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凱:建設紡織強國 推進中國紡織產業全球布局
一、我國紡織產業“走出去”的動力不斷增強 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紡織工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從2000年到2012年,纖維加工總量占全球比重從25%提高到約55%,出口貿易額占全球比重從15%提高到36%左右,我國作為世界紡織大國的地位得到鞏固和提升。與此同時,隨著建設紡織強國任務的逐步推進,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全球的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布局,成為紡織行業科技創新、品牌建設、可持續發展和人才素質提升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紡織行業面臨的內外發展形勢不斷發生變化,企業“走出去”的實踐日漸增多,“走出去”的動力不斷增強。 一是我國綜合國力提升與制度框架完善為紡織行業建立全球視野奠定基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到2012年經濟總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位,國內生產總值(GDP)和進出口貿易額均占全球11%左右,外匯儲備約占30%。充足的經濟實力與外匯儲備,以及企業在對外經濟貿易與合作中長期積累的經驗與資源,為紡織行業全球化布局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條件。 自本世紀初確定“走出去”的國家戰略以來,金融、財政、商貿、產業等政府部門為促進對外直接投資,逐步建立了日益完善的制度框架,相關管理措施不斷優化,為企業“走出去”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及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勵企業對外投資,增強國際化經營水平。未來,隨著我國對外投資審批制度不斷優化,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開放有序推進,對外投資的政策環境將進一步完善。 二是我國紡織工業加快轉型升級為產業全球布局提供根本動力。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紡織工業逐步進入深度調整轉型階段,轉型升級的壓力不斷加大,進程顯著加快。在資源環境約束以及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背景下,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方式,把發展的立足點轉移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必須要有全球視野,加大全球的資源優化配置力度,以加快紡織從制造大國到強國的轉型。同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使命,從有效滿足多領域、多元化的國內需求,也要求中國紡織行業在開放性經濟中加快樹立新的優勢。 紡織工業轉型升級,需要充分利用國際高端的人才、技術、渠道等資源,加強科技創新,加快品牌發展,自主掌握產業鏈與價值鏈高端,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分工地位;同時,突破國內資源環境瓶頸,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充分利用海外原料、勞動力、土地等資源,為我國紡織產業配套和產業資本發展開辟更廣闊的空間。“走出去”尋求更優資源配置,建立更高效的跨國供應鏈,是紡織產業在當前轉型升級背景下的必然發展趨勢。 三是全球紡織產業布局調整對我國紡織企業“走出去”的助推作用日益顯著。近年來,世界各國紡織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發生較大變化。伴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我國勞動力供給出現結構性短缺,土地、水、電等資源、能源供給日趨緊張,生產要素價格全面上升;同時,節能環保、人民幣升值以及棉花管理體制等政策影響疊加,紡織企業的制造成本已大幅提升。與此同時,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依托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原料自由貿易條件,服裝加工及棉紡織等產業獲得迅速發展。目前,我國紡織行業用工成本比東南亞國家高出1至3倍,用棉成本高30%以上,加上東南亞國家在發達國家享有關稅優惠,即便充分發揮我國產業體系與生產效率優勢,中低檔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已明顯下降。 當前,國際紡織產業向更具成本比較優勢的發展中國家轉移布局,已是客觀存在的發展趨勢,雖然加劇了國際市場競爭,卻也為我國紡織產業加快建立新的國際競爭優勢提供了機遇和動力。積極“走出去”,充分利用國內產業基礎優勢,參與并主導全球產業布局的調整,我國紡織行業有條件在新的國際布局中占據更有利的競爭地位。 二、我國紡織企業“走出去”的實踐取得積極進展 近年來,我國紡織企業“走出去”的實例不斷增多,在對外投資的實踐中,也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總結有以下幾個方面特點: 一是投資所涵蓋的行業,地域和形式比較廣泛。目前紡織對外投資的行業涵蓋棉紡、針織、毛紡、化纖、服裝、家紡,紡織機械等多個行業。投資地點包括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東南亞發展中國家以及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發達國家,投資內容包括加工基地,原料基地,市場渠道,高端品牌與技術等,行業對外投資明顯具有多領域,多地區,多形式推進特點。 二是是海外布局與國內產業協同互補。目前,我國紡織企業對外投資的生產能力以棉紡和服裝加工為主,主要是利用東南亞地區棉價及勞動力成本優勢,有效緩沖國內制造成本壓力,鞏固國際市場份額。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投資棉花、溶解漿等原料基地,解決國內紡織原料資源緊缺問題。在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投資成熟品牌、分銷渠道、研發中心以及收購高端制造企業,為國內企業加強創新發展提供更有效的高端資源。企業海外投資與國內產業資源互補,合理布局,提高發展效率與市場競爭力。 三是立足長遠,充分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充分做好前期技術準備,有效防范投資風險,是“走出去”企業的共同經驗。細致了解國內外相關法律制度,實地調查投資國的投資環境,充分借助專業中介機構經驗,全面評估投資項目的可行性,提前做好海外發展所需的語言、技術、管理等人才儲備等,都是必要的準備工作。 同時,立足于有利于企業長遠可持續發展,嚴格遵守當地法律,全面履行社會責任,建立本土化的管理機制和管理隊伍,積極與當地經濟、社會制度及文化傳統更好融合,真正與投資國建立互信互利的長期合作關系,也是實踐“走出去”成功企業的重要經驗。 在積累了諸多成功經驗的同時,企業也反映了許多在“走出去”過程中面臨的現實問題。外部環境方面,不同國家間的制度、文化、習俗等障礙較多,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加以解決;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基礎設施落后、法律制度不完善、工人技術素質不高等問題,投資環境尚不十分理想。從企業自身角度,缺乏跨國經營管理經驗,人才儲備不充分,投資技巧運用不足等問題較為突出。從扎實有效的促進中國紡織行業的全球布局,提高企業走出去的效率,需要政府,行業和企業在實踐中不斷深入研究,形成更加完善的解決方案。 三、進一步實施“走出去”戰略是紡織強國建設的重要任務 當前,我國紡織工業正處于加緊落實強國建設任務的重要時期,立足全球視野,充分整合國際、國內有利資源,是順利完成強國建設任務的重要支撐,形成全球布局、高效發展的跨國產業體系也是紡織強國的重要表現。紡織行業對外投資具有準入障礙少、自由度高的特有優勢,我國企業在海外的發展空間仍然充足。在當前形勢下,進一步實施“走出去”戰略,做好內外統籌,積極、穩妥地推進產業全球布局,仍是紡織行業面臨的重要發展任務。 未來一個時期,紡織行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方面將著力開展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統籌布局,明確“走出去”方向。中國紡織工業從穩定有利的國內環境,不斷升級的技術基礎,巨大的內需市場潛力,完整的產業鏈優勢以及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中而形成的優勝劣汰機制和已經形成的一批優秀企業和企業家來看,依然具有很大的發展和提升空間。在現階段,紡織企業的對外投資仍應以豐富、補充國內產業發展資源為出發點,以與國內產業統籌布局、協調發展為目標。紡織企業對外投資應著重與國內產業具有資源互補性和產業鏈協調性的環節,如紡織纖維原料生產及初加工環節、勞工密集型加工環節,以及利用國際高端資源的研發、設計、營銷及品牌運營等環節。對此,行業將進一步加強相關研究和指導,細化紡織行業對外投資的方向與重點,企業應著眼全局發展制定合理的對外投資策略,做到內外統籌,高效布局,在有效提高跨國資源配置能力的同時,避免國內產業空心化。 二是完善服務體系,加強“走出去”保障。企業做出對外投資決策及開展投資活動,需要大量的信息與專業化的服務,加快建立和完善相關行業性公共服務體系,是促進紡織企業加快“走出去”的重要保障。行業將在充分總結企業實際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專業化、系統化的對外投資公共服務體系。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將搭建綜合服務平臺,同時,將聘請部分專家團隊,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詢、培訓等服務,積極促成企業對外投資及合作項目,幫助企業有效防范投資風險,促進行業對外投資活動更加順暢、高效。同時,要充分利用各種貿易展覽平臺,在美國和歐洲已多年主辦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的同時,今年紡織貿促會將聯合進出口商會在巴西舉辦專業展會,為企業創造更多直觀、深入了解海外投資環境的機會。 三是深入協調溝通,增強“走出去”動力。針對當前紡織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行業協會將深入進行調查研究,積極與政府有關部門加強溝通協調,客觀反映行業實際情況與企業訴求,研究提出政策建議。積極輔助政府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對外投資審批流程、外匯管理措施以及融資、保險、稅收等方面的便利化措施和激勵政策,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增強紡織企業“走出去”的動力。探索在海外整體園區化投資的可行性和措施方案,降低企業投資風險,最大限度保護我國紡織企業產業資本的安全。 四是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優化“走出去”成效。企業是“走出去”的主體,要充分發揮企業自身積極性,合理加快“走出去”進程,不斷提高“走出去”的質量和成效。行業協會將對骨干企業“走出去”的先進經驗進行總結,開展行業性示范推廣,引導有條件的優勢企業樹立國際化發展的視野,提供經驗借鑒。企業結合自身發展規劃與資本條件,積極研究現實可行的海外投資發展戰略,充分做好相關人才、技術等資源儲備及前期準備工作,穩妥開展投資活動。已經在海外進行投資的企業,結合國內外產業發展趨勢,及時對海外投資進行升級與調整,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