隨之發生深刻變化。生物基纖維產業將帶給紡織行業欣欣向榮的前景與潛力無窮的提升空間。 錦綸:競爭升溫氣象更新 去年己內酰胺產能快速增長的勢頭依然不減,而且今年計劃還將會有70萬~80萬噸的產能投產,尼龍行業的原料瓶頸正在打破,價格下降與市場擴大的局面將會持續。而以英威達為代表的錦綸6,6正在中國快馬加鞭布局錦綸6,6產業鏈,以上海凱賽生物產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生物基尼龍纖維也即將順勢進入市場。豐富多樣的錦綸產品將形成正面競爭。更有專家學者通過錦綸改性,試圖替代氨綸來完成錦綸產能擴張的探索。行業在技術創新與市場競爭中有了新的氣象。 在錦綸紡絲領域,錦綸6無疑占據著主導地位。然而,越來越多的錦綸品種正在試圖打破這種一家獨大的局面。 英威達近年來在中國強勢推進錦綸6,6產業鏈的建設,依托自身的優勢,寄望于在中國開枝散葉。英威達中間體亞太區副總裁杜樂啟對比北美與中國的錦綸產品市場結構后表示,中國市場的錦綸6,6遠未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英威達憑借強大的資本優勢與成熟的運營模式,非常自信能夠在中國實現錦綸6,6應有的市場規模。 符合可持續發展潮流的生物基纖維也有了錦綸更多的身影。其中,凱賽生物公司研發的生物基錦綸5,6具有與錦綸6、錦綸6,6相近的物性。凱賽生物董事長劉修才認為,作為一個后來者與創新者,需要另辟蹊徑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贏得市場。他介紹,凱賽生物正在組建策劃團隊,尋求產品最適合的推廣模式,整合資源,使資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意大利蘭蒂奇集團近年來也窺視中國錦綸市場,并在華推廣其新型多用途環保錦綸6,10。 雖然這些新型錦綸纖維同樣面臨著降低成本與拓寬市場的難題,但是在當前的形勢下,他們的出現與加盟為錦綸行業增添了活力。這對于困頓中的錦綸行業來說,不失為一件好事。 然而,綜觀全球纖維格局,錦綸的發展局面不容樂觀。纖維與纖維之間的競爭變得更為激烈。過去幾年,全球化纖業年均增長率為5.0%。與此同時,錦綸纖維增長速度低于平均水平,僅在0.6%,其在行業所占比重則從10%降低到去年的7%。 因此,競爭策略變得更為重要。功能性是錦綸發展的重要方面,而在發展思路上還需要細細揣摩。義烏華鼎錦綸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封其都在分析研發功能性錦綸思路時說,必須重視產業化成本,要與低成本的功能性滌綸錯位競爭,凡是功能相同用途相近的地方,要讓路于功能性滌綸。只能揚長避短,在功能性滌綸不能替代的領域施展拳腳。 改性錦綸也試圖通過技術創新開拓新的領域。天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尹翠玉向記者介紹,他們成功制備出高彈性錦綸6,可替代原料成本更高的氨綸,可以應用在毛織物、防皺彈性棉織物等方面。 再生纖維:尋找產業著力點 再生聚酯纖維產業的快速發展夯實了化纖工業的環保理念,成為化纖工業踐行循環經濟的最好注解。 目前,我國一批優秀的循環再生纖維企業已經有了自己的生產成果。如山東龍福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現在就在利用聚酯瓶片料,規?;a再生聚酯長絲POY、DTY、FDY以及聚酯工業絲等多種再生纖維。龍福環能公司一年就可以回收利用塑料瓶10萬噸,折合石油達15萬噸。杭州貝斯特化纖有限公司也以聚酯PET瓶片為原料,生產滌綸短纖及差別化纖維,產品出口到美國、俄羅斯、日本以及東南亞、中東等地區。海鹽海利環保纖維有限公司從2007年開始自主研發廢棄聚酯瓶的回收利用技術,已經成功開發出從整瓶加工處理到利用瓶片直紡差別化長絲的系列再生聚酯利用技術。 與此同時,該產業的發展還有待加速。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賀燕麗此前對媒體表示,再生聚酯行業“好產品”不多缺乏著力點。在中國化纖獨霸全球的當下,此處“好產品”不能簡單理解為質量過關,而是功能、品牌、品質、價格等多方面綜合考量后的明星產品。再生聚酯纖維產業缺乏這樣的明星產品,以致于行業發展缺少整體邁進的突破口與集中資源與力量的著力點。 再生聚酯纖維頭頂環保光環,應在營銷中充分發揮它的優勢。優秀企業生產的品質過硬的纖維,不能僅僅停留在工業產品階段,要在產業營銷與終端互動中形成有力的大眾消費品牌,在消費市場逐漸培養起通過購買紡織再生品踐行環保理念的氣候。有企業代表指出,再生纖維產業不能單純抱怨國內大眾接受再生品的程度不高,更主要的原因是產業發展有待成熟。業內人士表示,國內產業的發展還有待突破技術和探索發展思路。 龍福環能副總經理邸剛利表示,該企業在去年突破了再生聚酯纖維染色難題后,對于企業的發展以及宣傳再生纖維的品質更有信心。據邸剛利介紹,龍福環能將與宜家家居展開深入合作,再生纖維織造的毛毯和地毯將走入更多家庭。 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在量產化學法再生纖維之前就十分注重推廣活動。董事長何偉表示,公司不僅連續幾年參加中國流行纖維評選,近期更為李寧公司贊助的CBA選手制服提供化學再生纖維。這批制服在2013年11月開賽的CBA職業籃球賽上被選手們穿著。 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是2012年日本帝人集團與精工控股集團建立的合資公司,采用化學法循環再生技術,將于今年5月試生產。由于采用化學方法,廢舊紡織品可分解到分子水平,因此可以再生成與利用石油制造相同質量的產品,受到業內的矚目。 前期的量的擴張與市場推廣正在醞釀著質的轉變。業內在培育“著力點”時,也在期待政策伸出橄欖枝,并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經驗,在全國建設成熟發達的回收體系和標準體系。或許,在加速建設生態文明的進程中,賀燕麗提出的再生聚酯纖維產業的著力點,即將破殼而出。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