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中國家用紡織品流行趨勢解析
組織單位: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 研究單位:中國家紡流行趨勢研究推廣工作室意大利康斯坦丁時尚設計策劃集團北京服裝學院家紡流行趨勢研究中心 發布單位: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 推廣單位:江蘇海門工業園區疊石橋家紡市場 支持單位:余杭家紡產業協會中國布藝名鎮·許村 總主題 視野 由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組織研發的“2014/2015中國家用紡織品流行趨勢”即將在上海“2013年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及輔料(秋冬)博覽會”上正式發布。今季的趨勢主題為“視野”。視野,在物理意義上是指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間范圍,同時也代表人們思想或知識的領域。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等諸多因素影響著人們的視野,繼而左右人們的行為,并最終決定著我們的社會和我們的生活。如果能夠通過人們的視野——視覺符號、行為慣例……接觸到人們對生活核心的需求,我們就能夠通過設計生產與使用者產生共鳴,從而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2014/2015中國家紡流行趨勢”直接關注人們的視野,放大每個人對于生活的直觀感受和深層需求,并依此將本季趨勢再細分為:繭跡、先祖、時光和繽紛。(作者系中國家紡協會流行趨勢研究與推廣工作室主任) 主題一:繭跡 “家”是專屬于我們自己的個人空間,在“家”里,我們可以真正全面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可以通過各種實驗和研究來滿足在“家”里想要達成的健康、娛樂、生活情趣、多功能等等各種愿望。 關鍵詞:關注需求滿足感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需求,這些需求有共性也有個性。對于企業和設計師而言,想要讓消費者對自己的產品認可,就要知道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舉例來說,就當前我國民眾而言,食品問題、環境惡化、物價的持續走高,都在不斷擊穿著大家的心理底線,因此“安全”就成為了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共同需求。企業應該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產品并將“安全”的信息準確的傳達給消費者,以建立其對產品的“安全”認知。 在滿足消費者共性需求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個性需求。消費者就如難伺候的“甲方”,因為其具備審美的天性,因此對同一產品會產生多種多樣的個性需求。如果希望他們對產品產生肯定,就要在了解個性需求的同時培養他們的認同感。只有牢牢掌握住他們,才能使設計師和企業有創作和表達思想的自由。“甲方”也需要培育,如果他們的消費模式還停留在基礎階段,除非置新房、送禮品才進行家紡消費,那么企業就有引導的責任,不僅要推出產品,更重要的是為消費者展示新的生活方式,最終達到提升“甲方”生活品質的目的。 中國從一窮二白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劇變。不管這種“快速致富”讓國家承受了多少不可逆的損耗,我們終于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總量的不斷攀升,也切實地帶動了每個人收入水準的提升,這也使得一段時期內,炫耀式消費(要讓別人知道我的財富、地位、品位而展示型的消費)成為主流。但隨著精神文化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從炫耀式消費向自我式消費轉變,他們懂得將自我需求放在首位,除了視覺美感,他們更需要舒適性和帶有功能性的精細化產品來實現自身的滿足感。 主題二:先祖 “人定勝天”,在古語中“人定”指人心安定,“勝”字的準確解釋應為“比……更為重要”,人定勝天的意思就是“人心安定,人人都能安守自己的本分,人類體現出的凝聚力和力量比什么都重要。”而現代當“人定勝天”被理解為“人類一定能夠戰勝自然”,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人類不斷改變自然,致使環境日益惡化的后果。因此,當保護自然環境從官方倡導變為了生活關鍵詞,怎樣才能使人們再重回自然懷抱呢? 關鍵詞:重新連結手工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個“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要人類把自己看做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而不是排斥對立。因此設計師應該懷著對地球母親的敬畏之心在自然中尋求靈感。可持續發展不再只停留在口頭上,被快速消費主義遺落的再生概念將強勢回歸。而在我們需要自然環境的同時,對于科技手段也越來越依賴。在這兩種需求發生碰撞的情況下,自然和科技愈加密切地結合,“科技自然”孕育而生。這個看似矛盾的詞匯,真正恰當地反映出了自然和科技之間強化的共生關系,從而實現虛擬和真實世界之間完美的平衡。 需要終生學習和通過多年的經驗令特定技能爐火純青的手工技藝似乎與這個“快速”的時代并不合拍,因此愿意學習手工技藝的人員越來越少,掌握這種技藝的手工藝人也在逐漸消失。手工藝的稀缺引起了各方的關注:Chanel為了保存傳統工藝而專門買下了6家法國精品手工坊(紐扣坊、珠寶坊、羽飾坊、刺繡坊、鞋履坊、制帽坊及花飾坊),給予他們全面的創作自由及獨立自主,以確保可延續他們的工藝技術。這一行為既能滋育珍貴的傳統遺產,又可以借由這些手工藝師們帶來創意無限的前景。同時隨著經濟的慢慢復蘇,這種融合了歷史、文化、技能和藝術的手工技藝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青睞和推崇,手工藝的概念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手工藝師們使用電子工具生產產品,并將數字技術與傳統手工技巧相融合,這一切都共同推動著手工藝的創新演變。 主題三:時光 隨著社會的節奏加快,網絡的發展,“快餐文化”進入了一個瘋狂的時代,并慢慢演變成為一種時尚。但這種只追求速度不求內涵的的文化,食之無味,多吃無益。因此,曾經的“慢生活”又成為炙手可熱的生活概念,一次性的小玩意被鄙棄,人們開始追捧昔日那些費時費工,但能夠體現出內在價值與工藝美感的物品。以復古的方式,找到過去和現在的契合點,并最終將流行與經典結合。 關鍵詞:藝術屬性文化屬性 曾經看到過一篇講述意大利頂級手工業消亡的文章,里面有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我們用高超的技藝、先進的設備、繁復的工藝來掩飾藝術層面的潛在缺失。” 家紡設計雖然不屬于純藝術范疇,不是繪畫、雕塑,但卻絕對離不開藝術屬性。大家都很清楚地知道,僅靠紡織原料和工藝,不可能撐起家紡產品的高附加值,而價格的最好詮釋者,就是和商業看似對立的藝術。 所有好的設計師都應該具備扎實的藝術修養,但又不能像純粹的藝術家一樣天馬行空,隨意發揮。因為設計師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不能將產品作為藝術品一樣只具備觀賞性。只有將藝術與品牌本身的受眾體和產品特性重疊才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 近代中國發展迅速,人們的思想和價值觀在短期內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歷史上中國文化的幾次受創,也使得在很長時間里“國學無用、西學萬能”的觀點被普遍認為是正確的。當我們開始認識到這一錯誤,想要用自己的文化去影響世界時,卻發現自己的文化已經遠遠的被我們丟到了身后,影響還從何談起?世界可以因為經濟需要你,卻需要文化來真正接受并喜歡你。一個陌生人,如何愛上一個自己祖國之外的國家?不是因為錢、房、車這些硬件,能夠讓人產生情感的,必然是它獨特的文化。 這些年,中國強大的經濟賦予了本土文化、藝術可崛起和發展的空間和條件。我們需要傳達的是一種生活,一種感動,一種文化訴求,就像《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就是中國千年飲食文化的厚積薄發。 主題四:繽紛 外部環境的動蕩讓我們渴求情感的穩定與寄托,我們需要一個能讓我們感覺到情感連接的空間,一個像我們的人格延伸一樣,可以表現出個性、感情和愿望的環境,讓夢想照進現實,讓幸福得以實現。 關鍵詞:個體幸福創意重組 喜愛大自然的地質學者們致力于探尋地球土壤的最深處,探索未知和驚喜。不完美的地質紋理、自然科學以及超現實主義是該趨勢的重點元素。 地質學者們對自然有著強烈的感覺,體諒卻也苛求那些對產品質量和原始元素重視的人們。他們喜愛自然,同樣也喜愛自然界的產物。同時,他們也對人、城市和經濟是如何成為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等這樣的事實感到好奇。 這個區域反映出自然神秘、黑暗的一面。強烈的光澤感和光芒加上金屬的光澤共同閃耀,照亮了人們所處的世界。不規則的表面紋理、密集的形態和樸素的自然色調是這個系列的代表。 每個人都有樂觀主義的一面,追求愉悅和期待獎勵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真正的樂觀主義不是永遠戴著彩色的鏡片看世界,而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各種困難與阻力,甚至為了長遠的回報忍受眼前的痛苦。在近年嚴重的經濟困境中,設計大多嚴謹、節制和低調。但同時,人們努力追求幸福,樂觀主義精神也帶來了趣味設計風的崛起。在中國家紡協會舉辦的創意大賽上,我們就能看到這樣一群年輕的設計師,他們熱愛各種新鮮事物,關注生活、探索文化與設計的關系,雖然作品還略顯稚嫩,卻充滿熱情與個性,里面的小元素往往可以打動人心。其實個體幸福,恰恰是很多小元素的集合體。時常有設計師說以改變世界為終生志愿,但實際上不管外部如何變遷,老百姓真正注重的還是活在當下,人們的幸福感更多的是來自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小細節。因此,商業定位就像遠大的人生目標,要從全局出發,但設計上則要更加細則與個性,注重人文關懷。 每個人都有過童年,少年時期的我們曾經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積極地打破一切規則,看到一顆大樹就能聯想出一篇童話……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漸漸墨守成規,好像失去了想象的力量。我們習慣了整合輸出,設計師們每年汲取最好賣的圖形、肌理、表現手法,設計出大量千篇一律的相似作品。博洛尼的總裁蔡明曾經說過:“家居設計是三大生活方式行業之一,不是幾大繪圖行業之一。你的確需要靈感,但不要只想著怎么復制靈感,不發散不跳躍,讓技法越來越熟練,心理越來越閉塞。”家紡行業亦然,我們需要的設計師也不是只要畫更多的圖、更好的圖,而是要更敏銳、懂得如何關注生活。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