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沭陽成紡織產業轉移試點
近日,江蘇省沭陽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又獲得了一塊“國字號”牌子——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為沭陽經濟開發區“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正式授牌。這座近年來江蘇北部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縣城,正在打造屬于它的特色紡織產業高地。
提起沭陽的紡織,最令沭陽經濟開發區人驕傲的,就是它的包覆紗產業。沭陽的包覆紗產業已經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生產設備最多、產量最大的優質包覆紗產業基地。
這可以說是當地政府“招來”的一條產業鏈。沭陽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魏偉回憶起自己的招商經歷,依然感慨萬千:招商過程中酸甜苦辣各種滋味都有,但是最甜的,是看到廠商來此簽約、建廠、投產、納稅,看到一個個外地老板變成新沭陽人。
沭陽實行的策略,其實是“以商引商”。企業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下游企業因為上游企業的入駐而被吸引前來,上游企業又因為下游企業的加入進行投資;同行業公司、配套企業同樣因為產業鏈的形成而進入……招商不是“到籃子里的都是菜”,而是得圍繞自家開發區的規劃特色,進行布局建設。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趙洪說,沭陽的發展令他驚訝:圍繞包覆紗及其配套產業,今年1—8月,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紡織服裝產業產值達到107億元。這樣的規模在全國紡織原料產業集群中,也屬罕見。
包覆紗是對合成纖維、天然纖維通過物理改性處理方式而形成的差別化纖維;具有耐磨性、高彈性、高韌性、高強度、手感柔軟等特性。在人們的固有觀念中,紡織業似乎仍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但趙洪介紹道,包覆紗產業強調高投入、高技術,實際上是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必須加強研發創新的投資。
沭陽政府在這一點上也沒有含糊,出臺政策扶持鼓勵企業開展科技創新。2013年度就獲批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博士創新實踐基地1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并構建產學研合作體系,與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合作,給看起來普通的紡絲注入更多科技含量。
據沭陽縣委書記胡建軍介紹,沭陽全縣已經初步形成了從紡織裝備、紡絲、加彈、織造、印染、成衣的完整產業鏈,下一步,就是要加快針織產業集聚,“補缺鏈,強弱鏈”,形成產業集群優勢,將沭陽的針織產業打造成全國重要的針織全產業鏈產業集群地。
而在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世濱看來,沭陽包覆紗產業的快速發展,其實得益于紡織產業的升級轉型。因為承接轉移,這座東部的人口大縣隆起了紡織產業新高地。
“在我們傳統印象中,產業轉移,都是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向勞動力成本低的地區轉移。但是近幾年,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楊世濱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產業集群的內生動力增強,更加注重產業鏈和市場的配套協調發展,最近一兩年來,出現了明顯的區域內產業轉移,即產業的“新集聚”。
“那些純粹對人力要求高的簡單加工、縫制產業更多轉移到東南亞甚至是非洲國家;現在出現的,是以產業鏈完善、資本技術密集、競爭力快速提升為特點的產業新集聚,它們往往出現在區域內。這樣的新‘集聚’具有更強的市場控制和引導能力,企業規模更大,投資更密集,所以我們也看到,針織行業的兩極分化態勢日趨明顯。”
一個顯著變化是,從今年上半年的針織行業發展數據來看,東部地區的投資增速,首次快過了中部和西部地區。“我們認為這是一種良性調整。沿海地區集中了我國80%左右的產能,在他們現有基礎上進行改造、升級和集成,行業的創新步伐會加快。”楊世濱說。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