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23日,“2013河南紡織高層論壇”在河南開封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徐文英,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李書勤,河南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等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來自河南各地的100多家重點紡織企業、棉花經營企業、棉花期貨公司的總經理等,共計2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圍繞棉花政策及相關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和充分交流。
徐文英在會上說:“國家發改委已于5月23日召開會議研究進一步完善棉花調控,探索對棉農實行直接補貼政策等有關問題。這距離我們一直呼吁的給棉農直補、同時放開棉花進口管制、取消滑準稅的訴求更近了一步。”
去年7月以來,中紡聯成立了棉花工作委員會,業內9家大型企業參加,企業家簽名給國務院送交了報告,包括對棉花收儲、放儲、棉花進口配額、關稅方面的建議,反映了行業中的問題。各部委相關單位對于當前紡織工業遇到的困難和對棉農實施直接補貼達成了共識。紡企反映的棉花問題和迫切訴求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棉花高價差依然存在。“棉花放儲價格與市場價持平,棉花高價差依然存在。”徐文英說,本輪國家儲備棉放儲到7月31日已經結束,累計成交372萬噸,成交比例24.68%,成交平均等級3.8級,折328級成交均價19213元/噸。其中,進口棉累計成交92萬噸,成交比例75%,國庫中存棉依然有近700萬噸。
近期中國棉花價格基本在19200元/噸左右,進口棉花價格按1%關稅價在14500元/噸左右。中國棉價依然高出國際市場4700元/噸。這樣的價差造成紡織企業難以承受,出口競爭力大幅下降。
棉花收儲政策應當調整。由于國家制定了保護農民的高棉價,放儲后仍然大大高于國際市場,這使紡織企業承擔了應當由國家承擔的高成本,在國際市場上失去了競爭力;同時,收儲的棉花質量問題相當嚴重,等級不符,短絨水分超標,儲備庫存在惡意收費現象,出庫緩慢;農民也沒有得到實際實惠,由于種棉成本升高,農藥、地膜、人工采摘價格上升,棉花加工企業以20400元/噸的價格向國家交售皮棉,每噸利潤至少有1500元。棉花加工企業壓質壓價收購籽棉,農民增收有限,種棉積極性并沒有提高,2012年種棉面積7255萬畝,減少301萬畝,減幅4%。據中國棉花協會報告,2013年全國植棉意向下降6.8%。因此,2014年不宜采用繼續收儲的辦法,應當適時調整。
實施對種棉農戶補貼是大勢所趨。目前國家有關棉花的一系列政策,例如采用配額制用于限制進口數量,保證國產棉有足夠的市場需求,防止賣棉難;進口棉關稅采用滑動稅制,即進口外棉價格越低關稅稅率越高,國際棉價即使高于國內棉價也保持5%的最低稅率,最高稅率達到40%;去年以來,由于國際棉價比中國價格低5000~6000元/噸,企業不惜繳納高稅費進口棉花。今年以來,僅40%稅率的闖關棉進口就超過70萬噸。這種雙重保護的辦法,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棉農植棉的積極性,從而也損害了紡織業的競爭力。
因此,與會企業代表們紛紛表示,期待棉花新政和直補政策盡快出臺,以緩解目前企業面臨的重重危機。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