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產業是我省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為鞏固提升我省紡織服裝行業競爭優勢,制定本方案。
一、行業現狀
?。ㄒ唬┹^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我省是全國主要的紡織工業大省,擁有棉紡織、印染、毛紡織、麻紡織和家用紡織制成品、針織品、服裝、化學纖維、紡織機械等子行業在內的門類齊全、產業鏈完整的紡織工業體系。2013年,全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4344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437億元、利稅1089.8億元、利潤712.7億元,完成出口額216億美元,均居全國同行業前列。紡織服裝業從業人員180余萬人。
?。ǘ┚邆湟欢ǖ母偁幠芰?。目前,全省紡織服裝行業共有省級以上紡織服裝產業集群30個,其中國家級產業集群21個。擁有中國馳名商標38個、山東省著名商標178個,及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名牌。擁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88個,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4個。
2010年以來,我省紡織服裝行業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國家發明獎1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35項(其中一等獎13項)。
?。ㄈ碛幸慌鷺藯U企業。經過多年發展,我省紡織服裝行業在各領域均涌現出一批標桿式企業。在2012~2013年度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競爭力500強企業中,我省有69戶,占15%,其中,前5位中我省占有3席。
?。ㄋ模┊a品銷售市場廣闊。我省紡織服裝產品出口遍及五大洲,出口市場按出口額排序依次為:日本、美國、歐盟、非洲、韓國、東盟、香港、澳大利亞,以上市場占全省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85%左右。內銷市場特別是紗、布等初加工產品的銷售市場,主要集中于長三角、珠三角一帶。
二、主要問題和差距
(一)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初加工比例較高。我省紡織服裝產業結構以棉紡織初加工產品為主,與南方先進省市相比,多數產品處于價值鏈中低端,精、深加工能力相對較弱,分工協作和專業化程度較低,最終產品比例不高,高附加值特別是掌握核心技術、有定價權的產品較少,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等精深加工產品占比較低。
(二)印染業發展滯后。印染行業是體現紡織工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行業,是紡織服裝產業鏈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對提升紡織品附加值,豐富服裝、家紡產品色彩,增強服裝、家紡產品舒適性、時尚性和功能性,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年來,我省印染能力明顯不足,與織造能力極不匹配,成為制約紡織服裝產業鏈發展的瓶頸。
?。ㄈ┊a業用紡織品起步晚、發展慢。產業用紡織品作為新能源、航空航天用新材料、環保過濾、醫療衛生、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水庫堤壩、汽車內飾、安全防護等領域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我省產業用紡織品僅在陵縣形成一定土工用紡織品規模,其他零散分布于個別市地,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很大。
?。ㄋ模┭b備技術水平相對較低。我省棉紡行業除大型龍頭骨干企業裝備水平較為先進外,中小微棉紡企業裝備相對落后。染整行業裝備技術水平的差距更大,設備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工藝設備數控化、物流設備數控化、生產流程中央數控化三大關鍵技術亟待突破,先進的印染自動化裝備受發達國家壟斷且價格昂貴,極大地制約了染整行業的發展。
?。ㄎ澹┢放平ㄔO和時尚創意設計能力不足。我省紡織服裝產品銷售以貼牌加工為主,有較強競爭力的知名品牌數量少。我省服裝類的知名名牌遠少于浙江、江蘇、廣東等先進省市。2014胡潤服裝家紡行業品牌價值榜中,前十大品牌中福建、江蘇、上海和浙江各有2個,北京、廣東各有1個,我省無一品牌上榜。服裝、家紡時尚創意產業設計能力不足,公共服務平臺不健全。女裝、童裝、外衣化針織服裝相對薄弱。
(六)專業化商貿市場發展緩慢。與珠三角和長三角先進省市相比,我省紡織服裝市場功能不全,檔次低。有些市場如濟南濼口、淄川、臨沂綜合性服裝市場,雖然起步很早,但發展不快,輻射帶動作用不強。省內專業市場多為中轉型二三級批發市場,知名度不高,無法與粵浙蘇等大型批發市場相比。
?。ㄆ撸﹤鹘y競爭優勢受到挑戰。主要表現:
一是原料成本居高不下。棉花是棉紡企業的主要原料,占生產總成本的70%左右。目前,國家對進口棉花實行配額管理,國內用棉與國際市場不接軌,形成“高價棉差”,嚴重削弱了棉紡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是國際貿易摩擦增多。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針對我國的貿易保護和技術壁壘明顯增多,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引發的貿易摩擦日趨嚴重,出口受到影響。
三是融資難、融資成本高問題非常突出。據有關方面調查,我省紡織服裝企業貸款利率普遍上浮30%以上,相當多的企業被迫接受了承兌匯票業務,加大了企業融資成本。
四是人力資源緊張。紡織服裝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企業普遍存在招工難、留不住的問題。2013年,企業普遍上調工資20~30%以上,但仍存在用工短缺,部分企業開工不足。
三、行業發展趨勢
?。ㄒ唬┘徔椃b行業具有穩定的發展空間。
1、隨著消費水平提高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國內市場潛力巨大。目前我省城鎮居民衣著消費額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戶均年消費達到2200元。全國每年新增城鎮人口1500萬人,城鎮居民的人均衣著類消費額相當于農村的5倍,城鎮化將為紡織服裝產品增加新的消費需求。
國際市場上,我省紡織服裝產業鏈所形成的綜合競爭優勢,仍然具有較好的增長潛力。特別是隨著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戰略的實施,有助于我省紡織服裝產業開拓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
2、相關新興產業的發展,為紡織服裝行業開拓了更大的空間。我省的生物基材料,被國家確定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將促進紡織原料多元化,滿足新產品開發和新領域、新市場的需求。大力鼓勵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也為服裝、家紡產品設計創新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ǘ┘矣煤彤a業用紡織品將領跑全行業發展。
1、家用紡織品:目前國內家用紡織品消費僅占紡織品總量的20%,而在發達國家中,特別是美國和日本,家用紡織品比例高達40%左右,英、法等國的消費量也穩定在35-38%,已超過服裝成為第一大消費領域。專家預計,隨著我國城鎮化率的不斷提升,家紡產品的市場需求將會不斷擴大。
2、產業用紡織品:未來產業用紡織品將成為紡織工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發展產業用紡織品是紡織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我省紡織工業實現由大到強的重要機遇。2000年,全國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只有173.8萬噸,2010年已達到821.8萬噸,預計2020年將突破1800萬噸。我省在抓好服裝和家紡兩條產業鏈的同時,必須更加突出發展產業用紡織品這一重點,努力打造紡織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ㄈ┬略系拈_發應用,將成為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和解決原料短缺的重要手段。我國紡織工業原料中羊毛和亞麻四分之三需要進口,聚酯原料PX缺口很大,合成纖維生產面臨著危機。因此,向海洋生物要纖維,開發利用各類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環利用、綠色環保的生物質資源,將成為紡織原料的重要來源。近年來,我省紡織企業在純殼聚糖纖維方面已實現量產,在高性能纖維、海洋生物質纖維研制方面也已取得較大進展。同時,廢舊紡織品的再生利用也具有較大的發展機遇。
?。ㄋ模┟藜徱幠U張的速度趨緩,優勝劣汰、改造升級步伐加快。隨著國內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以初、粗加工為主,靠規模擴張、以量取勝的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調整產業結構將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重點。在這個過程中,堅持科技創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企業將得到迅速發展,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一大批固守老的發展模式、不順應新形勢發展的企業將被市場淘汰。
?。ㄎ澹┮蕴岣哔|量、效率和效益為目的,以自動化、智能化為標志的兩化深度融合成為必然選擇。隨著我國勞動力生產要素價格的不斷上漲,迫使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紡織服裝行業加快提升兩化融合水平。以清梳聯、粗細聯、細絡聯為代表的棉紡設備,以自動穿綜機為代表的前織設備,以無梭織機為代表的織造設備,以全自動筒子紗染色為代表的染整設備等已經不斷擴大使用,產業升級步伐加快。
?。┬碌臓I銷方式將改變紡織服裝行業的市場格局??萍紕撔虏粩啻呱碌纳虡I模式和消費需求。利用網絡手段,實施“線上”營銷,以淘寶、拍拍、凡客為代表的B2C銷售模式、以“團寶網”為代表的“網絡團購”模式,已日漸成為年輕消費者的主流消費方式,“網購”已成為國內外消費市場不容忽視的重要“銷售通道”。新的消費方式對紡織服裝行業的市場格局帶來了新的改變。
四、主要發展目標
?。ㄒ唬┛傮w目標。2017年全省紡織服裝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萬億元,202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8萬億元,年均遞增13.5%。紡織服裝產業集中度逐步提高,骨干企業的研發能力、設計水平、產品質量、品牌影響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從紡織服裝大省向紡織服裝強省的跨越。
?。ǘ┊a業結構明顯優化。培植和完善服裝、家紡和產業用紡織品產業鏈,嚴格控制新增棉紡能力,有序轉移過剩產能,按計劃淘汰落后產能。主要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關鍵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激勵企業技術升級、設備更新的長效機制。服裝、家紡、產業用三大類最終紡織品銷售收入占比由目前的26%提高到2017年的30%,2020年達到35%。
(三)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到2017年,攻克一批制約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共性技術,建設一批高水平技術創新平臺,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重大影響的科研成果。
到2020年,技術創新和科研能力顯著增強,掌握一批高新技術纖維開發應用和先進紡織裝備研發制造核心技術,行業主流工藝、技術和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ㄋ模┢放苾瀯菝黠@提升。到2017年,中國馳名商標超過40件,培育10家左右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自主品牌企業,提高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比例。紡織服裝的產品品種更加豐富,質量水平和質量穩定性進一步提高,產品的質量、安全、節能、環保等特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到2020年,品牌建設能力顯著增強,形成10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年銷售收入超百億的品牌企業8家,品牌產品出口比重達到30%以上。(五)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到2017年,國家級產業集群達到23個,年銷售收入百億以上的產業集群達到19個,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的大型企業達到8家,其中超過500億的2家。
到2020年,國家級產業集群達到25個,年銷售收入百億以上的產業集群達到21個,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的大型企業達到10家,其中超過500億的3家。
(六)節能環保明顯改善。到2017年,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水平持續下降,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明顯提升,初步建立紡織再生纖維回收循環利用體系,安全生產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
到2020年,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再上新臺階。企業普遍實現清潔生產,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并有效運行,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水污染和大氣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
五、轉型升級路徑和重點任務
?。ㄒ唬┘涌彀l展服裝、印染、新型纖維和產業用紡織品業,改造提升棉紡織、毛紡織和家用紡織品業。
1、加快服裝行業升級和品牌創新,由品牌加工向自主品牌轉變。加快發展服裝產業集群,提升和擴大大眾時尚品牌產品制造。發揮“山東制造”的技術優勢、人才優勢、裝備優勢、文化優勢、區域品牌優勢,堅持走新型制造、精品制造、高端制造道路,把山東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高端服裝制造基地,借助國際品牌構筑我省服裝的頂級品牌和一線品牌。重點加強西服、高檔色織襯衫、牛仔系列服裝、時裝、職業裝、針織服裝、休閑運動裝和童裝等八大類服裝的發展,培植一大批服裝產業鏈龍頭企業。加快面輔料的配套發展,增強服裝產業競爭優勢,實現轉型發展。
2、突破產業鏈發展瓶頸,做強做大印染業。支持現有印染企業淘汰落后生產線,促進兩化深度融合,擴大特寬幅印染生產,推廣節能環保工藝技術,發展新型纖維、差別化纖維、功能性纖維、多組分纖維面料的染整以及特殊功能整理,建設高端印染產品加工基地;鼓勵有條件適合發展印染業的地區,重視和解決水環境和大氣環境治理問題,規劃建設配套公共環保設施,積極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民間資本投資發展印染業。
3、大力發展新型纖維,充分滿足相關產業發展的需要。依托高性能纖維、生物質纖維和功能性差別化新型纖維研發,積極開發終端新制品生產,延伸產業用紡織品產業鏈。
進一步完善芳綸高性能纖維產業鏈。進一步創新工藝技術,提升芳綸質量水平,擴大芳綸產能,突出做大做強,發展重點是間位芳綸的差別化,對位芳綸的系列化、高性能化以及大規?;苽浼夹g,降低生產成本。對制約我省芳綸產業發展的苯二胺原料和產業化裝備設立專項攻關,扶持有基礎和實力的企業進入。發揮省內優勢資源,加強芳綸下游應用領域技術攻關,形成產業化示范,帶動省內一批國防軍工裝備、航空航天裝備、安全環保材料、汽車零部件等芳綸相關優勢產業鏈轉型升級。
加快殼聚糖纖維產業鏈發展。重點加快醫用無紡布、針織內衣、保健襪等深加工產品發展,滿足軍用、醫用和衛生保健方面的需求。
積極培育發展海藻纖維產業鏈。重點支持發展海藻生物質纖維產業鏈的關鍵環節,以及重點科研院所與紡織服裝企業協同創新平臺的建設;開展海藻生物質纖維集合體(紗線、織物、非織造等)成形與紡織關鍵技術攻關,探索海藻纖維紡織、染整加工專用技術和多元纖維差別化加工技術,研發具有自阻燃、高性能、舒適性的海藻生物質纖維,發展高檔服裝、家紡、生物醫用敷料及軍工國防、消防系列產品。
4、加快產業用紡織品的技術和產品研發。加強復合技術、功能性整理技術、整體成型等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重點發展聚四氟乙烯膜復合面料、高模低縮型聚酯纖維簾子布、紡粘-熔噴多重復合無紡布、醫療衛生用材、整體帶芯、特種高強低伸聚酯傳動帶、高強纜繩、特殊裝飾用紡織品、新型蓬蓋材料、土工高強紡織材料、環保過濾用紡織材料、高性能增強復合材料等,拓展產業用紡織品在交通基礎設施、建筑工程、環保過濾、大型水利工程、汽車船舶、新能源、旅游、農業、醫療衛生等領域的應用。
5、加快棉紡織業、毛紡織業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嚴格控制新增棉紡能力。以裝備升級為先導加快產業升級,引導和鼓勵棉紡織企業采用各類新型紡織技術更新改造落后生產能力,實施以提高“三無一精”(無卷、無梭、無接頭和精梳)比重和自動化、連續化為主要內容的改造升級,提高整經漿紗設備、高速電子多臂和高速電子提花等配套裝備水平。通過技術改造,加快發展高檔精梳、多種纖維混紡、色紡紗和差別化、功能化化纖混紡紗線、絲光燒毛染色紗線及交織、高檔色織織物,提高產品附加值。支持重點毛紡織企業加大高支毛精紡面料、半精紡面料等高附加值產品開發,形成一批有品牌、有市場的拳頭產品。在全省棉紡、毛紡行業大力推廣“如意紡”、“扭妥紡”、“復合紡”、“賽絡紡”等新型紡紗技術,提升產品質量檔次和水平。重點支持棉、毛紡織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家紡、服裝等深加工產品,提高最終產品比重,逐步形成完整的生產鏈,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6、加快家紡行業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加大自主品牌培植力度,加強產品設計及系列產品的配套開發,提高家用紡織品的時尚化和禮品化。加大弱捻紗巾被產品、一浴多色節能環保毛巾技術的推廣力度,提高織造水平和染色牢度,充分利用各種纖維、紗線,靈活采用各類加工技術,進一步提高產品檔次,豐富產品品種,擴大市場份額,繼續保持我省巾被和毯類產品在全國的優勢地位。積極發展系列化床上用品,加大各種超仿真、功能性和生物質纖維材料等高科技家紡產品的應用力度,增強配套縫制加工能力,實現智能吊掛流水線系統在家用紡織品等其他紡織制成品領域中的應用,形成以中高檔床品為龍頭的家紡產業鏈。
?。ǘ┱衽d裝備制造業,為產業升級提供硬件支撐。
1、大力發展染整機械。積極推動智能化染色系列設備、自動化物流系列設備和數字化紡織后整理系列設備的研發生產,提升印染在線檢測、工藝自控和機械手自動操作及遠程診斷等功能,促進國產染整設備向高速高效短流程、節能環保方向發展。重點支持全自動筒子、經軸紗線染色系統的研發生產,實現紗線經軸的中控染色和智能配送,筒子紗染色全過程的智能監控和信息管理,促進國產染整設備的信息化水平。
2、加快機電一體化紡織機械研發。以重點紡織機械制造企業為骨干,大力發展清梳聯及新型梳理設備、新型織機、并條機、粗紗機、自動絡筒機等基礎好的產品,爭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加快非織造成套設備等產業用紡織品設備研發和產業化,形成紡機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3、提升紡織器材、配件水平和市場占有率,打造知名品牌基地。支持相關企業開發生產紡機關鍵專用件、器材件,增加技改投入,開發新型紡織專用器材,擴大生產規模。合金鎳網、特種平帶等基礎好的產品爭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提高針織大圓機、金屬針布、緊密紡關鍵專件、節能電機、搖架等主機和關鍵專件的質量水平和市場占有率。支持中小紡機企業加快發展,為大企業搞好配套,提升紡織機械專用基礎零部件、配套件技術水平,打造紡機制造產業鏈,形成優勢互補和集聚效應。
(三)加強產業創新平臺建設,促進產業升級。
1、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動實施品牌發展、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人才發展“四大”戰略,發揮大型企業創新骨干作用,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省級行業技術中心建設,積極培育省級和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研發應用,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積極整合國際資源,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設計中心。進一步推動重點領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創建,充分發揮已有的“新型紡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芳綸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功能性運動服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示范聯盟”作用,突破產業發展核心技術,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2、提高時尚創意設計水平,提升服裝內涵品位價值。依托重點服裝龍頭企業,加快建立工業設計中心,形成集服裝流行趨勢、紡織新材料、流行面料和服裝品牌等于一體的設計平臺。聘任國際著名面料設計師和服裝設計師,加強面料與終端產品設計之間的深度協作,形成創意資源無縫對接,促進企業從創造向創意升級跨越。擴大知名服裝品牌影響,積極推動服裝定制生產。
3、創新營銷模式,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針對時裝的“快時尚、快周期”,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發展網上銷售,加快形成自主品牌服飾營銷網絡;積極與國內外知名網絡經銷商合作,拓展產品銷售渠道。精確定位線下銷售,針對高檔服飾,合理規劃發展品牌實體門店,增強用戶體驗,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發展定制化服飾,提升產品附加值。積極推進營銷前移,面向國內外市場,認真研究紡織服裝目標市場需求,通過合資、合作、自營等方式,建立和進入主流銷售渠道,提升市場占有率。
4、加強企業管理創新,提高企業綜合管理水平。引導企業在管理理念、體制機制、管理制度、組織形式、企業文化等方面創新。加強紡織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依法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科學決策水平。積極引入和采用6西格瑪管理、標桿管理等一系列國際先進管理模式,在開展各項管理認證的基礎上大力推行卓越績效管理。加強企業的基礎管理、營銷管理、財務資金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重點加強以群眾性質量管理活動為基礎的全面質量管理、以5S管理為基礎的現場管理、以及以TPM全員生產維修為基礎的設備管理,促進全行業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
?。ㄋ模┳龃笞鰪姰a業集群,提升產業聚集度。
1、發揮產業集群的產業聚集作用和龍頭骨干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大對省級及以上產業集群的規劃指導和行業服務,以集群內重點骨干企業為龍頭,帶動中小微紡織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紡織裝備和紡織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產業集群的創新能力和整體水平。
2、加大培育力度,促進省級產業集群升級。引導省級及以上產業集群所在縣(市)鄉(鎮)政府加大對人才培訓、產品檢測、技術創新、電子商務、信息交流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投入,增強我省紡織產業集群的綜合實力。
?。ㄎ澹┩七M信息化與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
1、圍繞企業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過程控制、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開發、技術改造等環節,加大信息技術推廣應用力度,推動企業信息化上水平。突出抓好信息技術與產品設計、制造過程、經營管理、流通體系、人才培訓等方面的融合。通過統一集成的信息化綜合管理系統,實現生產過程的電子化、自動化、智能化,管理決策的科學化、網絡化、智能化,商務活動的電子化、網絡化、智能化,全面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積極推廣符合各行業特點的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電子商務系統、專業化進銷存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等。棉紡織行業重點推廣應用配棉管理信息化以及生產自動檢測、管理系統。服裝行業積極采用人體數碼掃描技術和裁剪縫紉自動組合技術及裝備,實現服裝設計和制造的集成?;w行業重點應用生產過程集散控制系統和各類自動控制裝置。印染行業重點應用織物染色印花工藝參數在線檢測技術和有利于節能、降耗、清潔生產的自動控制系統。
(六)注重綠色低碳,實現紡織行業可持續發展。
1、強化機制建設,抓好基礎管理。進一步完善節能減排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節能降耗標準體系、統計體系和考核體系,強化監督檢查、目標責任考核。大力開展能效水平對標活動,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充分挖掘可再生能源開發潛力,推廣新能源利用節能示范項目。不斷創新節能減排管理模式,積極參與合同能源管理(EPC)、清潔發展機制(CDM)等節能減排模式和相關國際合作項目。強化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規范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企業綜合用能管理水平。
2、大力推廣綠色低碳新技術。加快綠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及節能減排等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的研發與推廣應用。重點推廣數碼印花技術、氣流染色技術、催化氧化清潔制漿工藝技術、化纖漿粕黑液治理技術、著色纖維生產及應用、針織物平幅水洗技術等低污染低排放技術。在重點企業和產業集群、工業園區實施低碳節能工程,積極實施太陽能集熱技術推廣工程、紡織生產主機專用節能風機及濾塵系統提升技術推廣工程、企業能源系統優化技術推進工程、服裝企業蒸汽改善裝置推廣工程等。運用信息技術對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廢物排放進行實時監控,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通過兩化融合促進紡織行業的節能減排。
3、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從源頭上減少廢棄物和污染物,實現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和生產全過程控制轉變。重點推廣絲光淡堿回收和洗毛羊毛脂回收技術、印染廢水余熱回收利用技術及熱定型機高溫廢氣熱量回收利用技術、染整廢水反滲透膜處理技術。鼓勵有關企業加快化纖、純天然纖維、混紡廢舊紡織品的高效、低成本回收再利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以重點企業和紡織產業集群、工業園區為重點,以清潔生產為手段,發展循環經濟,提高“三廢”綜合利用水平。
六、保障措施
?。ㄒ唬┨嵘袠I協會信息服務能力。重視各類行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為行業各類企業提供行業規劃信息、政策信息、標準信息、市場信息、時尚信息、產品信息。建立和完善行業產品、市場、企業數據庫,完善商品統計系統,市場信息監測預警、預報系統,數據庫檢索分析系統,為宏觀調控與決策服務。
?。ǘ└纳萍徔椘髽I融資環境。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將紡織服裝行業列入金融支持范疇。對從事研發利用各類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環利用、綠色環保的生物質原料以及廢舊紡織品再生利用技術的機構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對芳綸產業鏈發展項目給予專項資金支持,鼓勵我省芳綸產業鏈相關企業采用當地原料進行精深加工;對海藻纖維產業鏈和甲殼素纖維產業鏈發展項目給予專項資金支持,組建相關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有較高市場占有率的服裝、家紡名牌產品,在技術改造項目立項、技術中心建設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金融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規范銀行浮動利率,降低企業融資門檻,真正把中央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融資政策落實到位。
(三)扶持紡織服裝中小微企業做精做專。對中小企業技改項目應給予政策性傾斜。切實推進中小企業創新平臺建設,鼓勵創新成果在廣大中小企業推廣應用,給予中小企業購買國內科研成果專利的政策及資金扶持。全面落實針對中小企業的行業服務措施,加強對設計研發、品牌經營和就業密集類中小企業的培育和扶持,大力支持中小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對紡織品回收、加工企業給與資金支持和稅費減免。
?。ㄋ模┘哟髮τ∪緲I發展的扶持力度。重點支持紡織印染企業所在地區的公共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在印染企業集中的地區,地方政府應加強污水處理設施的統一規劃、協調和建設工作。對重點紡織染整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給予扶持。建議各地政府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印染行業廢水和廢氣專項整治。
?。ㄎ澹┘涌焯蕴浜螽a能工作。按照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要求,如期完成國家下達的淘汰印染落后產能和化纖落后產能任務。印染行業重點淘汰使用年限超過15年的生產設備以及浴比大于1:10的棉與化纖間歇式染色設備?;w行業重點淘汰R531老式粘膠紡絲機、年產能2萬噸及以下粘膠短纖生產線、濕法及DMF溶劑法氨綸生產線、滌綸長絲錠軸長900mm以下半自動卷繞裝置、間歇法常規聚酯產品等落后產能。
?。┘訌娙瞬抨犖榻ㄔO,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加強行業創意、創新、管理型人才培養,實施人才發展戰略,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育及國內外人才引進機制、人才流動保障機制、人才評價使用機制,提升行業整體人才素質,重點圍繞戰略企業家、創業人才和高級藍領工人,實施定向培訓解決方案,為紡織服裝轉型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