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機設備維修五大問題亟待解決
雖然紡織企業都知道設備維修管理質量的好壞對設備性能能否正常發揮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是目前不少紡織企業的設備維修管理工作卻并不盡如人意,不少企業在實際管理中尚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紡織企業沒有靜下心來認真落實、細化企業管理工作。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許多國外先進的管理模式已經在紡織企業中深深扎根。從最開始的“全面質量管理”(TQC)在國有企業全面推行,到現代化管理18法、5S管理、“全員質量管理(TQM)”,這些質量管理制度都曾熱極一時。但是,目前國內紡織企業,特別是中小紡織企業,能夠真正把先進管理作為企業規章制度執行好的卻寥寥無幾。 筆者曾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在安徽華茂公司進行過一段現場學習。當時我最大感觸就是,華茂公司之所以在行業中成為響當當排頭兵就是因為做事“認真”。我在華茂公司深深感受到TQC全面質量管理已經深深扎根于每個班組、每個人,融入每個人的內心。 二是企業在改革精簡人員過程中,沒有堅持把保障設備維修質量作為前提。近幾年,由于整個紡織產業格局在不斷變化,尤其是用工成本大幅提高,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漸消,減少用工勢在必行。 應該說,減少用工不是什么壞事,但是讓人憂慮的是目前不少中小企業存在盲目減人的傾向。這些企業用工不是根據設備維修保養的實際項目和需要安排,不管是自動化程度高的新型紡織設備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設備,一律簡單按照所謂標準進行減人,這種做法造成了有關維修項目的缺失。另外,不少維修人員沒有經過任何培訓,便從單一技能工序一下調到多工序技能工作崗位進行工作;一些技術含量高的進口設備維修人員,不經過系統培訓就趕鴨子上架直接上崗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此外,有些企業還存在壓縮甚至取消設備管理機構及管理人員或將其工作職能并入其他部門兼管的情形。筆者了解到,目前不少民營企業既沒有設置設備專管部門,也沒有配備專業設備管理人員,這必然導致管理層與操作層之間脫節,甚至還會出現“三不管”的局面,使設備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三是隨意簡化管理操作,制度不健全、不科學。不少私營企業雖然制定了“定人定機”的制度,但是卻沒有制定出相應的設備保養制度,或者雖然制定了機械設備的保養制度但卻不夠科學、合理,更不要說對機械設備與器材建立臺賬、技術檔案了。這些企業對機械設備的具體使用情況不僅缺乏詳細的了解,而且還隨意簡化管理,縮減管理環節,進而造成管理的松散與混亂。還有一些企業雖然配備了專業設備維修人員,但也會因為沒有詳細、科學的保養制度約束,設備檢修時往往隨便應付了事,一旦設備出現問題,會出現找不到具體負責人的情況,這些情況都會造成設備故障增加,提前老化。 四是設備管理輕執行,重應付。目前,不少企業過分強調效益為主,不僅設備維修保養周期可以為效益讓路更改,而且維修內容也可以減少,維修保養制度可以隨著老板的指令靈活改變。一些老板甚至把管理制度看做護身符,看做企業門面,即使企業花點錢搞一個ISO國際標準,考慮更多的還是產品銷售和應對相關機構認證檢查,而不是發自內心地按制度去做。 五是不按機械廠要求進行維修更換。我在實踐中經常發現紡織企業設備保養太隨意的情況。這些企業要么把舊設備零部件及器材更換在新一代高速設備上,要么延誤更換已嚴重磨損的零部件及器材,或者為了節約成本,購入低速設備上的部件用在高速機上,甚至還有時會以次充好。此外,新一代設備采用老設備加油思維也是不少企業存在的普遍現象。眾所周知,老設備一般用普通機油、黃油、二硫化鉬等,而進口設備潤滑油用得不好可能嚴重影響部件及整機壽命,因此設備加油類別應嚴格細分,絕不能混淆。但現在企業加油操作中仍存在隨意性,如細紗機車頭油浴齒輪箱加了非正規廠生產的機油把齒輪嚴重磨損現象屢見不鮮。有些軸承應該用極壓鋰基脂卻用一般黃油或二硫化鉬代替,這使設備壽命大大縮短;甚至有些企業會將前后兩種油混加,為了圖省事不對軸承進行清洗,這些做法都會給設備造成極大毀壞。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