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仿棉產業化邁出實質性步伐
作為中國紡織工業可持續發展一項重要任務,超仿棉的開發與產業化應用進程正在邁出實質性步伐。6月16日,江蘇新沂國家級超仿棉及配套產業園區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副會長孫瑞哲、徐文英,會長助理陳大鵬,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朱北娜,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楊兆華,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院長李進才,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主任喬艷津,中紡聯科技部副主任徐新榮,以及徐州市委書記曹新平、副市長周寶純,新沂市委書記趙立群、市長王成長等領導出席簽字儀式。 孫瑞哲與周寶純分別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徐州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端小平、喬艷津、王成長共同簽署江蘇新沂國家級超仿棉及配套產業園區合作協議。 目標 形成100萬噸超仿棉產能 根據合作協議,“十二五”期間,中國化纖協會、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和新沂市人民政府將在超仿棉產品開發及其產業化應用方面實現合作。合作目標是在江蘇斯爾克集團首期5萬噸超仿棉生產線的成熟技術工藝基礎上,逐步形成包括切片、紡絲、織造、印染、后整理、服裝于一體的100萬噸超仿棉產能,建立超仿棉上下游產業鏈,爭取盡快在新沂建成“國家級超仿棉及配套產業園區”。中國化纖協會、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將為園區規劃、項目建設、市場開發、技術研發,以及招商引資等方面提供咨詢服務。 目前,中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已經達到4500萬噸,超過全球產量的一半。其中,化纖占總產量的75%以上,滌綸產品又是主流。從未來紡織工業對纖維原料需求的趨勢看,滌綸產品仍將是行業原料的主流。近年來,紡織業在超仿棉產品開發中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2011年,化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開始承擔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超仿棉合成纖維及其紡織品產業技術開發”項目,兩年多來,經過產業鏈上下游共同攻關,已有“超仿棉”纖維進入市場。 《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及《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都把發展新型紡織纖維材料列為紡織工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提出到2020年,包括超仿棉在內的化纖仿真占化纖比重達到20%,化纖差別化率達到75%。 行業 探索與地方合作新模式 王天凱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三方的合作模式。他說,中國化纖協會、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和新沂市人民政府合作開發超仿棉及建立產業園區,是行業發展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超仿棉的開發與產業化對行業彌補棉花等天然纖維缺口,突破對行業發展瓶頸制約具有重大意義,是行業堅持科學發展的頭等大事。此項目在一個地區中實施,本身就是一次合作模式的創新。他認為,目前,超仿棉的開發及產業化還有許多基礎工作有待全力推進,產業鏈上下游有效合作、加快產品進入終端市場滿足市場各層次需求等問題是項目開發成功的關鍵。 針對各方的合作,王天凱提出要在現有優勢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力爭在幾方面實現突破。首先,在園區產業鏈協同創新方面要有所突破,加大招商引資和資源整合的力度,以市場為導向建立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新機制,實現技術創新向產業化應用、產品創新向標準創新的突破,要集中精力把有條件的大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相關機構的人才吸引到園區。其次,化纖協會和產品開發中心要充分發揮行業專業機構的咨詢、服務職能和作用,在園區規劃、項目建設、市場開發、技術研發以及招商引資等方面與園區深度合作,樹立園區品牌形象,擴大園區影響力。第三,中紡聯將發揮組織、協調、監督和推動作用,將行業內超仿棉研發能力強、技術領先的企業納入到超仿棉聯盟中。最后,行業媒體要加大對超仿棉開發和產業化應用的關注和支持,為紡織強國建設搖旗吶喊,創造良好輿論氛圍。 王天凱希望園區的建設將成為中國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樣板,成為實現紡織強國夢的重要路徑。 地方 搶占新型纖維材料制高點 曹新平認為,紡織業曾經是徐州市重要產業,此次項目簽約將對重新振興紡織產業具有重要意義。這有利于各方整合資源、優勢互補、互贏互惠,對加快紡織業技術創新、項目集聚、結構優化、提高核心競爭力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徐州市政府將全力支持斯爾克集團超仿棉項目的開發和產業化,創造良好的政務環境、人文環境、法制環境、生態環境,確保項目順利啟動和投產。早日使超仿棉為市場接受,成為消費者滿意的產品。 趙立群在講話中表示,新沂市是江蘇的“北大門”。2012年,新沂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位居蘇北第3位,工業用電量、固定資產投資均位居蘇北第4位。區域競爭歸根到底是產業和企業的競爭。新沂市始終突出“產業立市、工業強市”的理念,咬定新型工業化方向不動搖。三方項目簽約對于新沂市搶占新型紡織纖維材料產業制高點,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沂市將按照協議商定的原則和計劃,成立專門的工作班子,全力投入到項目服務和建設中,力促項目早開工、早竣工、早投產、早出效益。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