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產業新動力 開啟新疆大格局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中國服裝協會名譽會長 杜鈺洲
一、要充分認識發展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歷史機遇
?。ㄒ唬┰谛陆l展紡織服裝產業是著力解決新疆各族群眾特別是南疆地區群眾就業問題,改善民生、促進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和實現長治久安的重要舉措和緊迫任務。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面對國內外、區內外的新形勢,急需解決的經濟社會問題仍然很突出。今年召開的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和自治區黨委八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已把著力解決各族群眾特別是南疆地區群眾就業問題,作為奠定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堅實基礎。
新疆在過去4年GDP年均增長11.4%,2013年達8510億元,地方公共財政年均增長大于30%,2013年達1128億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1.2%。然而,新疆經濟發展仍存在些不平衡,現在有300萬閑置勞動力等待就業,占全區勞動力的1/6,尤其是南疆四州,人均GDP不足全疆平均水平的45%,農村貧困人口占全疆85%,富余勞動力占全疆的63%,南疆財政支出的80%以上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
就業是民生之本。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告訴我們,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決定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所達到的經濟發展程度,以此為基礎,人們的國家組織、法律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等便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因此也就必須由這一基礎來解釋。新疆工作抓住擴大就業這一工作重點,就抓住了新疆全局工作的關鍵。
因此,解決就業對于新疆南疆乃至全疆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和實現長治久安,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二)在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是中國在工業化后期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加速按比較優勢實現產業梯度轉移和雁陣式產業升級,從而加速新疆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新疆加速工業化在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具有特殊意義。新疆有2264萬人口,鄉村人口占55.53%,比全國城鎮化水平低9.26個百分點,從2000年到2012年全國農村人口下降20.55%,新疆農村人口只下降了1.81%,全區少數民族人口占62%,其中維族占45%,維族群眾集中在南疆,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占全疆63%,解決南疆就業成為解決全區就業的重點。新疆雖然在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以資源開發利用為主推進工業化取得巨大成就,使第二產業就業已達150萬人,但這仍滿足不了新疆工業化城鎮化和社會穩定的要求。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和自治區黨委八屆全委(擴大)會議,根據新疆自治區的資源條件、生產力現實狀況和區位有利因素,決定以增加就業為導向,以有效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為重點,大力推動新疆紡織服裝產業跨越式發展,著力發展投資少、見效快、就業容量大的服裝產業,在此基礎上逐步延伸產業鏈,最終將新疆建成國家重要紡織服裝的產業基地、我國向西發展的國際商貿物流中心和可持續發展示范區。這是一項正確的決定。這對于轉變新疆工業化落后狀況和以重化工為主的工業結構(輕紡工業共占工業不足10%)意義重大。
以2011年為例,全國各行業每1億元銷售額所容納的就業崗位情況是:全國平均111.5人,煤炭開采業191.8人,石油開采86.4人,有色金屬開采94.3人,農副食品加工95.5人,食品制造業135.7人,石油加工25.0人,化工業79.0人,醫藥135.7人,塑料制品223.6人,金屬制品128.8人,通訊、計算機、電子設備127.7人,紡織業208.3人,服裝業329.7人??梢?,紡織服裝業,特別是服裝業就業容量最大。
所謂雁陣式產業升級是指產業按比較優勢進行轉移過程,保持整體升級的狀態。正如遷徙的雁陣,總是排列成一字或人字形,排在前頭的雁在飛行中產生的氣流能量,依次傳遞給下一只飛雁,而排在后面的雁總能從前面雁的飛行氣流中獲約70%的正能量,從而延長飛行的距離。作為頭雁自然是能力消耗最多,它在一定的時候會退下來,通過換位積蓄能量。而一旦哪只雁掉隊了,它會加油追上,因為一旦成為孤雁,前途就不堪設想。用雁陣比喻產業結構轉移,正是說明產業結構轉移并非靜態的替換關系,而是一種正向接力運動。雁陣雖有前后,但從不失整體合力。因此,新疆承接轉移必須用好全行業在資源配置、市場開拓、工藝技術、環境技術、商業模式、產品供應鏈、人才機制等方面有利因素。一方面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另一方面加速提高自身的勞動生產率,緊隨雁陣前行,不斷升級。
?。ㄈ┰谛陆l展紡織服裝產業是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加速結構調整和建設現代化紡織強國的題中應有之意和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無論在中國工業化初期,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獨立自主的基本建成共和國完整工業體系和紡織工業體系的年代,還是工業化中后期,深化改革開放,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外兩大市場,建成世界最大的紡織服裝產業生產國、出口國、消費國(從2000年到2013年中國紡織工業纖維加工總量已從世界25%上升到57%以上,出口創匯額從與世界15%上升到38%,從業人員從900多萬上升到2000多萬人,規模以上企業創造產值不足9000萬元上升到6.4萬億元。)紡織服裝業始終發揮著重要的民生產業,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產業,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的作用,當前,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從國家長遠發展戰略出發,著眼于我國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需要,參與全球化國際競爭的需要,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的需要,正大力推進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中國紡織工業現代化離不開新疆紡織服裝業的振興。新疆紡織服裝業與內地特別是東部沿海紡織服裝有明顯的互補作用,新疆的人力資源潛力和棉花資源優勢,以及區位發展條件,完全有必要融入全國紡織服裝現代產業體系,既融入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供應璉系統,又成為我國紡織服裝業向西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我們要倍加珍視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歷史機遇。
?。ㄋ模┰谛陆l展紡織服裝產業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最現實的抓手。
我國關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一經提出,便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響應。在這一區域有50多個國家和38億人口,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之一。新疆地處歐亞大陸腹地,是陸路交通的咽喉和橋梁。對我國與這一區域經濟、技術、貿易、文化、人才等交流合作具有無可替代的區位優勢。新疆向西口岸目前已經建成我國能源進口的地下大通道,正在建設和不斷擴展的鐵路、公路和航空,將使新疆成為我國更為暢通的西大門。雖然,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的需求潛力有待深入開發,但已經從當前服裝紡織品貿易和合作項目進展中看到了美好前景。
從2013年的海關數據可以看到,新疆正在發揮著紡織服裝西進的樞紐作用。
2013年在新疆注冊從事向西紡織品服裝貿易的經營單位已達428戶,出口紡織品和服裝總額達82.9938億美元,占新疆出口總額的37%,是新疆同期規模以上紡織服裝、化纖企業總產值的2倍多。2013年新疆口岸進口紡織品服裝僅0.51億美元,占新疆貨物貿易進口總額0.96%,足以反映了我國向西出口紡織品服裝的國際競爭力。以新疆為貨源地出口紡織品服裝約達70億美元,占新疆全部貨源地出口總額的44%,這組數據說明,紡織品服裝不僅是新疆出口貨物的主打品種,而且已經承擔著新疆口岸貿易平衡的重要角色。有這么多新疆的貿易公司自發產生,還有像烏魯木齊市“德匯”這樣大型跨國商貿平臺,已吸引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2萬多戶日常來往客商,成交額達70億元左右,這都說明發展新疆紡織服裝產業是最有利的抓手。
?。ㄎ澹┯兄醒氲膽鹇圆季趾痛笳结槨⒄?,有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系統的安排、規劃和行動方案,以及從中央到自治區系統的支持政策,有全國各援疆省、市各級政府和各界高度重視,慷慨務實支援,這是加速建設新疆紡織服裝產業最重要的條件。
新疆的發展成就和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所形成的重要影響力,都與中央政府和各省、市始終對于新疆各族人民艱苦創業所給予的巨大支援分不開的。此次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和新疆自治區黨委全會的決策,對建設現代化新疆必將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在2010年以來各地對口支援新疆的投入就已達400億元,(70%用于民生,30%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相信第二次新疆座談會后,各地對口支援新疆會更加強勁,與此同時,更令人鼓舞的是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正在迅速增強。
落實小平同志生前關于東部率先發展,然后東部支援西部的戰略布局,積極響應黨中央關于以就業為導向,著力解決各族群眾特別是南疆群眾就業問題,奠定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堅實基礎這一政治動員,體現了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決心,也表達了紡織全行業支援新疆發展,為創造100萬人就業崗位而努力的民族情懷。當前內地省、市的各級政府、企業和行業組織紛紛到新疆考察調研,對口銜接、籌劃項目、謀求協同發展,形勢喜人。相信這種極高的政治激情加上科學冷靜求真務實的作風,一定能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制定科學規劃,腳踏實地地推進新疆紡織服裝業的健康發展,既定的目標一定能實現。
二、要認真對待在新疆加快發展紡織服裝產業所面對的挑戰
?。ㄒ唬馁Y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變首先必須突破傳統思想束縛和舊體制障礙。
回顧總結新疆自“九五”規劃以來,發展紡織工業的經歷,有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每當制定五年規劃的時候,都出現全疆大上棉紡高速錠子的熱潮。但這種急于轉化的結果總是不如人意。一個重要原因是思想觀念和規劃思路脫離了實際,使有利的資源優勢得不到合理配置,結果措失了時機。現在又是一次難得機遇,首當其沖的仍然在于能否貫徹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激發內生動力。
首先,要真正樹立市場配置資源起決定性作用的觀念。
新疆有資源優勢和大量閑置的勞動力,發展勞動密集的紡織服裝業確實符合新疆經濟的發展階段。關鍵在于要從以往更多依靠行政有形手的作用,制定規劃、安排項目,組織招商引資等。而疏于對市場這只無形之手——價值規律的尊重,因而資源配置效率低,致使發展難以到位,產業缺乏市場競爭力。紡織服裝業作為高度競爭性和高度國際化的產業,必須立足于國內國際兩種資源的市場配置和參與國內國際兩大市場的公平競爭。如果只局限于安排自己的棉花和人力資源那是遠遠不夠的。實踐結果是新疆的棉花并未給新疆紡織工業帶來競爭優勢,相反,新疆紡織用棉價格不僅背離國際統一市場,而且往往比內地還要高。
第二,要樹立更加開放的思想。
開放是突破在新疆發展紡織服裝業所遇一系列難題的最主要出路。所謂封閉,是指局限于棉花和勞動力條件,一心想短期內在新疆建起較完整的紡織服裝配套產業。傳統計劃經濟思維是習慣于重視供給性的產業建設,好像生產什么都自然能賣出去,而市場經濟思維方式是根據市場需求來決定生產什么,怎樣生產,并為此去高效配置資源。前者局限于內部現成條件,存在配置資源的局限性、發展的盲目性和封閉性,后者堅持市場導向,生產什么、怎么生產、如何配置資源都要利用統一開放的大市場這只手。產品面向區內外,國內外大市場,配置資源就需要向區內外、國內外開放。
第三,要樹立依靠內生動力的發展理念。
過去20年來,新疆確實引來了不少援疆投資,建設了一批有技術,有市場的大型紡織企業,總規模達到全疆紡織企業70%以上,但本土企業卻沒能生長起來,產業扎根不深,產業延伸活力不足,中小企業擴展缺少必要的產業生態環境,而容納就業的主體向來是中小企業。要解決南疆少數民族就業,就特別需要發展離土不離鄉的本土草根企業。它們適應特殊消費群體或與大中企業互動配套,并逐步培育出本土大中型骨干企業。用好外援不僅表現在直接帶來GDP、和有限的就業崗位,而且更重要的是激活內生動力,使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在本土扎根,實現可持續發展。
?。ǘ┟藁魍w制改革,事關新疆紡織服裝發展大局。
棉花種植優勢向棉紡產業優勢轉化戰略的落實長期不盡如意。一個首要原因是棉花流通體制弊端造成的。棉花占紡織企業銷售成本的70%,而新疆的棉紡織廠只能使用行政安排的高價棉,沒有在國內外市場調劑和選擇的條件,致使長期比內地還困難。特別是近幾年,國內行政性高價(20400元/T)收儲(已達1100萬噸),高價出售(19800元左右/噸),進口采用高滑準稅嚴格管制(最高滑準稅率達40%),使國內棉價比國際市場高出50%以上(見附圖1)。
目前國內30支以下棉紗的生產,已經不得不讓給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周邊國家,我國2013年進口棉紗約210萬噸(用棉花量大約227萬噸),比2011年增長1.32倍,出口棉紗(高支紗)只達進口量的1/4。2013年新疆棉紡企業69戶,29戶虧損,平均銷售利潤率只有萬分之三。
雅戈爾公司2005年1月以1000萬元租賃11萬錠,后來投資9億元,使自建和租賃總計達32萬紡錠、職工2900人,曾年產高支棉紗15000噸,年產值10億元,擁有伽師縣1萬畝優質棉田和在阿瓦提的兩個軋花廠。由于受原料體制制約,現在已壓縮到12萬錠。如果棉花流通管理體制改革再不深化到位,那么這種體制性障礙將成為發展新疆棉紡織業持續存在的風險。
?。ㄈ﹦趧恿Y源素質是新疆紡織服裝產業之本。
人力資源素質是生產力強弱最本質上的因素。既要靠發展服裝業解決主要在南疆的100萬人就業,又要靠這100萬產業大軍的素質決定新疆服裝業的現實競爭力,顯然,這是尖銳的挑戰。
服裝業在世界各新興國家,都曾作為不可或缺的民生產業,發揮著工業化先導作用。我國東部沿海高速發展的經驗也證明了這點。而新疆由于種種主客觀原因,服裝業沒有發展起來,使就業壓力積累至今。難就難在現代服裝業已不是10年、20年前的低水平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是面對國際競爭強手,大量采用先進技術,擁有大批熟練工、高技能工和領軍人物,并以創造品牌價值為先導,適應市場細分和小批量、多品種、高品質、個性化快速反應的新型服裝業。要在短時間將在新疆積累多年的富裕勞動力,轉變為現代服裝業的創造主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技術裝備、廠房設施都可以通過投資建設,立竿見影兌現。而人的素質,知識、技能、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的轉變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所謂人力資本不過是對人的教育和在職培訓投資的積累。僅僅要依靠建廠投資方培訓是遠遠不夠的,而是要把人力資源素質提高作為加速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來抓。這是對社會教育功能和相關政策導向的巨大考驗。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僅把重點放在“能打工”上,還必須致力于培養少數民族創業人才。既需要大量熟練工人,又需要技術骨干,設計創意人才,企業思想工作人才、管理人才和創業帶頭人。直至行業發展的領軍人才。總之,最大挑戰莫過于勞動力資源素質。
(四)要努力克服物流瓶頸。
在信息網絡時代,物流的簡便快捷已成為企業間廣泛協作、降低成本和開拓市場的必要條件。而新疆地域特征存在明顯的對內對外的物流瓶頸,這對新疆發展現代紡織服裝產業無疑是一項尖銳的挑戰。因此,當前我們不僅要做好物質資本發展的規劃布局和政策研究,而且還要為新疆所特有的物流瓶頸找出破解的辦法。
(五)面對周邊國家嚴峻挑戰。
目前南亞、東南亞一些周邊國家,以其勞動力的低成本優勢和在發達國家的特別準入政策,已成為對我國較低附加值服裝加工業的強勁競爭對手。與這些競爭對手相比較,新疆確實存在許多不利因素。周邊國的主要優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要素成本
周邊國家除印度外都是非產棉國,均按國際市場價使用零關稅進口棉,孟加拉作為世界第四大服裝出口國,進口面料輔料也是零關稅。印度是產棉出口國,棉花市場化程度高,價格與國際接軌。孟加拉等國由于跨國公司長期經營,勞動力資源中熟練工人比重大,勞動生產率有較大提升,但工資普遍較低。孟加拉最低月工資400~500元,加上加班費月工資水平700~900元,同樣,緬甸95~105美元/月,柬埔寨110~130美元/月,老撾80~90美元/月,越南200~250美元/月。
這些國家水電成本工程造價普遍低,固定資產投資便宜。
2.產業配套條件
這些國家都把服裝業作為擴大就業、發展經濟的支柱產業。如孟加拉是中國企業轉移訂單和投資建廠的重點國家,產品向美歐出口為主,最近七年出口額年均增長19.4%,高于我國,出口額已居世界第4位。雖然缺少國產棉花和化纖的基礎條件,但企業可以自由在國際市場配置,產自中國或其他國家的各種面輔料都能在本國買到,服裝的輔料自產率達到60%以上,服裝業配套條件已經能基本適應多批次、小批量、差異化、快速反應和出口標準等復雜要求。新疆服裝產業的配套條件建設還有較大差距。
3.物流成本
這些國家無論大物流,還是小物流,國際國內都能基本滿足穩定性、時效性、密集性的要求。而在新疆做到這一點還需要克服許多天然的難題。
4.產業優惠政策
孟加拉無流轉稅(增值稅)及所得稅(營業稅)、僅對外資企業按出口額征收一定額度的稅,但有減免政策。
越南,企業自成立之日起15年內,免稅4年,從企業開始盈利的第一年算起,然后7年凈利潤的所得稅率為5%,再4年稅率為10%。
在柬埔寨,出口免稅,進口用于生產的機械設備,建筑材料,零配件,原輔材料等也免稅,對所得稅可獲6~9年的免稅期,過期后所得稅率為20%,生產設備和建筑材料增值稅為“0”。出口生產增值稅為“0”,內銷生產增值稅率為10%。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的政策力度也很大,關鍵在于政策的持續性、穩定性。
歐、美、日對這些國家產品免進口關稅,對我國產品進口要征收20%關稅,這對新疆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有很大影響。
三、對發展新疆紡織服裝業的幾個深層次問題的探討
(一)如何落實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這條首要原則。
這涉及新疆對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路線圖。在現代社會化生產條件下,可以根據有利條件從產業鏈任何環節起步,沒必要因循產業鏈的先后順序,也沒有必要全自治區各地都采用一個模式。
比如南疆的某些地區最突出的任務是讓富裕勞動力盡快走進工廠、辦起富民產業;有些發展條件好,如石河子、伊寧、南疆中心城市等區域可以適當選擇技術資金相對密集的環節,做到全區協調發展。
以內地骨干企業的勞動生產率來分析,一萬噸新疆的優質棉可以生產7300噸40支精梳棉紗,可解決340人就業,再繼續生產4620萬平方米高檔布,可解決368人就業(織布);這些布經過印染環節加工成面料一般可解決130人就業,但這一環節按品種只有少部分可在新疆加工,主要應依靠沿海加工;最后制成服裝(如襯衫等)2210萬件左右,一般可解決3000~4000人就業。另外從目前新疆出口結構看,對服裝出口需求最大。2013年新疆口岸出口紡織服裝82.9938億美元。其中紡織品的出口22.51億美元占27.12%,服裝出口60.48億美元,占60.48%。出口服裝中棉制服裝占28%,化纖等非棉制服裝占72%,可以看出新疆發展服裝業不應僅考慮棉制服裝。2013年新疆口岸棉紗線出口僅1833萬美元,只占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0.2%,純棉布出口占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萬分之五??梢娢鞑扛鲊鴮兠拗破沸枨蟛]有想象那么大。新疆發展服裝產業不僅要從內地采購大量化纖面料,而且多種花色品種的棉制面料也需要在內地加工,至于紛繁復雜的輔料更不可能很快在新疆生產。可見,花大力氣同時在新疆各主要地區大規模投資建設從棉紡、面料到服裝加工產業鏈的路線圖,并不是最佳選擇。然而,一旦服裝業在新疆生根并有了國際競爭力,那么必然會不斷產生延伸紡織業產業鏈的內生動力。
?。ǘ┲ぐl在新疆發展紡織服裝業的內生動力,培育“產業綠洲”生態。
新疆規劃“三城、七園、一中心”重點地區是必要的。但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如何處理好招商引資建設大項目和激發內生動力發展本土企業,特別是草根企業的關系。重溫我國東部地區發展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使村鎮群眾致富的歷程,當初許多鄉鎮老百姓包括許多洗腳走出田地的農民,為了擺脫貧困,他們在改革大潮中抓住黨的好政策和國內外市場需求的有利時機,以小本經營起家,或辦前店后廠,或跟隨大企業搞加工配套,在一個地區形成同類型生產的企業集聚狀態。它們由于資金拮據或市場競爭的需要,自愿分工協作,有的一件成衣按工序分為若干專業戶加工,這使一個鄉或一個鎮擁有成百上千戶甚至萬戶草根企業,這些產業集群內部的社會化分工,形成集約化的規?;洕瑫r帶來外部的規模效應,拉動了專業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專業市場又帶動周邊產生新的產業集群。紡織服裝業很快成為一些縣鎮經濟的支柱產業,這促使集群地區行政單位為集群企業建設公共服務平臺,重點建立五大服務支柱:一是研發設計、二是質量檢測、三是信息化服務、四是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五是技術與管理培訓。當代許多銷售過百億的紡織服裝大企業大都出身于產業集體的草根企業。村鎮產業集群與中心城市大中企業以及外資企業互動,發展成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帶,總規模占全國80%以上,是中國最富活力的紡織服裝新型基地。這集群都拉動了全國農村富裕勞動力就業大遷移,促進了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
我們常把產業集群的活力用新疆綠洲的生態來比喻。產業集群的活力表現為一種產業生態。在戈壁或沙漠中之所以能出現綠洲是因為那里有水、有連片草根也有灌木叢生,有幼苗初現也有參天大樹,它們相互依存、生機盎然,經得起酷暑也經得起嚴寒。大企業與小微企業配套,本土企業與引進企業間互補,專業化生產與專業化市場彼此銜接,各種產業服務業應運而生。有形資本與無形資本相互轉化,生產與消費相互促進。如果一個地方只是建了一兩個大企業,而沒有形成產業生態,那么就如同在戈壁上栽樹一樣難以成活。市場經濟下產業的發展如沒有形成有活力的生態,則可以說希望不大。
此種產業生態既源自民生所需,又為發展所依,它來自內生動力。內生動力應成為政策的最主要著力點。拉動外部援疆投資的最大效應也在于此。
?。ㄈ┌l揮比較優勢、打造現代產業服務體系。
過去近20年,承接轉移不大理想,并非發展不積極,技術不先進或生態受破壞,而在于對新疆發揮比較優勢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研究不夠,著力點不夠有力。承接產業轉移必須與時俱進,跟上時代腳步。在知識經濟時代,現代產業服務已成為發展和提升實體經濟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就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區位特征、生產要素素質和國內外競爭趨勢來看,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生產成本的絕對優勢已經不多,顯然除采取一些特殊政策之外,需要借助全國產業提升的大勢,促進新疆提高比較優勢、構筑全區合理的結構布局,加快培育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升級。
有些基層同志對比較優勢和絕對優勢常?;煜?,這里作簡單說明。
比較優勢與絕對優勢不同之處,在于它不是通過絕對成本的比較,而是對機會成本的比較。絕對優勢所依據的絕對成本是指生產一種物品所投入的物化勞動與活勞動的絕對量的多少,而比較優勢所依據的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所必須放棄的東西,也可說是相對成本。生產一種物品的機會成本較少的生產者,在生產這種物品時有比較優勢。
舉例說,甲乙兩個生產者生產同樣的裙子和皮鞋,在單位時間內,甲能生產2件裙子,也可以生產4雙皮鞋,乙能生產15件裙子,也可以生產5雙皮鞋。
這樣,甲生產一件裙子的機會成本是兩雙皮鞋,乙生產一件裙子的機會成本是1/3雙皮鞋。顯然,乙有生產裙子的比較優勢。
甲生產1雙皮鞋的機會成本是1/2件裙子,乙生產一雙皮鞋的機會成本是3件裙子,顯然,生產者甲具有生產皮鞋的比較優勢。
盡管甲生產裙子和皮鞋的勞動生產率都不如乙,都沒有絕對優勢,但甲、乙各自的比較優勢決定了他們都需要通過貿易增加自己的總收益。甲乙都需要多生產有比較優勢的產品。于是甲不生產裙子,只生產皮鞋,乙多生產裙子少生產皮鞋。然后甲乙雙方通過鞋和裙子的貿易,使甲乙雙方共贏。(見附圖2)
甲、乙生產者通過市場博弈,甲給乙3雙皮鞋,乙給甲4件裙子,滿足各自需求,誰也不吃虧。結果,同樣的勞動時間,與沒有貿易時相比,甲比原來只能自產2條裙子和4雙皮鞋多得2件裙子和1雙皮鞋。乙比原先只能自產15件裙子5雙皮鞋也多得2件裙子和1雙皮鞋。最后在與前同樣單位時間內甲、乙總的生產率從17件裙子提高到21件裙子,從9雙皮鞋提高到11雙皮鞋。
這次自治區“三城七園”布局是否應該按機會成本原則,從實際出發選擇主功方向,辦出各自特色,這對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和自治區整體比較優勢,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比如:石河子有條件發展采用新興技術和現代生產方式的紡織服裝產業,而南疆受資源條件和工業基礎影響,除在中心區發展先進技術大中企業還有可能發展一些中技術或手工業技術、公司加農戶和以離土不離鄉這種生產方式,邊境口岸適應特色加工業。在現實生活中比較優勢并不像舉例子那樣抽象、單純,勞動生產率不是一成不變和僵化凝固的,比較優勢的基礎仍在于產業創造力。因此,各地對有比較優勢的產業要重點扶持、促進其產業升級。
扶持現代產業服務業是新疆紡織服務產業嵌入全行業的雁行隊伍,實現整體升級的粘合劑。現代產業服務業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第三產業服務業,而是工業化后期制造業內部服務向外部化發展的結果,比如設計、研發、質量檢測、市場開拓、營銷物流、生產要素配置、開展國際合作、各種培訓等從制造業企業的內部工作,經過延伸分離,發展成高水平、高效率的社會化產業服務組織。建立在信息網絡、大數據云計算和知識經濟基礎上的現代產業服務業,對后起的工業化國家或地區既帶來創新后發優勢的機遇,也可能帶來鎖定后來者陷入持續落后的風險,兩種前途的決定因素是如何對待現代產業服務業的建設。在新疆發展現代產業服務業有利于在融入全國產業網絡條件下不斷實現自身的結構優化和勞動生產率提高。
(四)承接產業轉移,要堅持處理好投資,內需、出口“三駕馬車”的協調關系。
現在在新疆促進投資的熱氣很高,但對于需求在哪兒?什么結構?趨勢怎樣?很多人心中無數。而對投入產出的科學預期恰恰是投資決策的前提。因此,無論在承接轉移初期,還是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都始終必須處理好投資、內需、出口“三駕馬車”的協調關系。防止出現新的盲目性。
既要拉動投資,又要調查市場。投資是承接轉移的題中應有之義,沒有投資何談轉移。問題在于投資主體決策的市場依據是什么?無論是宏觀經濟管理還是微觀投資決策,對投資的可行性研究都必不可少,即要在對市場現狀和趨勢充分了解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做出地區或企業投入產出的可行性預期,又要有做出必要的市場風險防范。
眼睛既要盯住外需,更要挖掘內需。生產者首先是消費者,消費是勞動力的再生產。新疆要解決300萬人就業,就預示著新疆人民物質文化需求將有更快增長,就業、富民、消費是一體的。千萬不要低估了區內消費的拉動力和潛力。所謂紡織服裝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從根本上說是人民生活需求的提升。新疆雖然經濟發展有些落后,但新疆的衣著消費很有活力。(見附圖3)
南疆居民中有許多裁縫和手工藝藝人,這些是發展小微企業的能人。他們原本就為所在地居民或旅游服務。少數民族的特色文化、服裝服飾及各種工藝品、家居用品蘊涵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傳統要素,在現代文化和新的生活方式影響下,會產生新的創造力和發展產業的潛力。
新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低于全國,但衣著消費支出增速卻高于全國。(見附圖4)
既要發展加工貿易,更要促進走出去跨國配置資源,發展一般貿易。目前向西出口地域一些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看,其市場有較大程度是潛在市場,向歐洲地區出口的條件還處在形成過程,因此不能過分依賴加工貿易向西出口。而是需要立即著手走出去向西開拓市場。加工貿易往往依賴于現實的市場中介,為外商打工。而走出去與所在國開展合作,配置跨國資源(包括原料、技術、人才、文化創意、市場網絡等)開發所在國市場,這也是對內地來新疆投資的重要吸引力所在,新疆將要建成絲綢之路的經濟帶核心區也離不開提高走出去能力。引進不同國家的設計人員,有利于開發西向市場,有利于創建自主品牌。當前,特別需要組織援疆企業家和本土企業家走出國門加強廣泛調研交流、交朋友促進合作,開拓國內國外兩大市場。對擴大出口和走出去合作同樣需要產業服務體系建設,要研究新疆開展國際貿易、國際合作,發展有關資源配置、開拓跨國商業模式、信息化建設、金融服務等各種咨詢服務工作。
投資、內需、出口三駕馬車相互協調,互為條件,這是新疆發展紡織服裝業的重要機制。
?。ㄎ澹┡嘤柦逃刃?,既要針對就業,又要針對創業。
新疆承接轉移,擴大就業,歸根結底在于人的素質。在新疆特別是南疆閑置勞動力的積累與教育長期不足有密切關系。
僅僅依靠扶持企業培訓職工的措施相對于百萬人就業的緊迫要求是遠遠不夠的。
技術變革改變了紡織服裝產業熟練勞動與不熟練勞動的相對需求。人力資本是對人的教育和在職培訓投資的積累。
現在的緊迫任務是對閑置勞動力進行全方位補課,需要啟動各種教育資源,開展多元化的形式,就業前教育,就業后教育,加強具有戰略意義的義務教育、構建各種需求的人才機制,都是刻不容緩的。重視教育不在于怎么說,而在于怎么做。
我想強調的是:
1.就業前的培訓、就業后崗位培訓、職業專長培訓并舉。
2.就業培訓與創業培訓并舉。
3.社會培訓與企業培訓并舉。
4.在教育和人才機制上,要特別著力于培養少數民族創業人才、工程技術人才、設計人才、經營人才,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各類專業領軍人才,對新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長治久安至關重要。
5.要繼續擴大內地各種教育機構為新疆培養人才的規模,為相關人才在內地企業中,采用干中學的方式,急用先學,創造條件。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