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服裝業變“危機期”為“機遇期”
每一次危機的谷底,都蘊藏著下一次重要的機遇。如今,中國服裝行業剛好處于這樣一個階段。在危機之中,四川服裝行業積極調整結構、推動產品創新、加快園區建設,成功將危機期化為機遇期。 創新轉型贏未來 四川服裝行業在2013年品牌建設方面邁出了嶄新的步伐,開發自主品牌的意識明顯提高。不少企業已逐步開始與品牌設計機構、品牌管理機構、品牌運營機構、服裝專業院校合作,在品牌創意、款式設計、結構設計、工藝技術、服裝面料的二次設計上下功夫,提升品牌的形象和價值。 令人欣喜的消息不時傳來,雷迪波爾、歐度等一些有影響的品牌企業已布局國際市場,進入主流市場。一部分企業開始實施品牌規劃,打造品牌航母,如三五三六、琪達等多年連續成為中國服裝100強企業;夢哲、天姿、雙人高爾夫等品牌異軍突起,進軍中國一流商場和五星級酒店;還有在結構調整中涌現出的零售終端品牌,如歐尼卡、彩雪、仁和、騎宇等,為促進四川服裝自主品牌建設、產業升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產品創新方面,四川服裝品牌加大設計力度和科技研發能力,引進新材料、新工藝,采用新的設計方法,充分應用時尚元素、盡力塑造品牌風格,不斷從時尚、功能、生態環保、健康等方面開拓思維。 目前,已被政府部門認定的有琪達市級技術研發中心、三五三六省級工業設計中心、雷迪波爾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值得注意的還有四川大學輕紡學院結合行業發展趨勢,成功獲得服裝科研成果36項,發明專利5項,這些成果和專利都在被企業所應用。同時,成都紡專研發的“成衣印染技術”、“環保型液體還原染料”、“泡沫漿染項目”以及多項節能、環保的服裝后整理項目,也為四川服裝產業鏈上的企業抗污染、凈環境起到了很大助力作用。 久經歷練磨雄心 作為提升附加值、避免產品同質化的關鍵因素,設計和創新固然重要,但產品質量仍占據很重要的位置。四川服裝行業嚴把質量關,僅2013年二季度,省質檢局就對四川省生產的服裝產品質量進行了專項監督抽查,共抽查了50批次,合格率為100%。 巴蜀服裝人深知“質量乃品牌之本、價值之源”。特別是職業裝生產企業,2013年在質量上狠下功夫,認真研究了各個領域服裝的工作性質、勞動強度、防護要求、穿著特點等,研究工藝、研究面輔料、研究設備以滿足用戶需求。2013年職業裝生產企業在質量上普遍提升,在省內外的市場占有率顯著提高。 這些成績無疑是耀眼的,但四川服裝人卻并不意外,因為這些都是加快技改,不斷提升裝備水平的必然結果。2013年前3季度,四川規模以上企業投資40多億元進行設備升級和擴大規模,有的將中速機升級為高速機,有的將高速機升為全自動,還有部分有條件的企業引進智能化生產線、自動裁床、運輸吊掛線等。 如今,四川服裝品牌在產品質量、消費者口碑、品牌效應和企業受益之間形成了良好的循環,真正立足于市場、扎根于人心。 產業鑄造強國夢 2013年,從四川省服裝專業園區看,分布在成都、德陽、自貢、遂寧、廣安、南充等的服裝園區都在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和資源配置,主動積極的進行結構調整和升級,都在朝著專業化、特色化方向發展。 彭州華茂家紡服裝產業園,2013年全力打造中國(成都)國際時尚中心,新規劃的時尚園區更具優勢,將運動體育、餐飲娛樂、購物體驗等全面融合,立志做東方“米蘭之都”。 富順紡織服裝產業園則吸引了大批富順籍的服裝人返鄉建設服裝基地,政府帶領園區走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道路,園區構建新型服務體系,朝專業化、特色化的方向發展。 廣安牛仔園區是承接產業轉移的新園區,園區吸引了一批從沿海過來投資的專業生產企業;還有正在規劃建設的遂寧·西部國際輕紡城,投資30億元打造四川千億紡織服裝產業園,該園區是集紡、織、染、面料、服裝一體的全產業鏈的園區,該園區建成后將改善四川服裝產業鏈不全、資源短缺的面貌。 通過結構調整和創新,截至2013年底,四川已有兩個中國服裝名城即新都龍橋“中國童裝名鎮”、彭州“中國休閑服裝名城”。 產業園區的建設見證了四川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更重要的是它們的不斷成長也在助推著四川服裝業從粗放經營走向集約經營、從產品競爭走向品牌競爭。這種本質上的轉變其實正是中國服裝產業從服裝大國向服裝強國的蛻變過程。 雄關漫道真如鐵,是對四川服裝人對未來的追求;而今邁步從頭越,是四川服裝人對夢想的執著。隨著巴蜀地區服裝經濟的飛速發展,綜合實力日益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現在完全有資本、有能力暢談“服裝強國夢”。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