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東、江蘇和河南等地棉紡織企業反映,自6月中旬以來明顯感覺到棉紗銷量較前期走緩,產品庫存上升和下游織布、面料、服裝企業資金緊缺的壓力,7、8月份對大部分中小企業而言處于“內銷市場清淡,外銷市場迷茫”的關鍵期,一方面由于拋儲棉花成交價持續在19100-19300元/噸間振蕩,國內棉價上有消化能力不足蓋頂,下有19000元/噸的拋儲底價支撐,從國儲庫中大量競買棉花自6月份以來一直是國內用棉企業最重要的補充原料渠道,紡紗成本無法下調,紗線報價出只能“死扛”不落;另一方面企業通過競拍國儲棉獲得滑準關稅棉花進口配額的前提是紗綻規模達到5萬錠以上,大中型企業因配棉、消耗及紡紗人工成本、產品品質等等原因,紗價下調動力不足;中小棉紡織廠本身用著比大型企業高近2000元/噸的棉花,生存空間更加困難。一些棉紡廠反映,河南、河北、江蘇、湖北等地2萬錠以下小廠的停產、倒閉比例已超過30%,即使沿海地區小紡織廠的停產、減產比例也在20%以上,個別地區甚至減產、停產比例達到50%。目前這種趨勢正在加速蔓延,“錢荒”、“訂單荒”以及“員工荒”正逼迫更多的中小企業減產乃至倒閉。
近日有關部門正在商討增發加工貿易棉花進口配額來促進紡織服裝企業繼續主動、積極的出口,特別是在美日歐等國家經濟出現“刺激性”回暖的情況下,如何擴大出口、爭奪國際市場、使流向東南亞、孟加拉及南美、非州國家的訂單出現回流很關鍵;但認為靠增發加工貿易棉花進口配額只是拯救中國紡織業其中的一步,因能爭取到出口訂單、有效出口業績的企業以大中型廠家為主,“代加工”“代生產”的小企業在生產成本高位、人工成本大漲和產品品質保障不到位的情況下減產、倒閉是大勢所趨,國家退稅、減稅及增發棉花進口配額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因此“保”大中型棉紡織企業是政策扶持的重中之重。
如何增強棉紡企業的“生存能力”“免疫力”需要的一整套組合拳,認為可以從下面幾點入手:其一、減稅和資金支持。棉紡織企業都是中小企業,原料和產成品稅收的“剪刀差”以及其它各項稅收的壓力已使紡織企業“苦不堪言”;紡織企業做為1個出口支柱型產業,做為重要創匯產業同時也是解決勞動力就業的關鍵產業,稅收所占的比例在我國總的稅收體系中比較低,因此減稅的對國家影響不大,但就微利、無利甚至虧損的棉紡織行業而言卻至關重要;其二、降出口關稅、提出口退稅。目前我國紡織服裝的出口退稅為16%,但與高調刺激出口的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國家在退稅等政策扶持諸方面幾無優勢。印度除2013年1月提到的134個稅號之外,還包括6個稅目的紡織品、制成品以及101個稅目的機械產品都將提供利息補貼,2012年印度紡織工業年營業額550億美元,其中36%為出口貢獻。建議2013年9月份以后出口退稅上調至17-20%,同時出口關稅下調2%,滿足企業沖出去的需要;其三、9月份后繼續啟動低價拋儲政策。第一輪拋儲政策將在7月底結束,大部分大中型企業在競拍國儲棉、拿到一般貿易棉花進口配額以及一些涉棉企業、棉紡廠7月份適度流出一些現貨等使棉紡廠支撐到9月份新棉大量上市問題不大,但20400元/噸的收儲價格又將使很多棉紡廠無法消化(有收儲價做參照,棉花三級現貨的報價也不會低于20000元/噸),港口外棉、遠月船期外棉的報價也將跟著中國的標竿走,棉紡織企業能否再堅持是個大問題,扶持政策越早出臺越有利。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