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纖維品質總體已接近國際水平
近年來,我國紡織業發展迅速,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絲、回絲、廢布料等相應增多,并且隨著服裝業更新換代的加快,淘汰的廢舊紡織品量與日俱增,尤其塑料瓶進入瓶裝市場等等,都使纖維及塑料廢物不斷增長。合成纖維在紡織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聚酯工業發展迅猛,在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科技進步和舒適享受的同時,各類廢棄聚酯產品及聚酯廢料造成的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大。如果將這些廢料做掩埋或焚燒處理,將會對土壤和大氣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如何將這些廢料變“廢”為“寶”,一直是世界各國加緊研究的課題。大力發展廢料回收已成為紡織或塑料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
再生聚酯纖維生產量世界第一 有關專家指出,從品種而言,再生纖維主要分為兩大類:再生纖維素纖維和再生化學纖維。粘膠纖維是最早的再生纖維,以后相繼出現了新型再生纖維素纖維,如lyocell纖維、纖維素氨基甲酸酯纖維、超導粘膠纖維、木棉纖維以及竹纖維等。聚酯纖維大約占合成纖維的70%,而且聚酯在制瓶行業的應用迅速擴大,因此再生化學纖維以再生聚酯纖維為主。 我國再生聚酯行業發展已有近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1987年吉林省紡織技術開發公司引進了我國的第一條再生纖維生產線。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主要以我國臺灣省和韓國轉移過來的單螺桿紡絲設備為主,用泡泡料生產低檔的針刺無紡布和紗線等。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技術的進步,逐漸發展到以瓶片為主要原料或配泡泡料為輔助原料生產再生聚酯短纖維、二維中空纖維、三維卷曲中空纖維、再生聚酯長絲和聚酯工業絲等。如山東龍福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利用聚酯瓶片料規?;a再生聚酯長絲poy、dty、fdy及聚酯工業絲等。 近幾年我國的再生纖維行業發展很快,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江蘇、浙江的產能占到了全國總產能的72%,廣東、福建兩省占10%,其他地區僅占18%。2010年我國的再生聚酯纖維產能達620萬噸/年,已成為世界再生聚酯纖維生產的第一大國。 再生聚酯纖維生產的工藝路線主要有兩種:一是用瓶料、聚酯廢絲等回收料經粉碎造粒直接紡絲,稱物理回收生產法;二是利用聚酯類縮聚物的縮聚過程可逆性能,通過化學方法使回收的聚酯解聚生成單體,然后再縮聚成高品質的纖維級聚酯切片用于紡絲,稱化學回收生產法。
纖維品質總體已接近國際水平 北京服裝學院王銳指出,廢舊紡織品的精確分揀問題是目前行業的一個難題,也是需要研究的重點。針對不同的廢舊紡織品,要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有效分揀。對于純紡的產品,可以直接進行人工分揀。混紡產品根據混紡原料的組成不同、混紡比例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工藝。 總體來說,如果精確分揀的話,再生纖維的成本就會提高很多,有的甚至比原生纖維成本更高。因此,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一是可直接利用,作低檔紡織品,這樣也不用分清顏色;二是可拓寬再生纖維的應用領域,思維不只局限于紡織領域。例如,利用廢舊紡織品直接加工制成超短纖維,再與其他材料一起加工,制成復合材料,或者直接用于填充材料。 那么再生滌綸纖維差異化方面還有哪些問題要解決?王銳認為,目前國內再生滌綸纖維差異化方面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改善產品結構,提高高端產品所占比率。國外在再生滌綸纖維差異化領域起步較早,我國在這方面的工作相對發展較晚。再加上技術限制方面的原因,我國再生滌綸纖維大多集中于低端產品上。要進入高端領域,再生纖維主要須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由于廢舊紡織品中的纖維有多種顏色,所以再生纖維要解決顏色問題,主要要研究再生纖維生產著色問題,或是如何利用原有顏色的問題。再生纖維著色時,染色的均勻性問題是行業面臨的一個課題;二是研究如何提升再生纖維的質量穩定性。利用廢舊紡織品做成的纖維質量均勻性也很難保證。解決兩個“均勻性”問題,再生纖維才可能邁進高端領域。 王銳最后表示,總體說來,在再生纖維領域的研究,國外起步較早,近年來,國內發展也比較快。隨著我國對于該領域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強,在該領域的投入逐年加大,我國再生纖維總體質量與國外差距已經不大。但國外再生纖維在質量穩定性方面更加出色,設備方面更加成熟,我國與國外再生纖維領域的差距主要體現在設備上。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