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紡織化纖產業亟需重整產業鏈
傳統產業樣板解析 紡織業是江門最大的傳統產業之一,今年一季度,紡織業增加值下降幅度達13.8%,被指“拖累”江門經濟。在江門六大傳統產業中,紡織產業是勞動密集程度和對外依存度“雙高”型產業,轉型尤其迫切。2010年,江門市進行摸底調查,發布了服裝產業發展報告以及紡織產業發展報告,對產業的轉型升級之路提出許多建議。可惜的是,這些建議并未能使該產業重現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輝煌。有企業家形容,20年來,江門的紡織化纖產業都在下滑,如今“江河日下”,要么轉移,要么消亡。紡織產業發展癥結何在? 趨勢20年,從輝煌走向沒落? 紡織服裝是江門起步較早的產業,上世紀90年代總產值曾居全市各行業首位。改革開放以來,依托毗鄰港澳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華僑資源,大批企業到江門投資。邱德厚,廣東彩艷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會主席。近20多年里,他見證著江門紡織化纖產業從輝煌走向沒落的變遷。 “因為地理優勢,新會在北宋就有紡織,到了上世紀7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起來,由紡絲到織造、染整形成一條完善的產業鏈。曾經在新會涌現出的10大集團公司中,有7大是與化纖紡織相關的。那時,這個產業占了整個新會稅收的大半壁江山。”邱德厚說。 但是,上世紀90年代輝煌過后,產業發展開始走向下坡。據2006年到2012年的統計顯示,江門紡織化纖產業相關的布、服裝、化學纖維、紗等的產品產量都在下降,7年里多次呈現負增長。去年,在江門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服裝的產量落差最大,呈現40.4%的負增長,而工業增加值方面整個紡織業下降5.3%。 “不能簡單說下降,而是江河日下。”邱德厚顯得很無奈。“其實20年前就開始出現這個問題。我也不停在提,到現在還沒有解決。”他分析說,這個問題的出現,源于產業鏈的斷裂。“化纖紡織包括聚合、紡絲、織造、染整、制衣,是一條龍的,其中染整環節,需要大量的水。江門地區的紡織為何曾經這么輝煌,也是因為這里的淡水資源豐富。但后來因為工業用水太貴,從1992年開始,染整工序難以營運。中間的這個產業鏈斷了,馬上就影響到上下兩個工序,接著整個產業就江河日下”。 據悉,目前工業用水成本只需幾毛錢,但到企業需要幾元一噸。由于成本太高,很多染整企業做不下去,幾乎都已消亡。邱德厚用“中間梗塞”形容產業鏈的脫節。在他看來,產業要發展目前最主要的是解決水價問題。他說,相關建議自1993年第一次提出,一直到2003年才在人大形成議案,現在正在實施,但是,“這個工作就算做了,用水價格是否能降下來還是個問題。” 現狀要么轉移,要么消亡? 2010年,江門在對紡織產業進行調查時表示,紡織品出口將進入無配額時代,出口會轉好,內需也將進一步擴大。因此提出轉型升級,建議以國際先進模式作為產業轉型方向;以技術裝備升級作為產業升級支撐;以培養品牌優勢作為產業升級的目標。 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紡織產業鏈斷裂后,江門一批紡織化纖企業逐漸被淘汰,同時部分企業選擇另謀出路將生產基地轉移。記者走訪發現,現在很多紡織企業都表示“很難做”。江海區一紡織企業相關負責人反復說,整個紡織業都不好做。該企業計劃進行污水處理配套技術改造以及生產設備技術改造,但是因各方面原因項目建設還未開始。 “水價不大幅度降下來,是沒得救的。很多廠都是虧損的,只不過反正設備已經投入,不生產也要折舊。如果不做,虧得更厲害。”邱德厚說,很多紡織企業不是在轉型,而是轉移,“要么轉移,要么死亡”。紡織企業轉移的目的地主要在長三角,“珠三角和長三角的環保觀念不同。長三角認為如何排污,排到哪里才是關鍵;而珠三角強調節能減排,認為現在排得太多,要求一些落后產業轉移到落后地區如粵西、粵北”。 “我們公司1到4月與去年同期相比,銷售增長14%,原因是我們開發新興國家市場。如果不是水的問題,我們應該是會飛速發展”。邱德厚說,相比江門這邊的艱難爬行,其公司上?;氐漠a值年年都在大幅增長。 探路加大技術改造重整產業鏈 針對紡織化纖產業轉型升級,江門目前提出的發展思路是,加大高新技術改造力度,發展技術先進、引領時尚、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紡織工業體系。重點發展化纖、紡織品、服裝成衣、高級服裝面料和服裝配件等行業。積極推動紡織服裝業向服裝(成衣)制造延伸,形成原料—化纖—織造—針織—印染—服裝的紡織服裝產業鏈。與此同時,加快發展無紡布、羽紗、粘合襯等輔料及拉鏈、鈕扣、飾件、縫紉線等配件。大力發展替代進口的高檔服裝面料,以牛仔服裝為突破口,引進與轉型相結合,大力發展梭織服裝、針織服裝、鞋帽、服飾等產品,以成衣制造拉動織造、印染、針織、紡紗、化纖及原材料工業發展,實現上下游產業的良性循環。加大力度扶持產品設計和品牌建設,著力打造江門化纖紡織產業發展的新優勢。 但是,江門紡織協會認為,在產業低迷的形勢下,促進轉型升級首先要切實減輕企業的稅負和各種雜費負擔,其次是通過扶持政策支持企業通過引進自動化和信息化技術提升水平,“政府扶持政策看似不少,但是不落地,企業反而對來自稅務、環保、消防等部門的壓力和負擔很擔憂”。南方日報記者陳春花 相關 江門市將增強政策引領培育大型骨干企業 上周五,江門市召開2013年科技工作暨推動大型骨干企業發展會議。據悉,接下來江門將增強政策的引領、環境的吸引以及科技的推動作用,全力以赴抓好全市科技創新和培育幫扶大型骨干企業工作。 江門市市長龐國梅指出,經過多年來各級各部門的不懈努力,目前江門在大型骨干企業發展上,已形成了較好的大企業發展體系,2012年全市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40家,其中100億元以上的有2家,10億元以上企業數量比2008年增加8家,增幅達33.3%。此外,形成了摩托車、LED、紡織化纖、五金衛浴、食品等一批由龍頭企業帶動的全產業鏈產業集群。龐國梅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增強政策的引領作用,同時要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重視民營企業和商貿流通企業發展;要創新財政科技資金配置,拓寬科技投入渠道,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力培養優秀企業家和科研人才。 會議還對獲得僑鄉杰出專家獎、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進行了頒獎。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