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壓力不斷加大的形勢下,那些過去長期依靠廉價勞動力獲勝的紡織企業現在過得還好嗎?
近期,在桂林舉辦的首屆十如論壇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4年前8個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按不變價同比分別增長10.7%、10.8%、8.3%和7.4%,2014年的前8個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要指標已全面進入個位數的增長,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8.2%,出口增長5.7%。
王天凱說,數據變化表明,中國紡織行業已經進入由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變化的周期,開始了深度調整結構、加快轉型升級的新階段。
現實壓力
在成本提升及人民幣升值的沖擊下,中國紡織行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壓力明顯加大。不過,由于出口產品附加價值提升,以及企業對外投資及貿易活動打開新興市場通道,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國際市場份額總體依然穩定在了37%左右的水平。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對經濟觀察報說,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外貿也會步入新常態。中國紡織服裝行業自2005年之后,先后經歷過人民幣升值、農民工工資上漲和美歐對中國的反傾銷制裁這三個大的沖擊之后,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生產企業提高技術含量,用機器和技術代替簡單的人力,實現自動化,已經是必然趨勢。
目前,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依然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產生較大的影響。王天凱說,近年來,中國紡織行業生產要素成本持續提升,人均工資以年均超過10%的速度增長,工資水平遠高于發展中鄰國,棉花價格近三年持續高于國際市場30%以上,行業在國際競爭中的成本優勢基本不復存在。
這一點在紡織服裝行業巨頭溢達集團有著切身的體會。溢達集團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車克燾對經濟觀察報說,現在,國內外棉花的差價不止30%,國內棉花的價格會拉低我們公司的利潤,減緩我們的競爭力。這幾年,溢達集團面臨的最大的壓力,就是棉花價格波動造成的影響,這也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的政策不確定性。
溢達集團是一家縱向一體化棉紡服裝集團,業務范圍涵蓋棉花種植、紡紗、織布、染整、制衣、輔料、包裝和零售等,在中國、馬來西亞、毛里裘斯、斯里蘭卡和越南等地均設有生產基地。OEM(代工生產)是他們最主要的業務模式,他們每年為Ralph Lauren、Tommy Hilfiger 及Nike等世界知名時裝品牌供應超過1億件襯衫。
隨著最近幾年國際市場的變化,溢達的經營策略也在發生變化。盡管他們在強調中國國內成本的高企,但到目前為止,溢達在國內銷售比例已經超過了12%,而在十年前,這個比例幾乎為零。同時他們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也在急速萎縮,銷售比例從原來的70%降到了40%多。
車克燾說,這個結構的變化還是很大的。以前溢達都是做代工、做貼牌生產,但接下來,我們要做OBM(即經營自有品牌),也就是說,我們要做自己的品牌。中國內需和消費能力一直很強勁地增長,我們對國內經濟和內需非常有信心。
轉型之困
但并不是所有的紡織服裝企業都有這樣的信心,這需要面對越來越多的壓力和挑戰。王天凱說,中國政府在面對資源環境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在低碳、環保方面的監管標準及任務要求更趨嚴格。雖然紡織行業在單位增加值能、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以及單位增加值用水量等方面都明顯的下降,但能源、資源消耗的絕對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行業主要污染物減排的進展相對緩慢,與政府對排放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完成到2015年比2010年總量減排10%的約束性任務壓力很大。
在王天凱看來,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環保壓力是擺在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面前的最主要壓力。他表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全要素生產率與可持續發展能力,有效破解資源環境瓶頸制約,更好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和全球產業分工,是中國紡織行業發展所面臨的緊迫任務。
越來越多的紡織企業選擇將提高技術升級作為突破上述難題的密碼。車克燾說,“未來,我們會把提升科技水平作為我們最主要的發展方向。雖然中國勞動力成本在上漲,但這是好事,并不是壞事。從企業來講,我們看的不是人工成本,而是看工人的工作效率。事實上,最近幾年,溢達集團去海外拓展,已經不僅僅是為了選擇廉價勞動力,而是有各方面的考慮。我們不能因為人工成本,而不停地搬家,這畢竟不是根本辦法”。
而在國內,車克燾和溢達集團也已經做好了迎接新常態的準備。他表示,其實,中國要繼續保持8%的增長也是絕對有這個實力的,但是過去的事實表明,每一次刺激計劃都會留下一些后遺癥,而且會帶來很多不平衡。所以,我覺得現在的政府做的很好,保持7%左右的穩定增長。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轉變,因為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經濟結構調整任務。
但結構調整對于一些紡織服裝企業來說,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張燕生認為,現在的結構調整,是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全行業的問題。這個過程會比較痛苦,會有相當多的企業從市場上退出。但對于行業來說,只有部分企業退出,才會進一步提升競爭力,才能讓那些有創新能力的企業生存下來,并持續發展。
在張燕生看來,過去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雖然發展非常好,但主要還是靠低價格低成本。未來30年將迎來一個黃金30年,但大部分紡織服裝企業將面臨缺工人、缺訂單、缺技術的難題。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