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產業結構調整 “陣痛”難免
“接了一批鞋子的訂單,在浙江省卻找不到合適的工廠下單!原來浙江省內有許多優質的外貿工廠,現在要么轉型專做內銷產品,要么遷到了中西部地區或者國外的柬埔寨、越南等地。”近日,杭州越洋實業有限公司的張經理很是郁悶,常常與同行嘆苦經,而與她有同樣煩惱的外貿公司也不在少數。 據杭州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越南紡織服裝和紗線出口同比增長16.2%;而據亞洲鞋業協會調查結果顯示,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東南亞鞋業已搶走中國30%的訂單。 杭州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數據顯示:從2010年至2013年6月,我市出口鞋類企業數量從117家減少至97家,共減少了20家。 中國大陸服裝進口主要來源地東盟國家最為迅猛 “現在買回來的衣服‘madeinchina’少多了。”林潔是CK、GAP等快速時尚服裝的忠實消費者。她說,以前常常調侃在這些跨國快速時尚品牌店買回來的衣服其實都是國產貨,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這些服裝上的“中國制造”標簽漸漸少了。 近年來國際服裝品牌產業鏈向東南亞轉移,同時促使中國大陸境內紡織服裝企業陸續走出去在東盟建廠。據中國大陸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Uniqlo、GAP、ELAND等快速時尚服裝品牌和運動服裝品牌自東盟進口服裝增幅達到80%至90%之間。H&M、ZARA和adidas進口則相對平穩,增幅在20%以下。 今年1—5月,國內自全球進口服裝18億美元,較2012年同期增長15.32%。其中,自東盟進口服裝3.14億美元,大幅增長34%,增速是全球服裝進口平均增速的兩倍多。中國大陸服裝進口主要來源地中,以東盟國家進口增速最為迅猛,除2月份受春節因素影響外,各單月均保持兩位數增幅,單月最高增幅達92%。 外貿服裝廠經理的“苦水經”成本上漲成競爭軟肋 杭州dcsllc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主要做品牌服裝的出口,大多銷往歐洲、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總體來講現在服裝出口的形勢并不是很好,可謂是內憂外患。”該公司張經理介紹,目前杭州多數服裝加工企業做內銷服裝,因為杭州有以四季青服裝市場為依托的大量的淘寶服裝銷售平臺,而且相對來講內銷服裝的價格也比外銷要高。 “打個比方,一條LEVI’S牛仔褲在國外賣30美元,在國內起碼要1000元人民幣以上。”張經理說,外銷訂單在杭州乃至浙江省內都不太好下單,而且很多做外銷的服裝廠為了節省成本,只好把工廠遷往中部地區,如湖南、湖北、安徽等地,甚至一些還遷到了柬埔寨。 張經理算了一筆賬,近兩年來,中國服裝企業員工的月平均工資基本上為500美元,而在越南、柬埔寨等地基本月平均工資是100至300美元,有的會更低,這樣的勞動力成本差價,目前成了中國服裝企業在國際上競爭的軟肋。 新的世界制造產業鏈、供應鏈正在出現 專門做雨鞋的富陽億源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向明介紹,富陽億源90%的市場在歐洲,10%的市場在國內。兩年前,公司著手開展東盟市場的計劃,可是隨著近幾年外貿訂單的庫存壓力,這個計劃被暫時擱置了。 “我們這個行業‘附加值’實在是太弱了。”蔣向明口中的“附加值”指的就是利潤。蔣向明說,人工成本是附加值減少的主要原因。“我們這個行業人工成本每年都要漲5%。我了解到國內的人工工資是東盟部分國家的10倍,差距非常大。”兩年前,蔣了解到柬埔寨一線生產工人的基本平均工資為45美元/人,折合成人民幣為275元/人,而在國內,生產工人的平均工資為3000元人民幣/人。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在2012年進行的一份年度調查報告指出,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世界的制造基地從美國、歐洲轉移到日本,又轉移到“亞洲四小龍”,之后轉移到中國內地,現在開始轉向東南亞、南亞。一個不同于過去的新的世界制造產業鏈、供應鏈正在出現。在由跨國公司評選出來的最受歡迎的東道國排名中,印尼和泰國的排名大幅提升。報告認為,由于東亞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工資成本和生產成本繼續保持上升態勢,東盟各國在制造業上的相對競爭力繼續增強。 專家觀點 企業外遷是經濟結構調整中一種現象 “近年來,企業外遷這一現象一方面是企業自身出于理性的考量,另一方面可能是我們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一種現象。”浙江省社會科學院調研中心主任楊建華教授說。 楊建華看來,在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企業面臨著資源約束、環境壓力、成本上升等經濟發展的現實壓力。而浙江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的省份,企業的影響更是巨大。“遷移的優勢在于讓企業有了利潤空間。” “對我們本省來說,企業的外遷會影響稅收、就業等問題。”楊建華分析,去年的外貿形勢不容樂觀,即使今年上半年外貿形勢有所回升,但是總體的經濟形勢并沒走出危機。 目前,我省正在進行企業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更多的注入文化創意、高技術附加值和結構更優化的產業,對環境影響大的企業進行調整淘汰。楊建華認為,在這樣的經濟調整背景下,會有些不適合的企業需要調整出去,這是個經濟調整過程的現象。 同時,楊建華認為我省一方面要繼續加大經濟調整、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則要牢固樹立“實體企業”,因為實體企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而這種“實體企業”不再是影響環境、高資源耗費、高污染的粗獷型企業。“我們需要實體企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更多高附加值的企業,包括服務性企業在杭州發展。只有企業越多,發展的基礎就越厚實。”楊建華說。 新聞延伸 浙江百強企業10年變化巨大 家具皮革等傳統制造企業基本退出 2013年浙江省百強企業榜單昨日公布。記者發現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浙江百強企業榜單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輕工業制造企業數量明顯減少,造紙、家具、皮革制造等企業已經基本退出百強榜。 這已經是浙江省百強企業榜單第11次公布,在今年的榜單上,浙江物產集團、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排名前三。其中,物產集團的銷售額達1968億元,較上一年增幅超過17%,連續六年蟬聯“浙江老大”。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