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紛紛放棄全棉 面料也要“快時尚”?
“現在全棉的衣服越來越少,價格倒是越來越高。”40歲的王女士翻看著衣服上的成分標簽,這件衣服她剛從商場買到手,是件粘纖面料的上衣,售價在690元。 目前,杭州各大百貨店的服裝專柜里,新款女裝的面料成分大都是聚酯纖維、雪紡等,“30%棉,70%聚酯纖維”成了最常見的衣物標簽,而在部分專柜,甚至已經看不到全棉的衣服。 據悉,制作一件衣服,使用全棉與粘纖面料的成本差將近一倍,服裝企業對全棉面料的“棄用”,出于對面料成本的控制,而庫存壓力的驅動下,面料“快時尚化”也將成為一種趨勢。 專柜新款沒一件是“全棉” “現在全棉的衣服越來越少了,今年幾個專柜上新的款式,使用的基本都是合成面料。”杭州一家百貨店的女裝經理說,“全棉并不是說100%都要是棉,一般我們認為棉含量到70%左右就可以叫全棉了。” 記者走訪了市區幾家百貨店,在很多少女裝專柜里,新款服裝中標注“100%棉”的不到一成,大都使用聚酯纖維、滌綸、粘纖等面料,如polo衫的面料成分是“30%棉,70%聚酯纖維”。而在Only、VeroModa專柜的當季新款中,甚至已經沒有了全棉服裝。“全棉的衣服很容易起皺,現在都不流行了,一些滌棉的衣服既舒服又好打理。”專柜工作人員說。 除了“全棉面料”,其他如真絲這類的天然面料也非常少見,記者在歐時力專柜看到一條綠色長裙,從觸感上非常接近真絲,但翻看標簽時,成分卻為“100%粘纖面料”,其售價在700元左右。 相比于國產品牌、快時尚品牌的“棄棉”行動,倒有少部分日系品牌呈現出不同的選擇。在日本服飾雜貨品牌MUJI、快時尚品牌優衣庫等專賣店里,T恤、開衫、連衣裙、套頭衫等衣物幾乎都是純棉面料,只有襪子、褲子不是全棉,全棉衣物占到所售衣物的六成以上。 全棉面料比合成的要貴1倍 “老底子都用全棉面料做衣服,現在怎么就用不了呢?”越來越多的服裝制造商都在棄用全棉,改用合成面料,使得全棉的衣物越來越少,這讓王女士感到很疑惑。 “現在我們拿貨幾乎不拿全棉的,原料成本是個比較重要的原因。”一家服裝生產商的負責人蔣女士說。據悉,全棉面料在批發市場的售價在每米40元至50元,而摻入了滌綸等化纖面料后,售價在每米20元至30元,差價幾乎是一倍。 “在服裝生產中,衣服的面料成本差不多能占到整體的三成左右,用合成面料會比全棉面料成本更低一些。”蔣女士說。 也就是說,如果一件成分是“65%棉、35%化纖面料”的襯衫,售價為150元,那么一旦使用全棉面料,售價將要提高到近200元。 控制了服裝的面料成本,是否在零售終端的價格上也能體現出來?“今年夏季新款的女裝,售價基本上與去年持平,有部分品牌在過渡款上還會稍稍降一些價格。”杭州一家百貨店的女裝經理說,“其實,對面料成本的控制都填補到了人力成本的上漲中去,品牌不希望輕易改變零售價格。” 據悉,衣戀公司已不堪國內人力成本的上漲,將工廠移至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這將為它們節省下一半人力成本。 面料“快時尚化”,符合“低價時髦”心理? “其實,現在市面上流行的雪紡面料、蕾絲面料在以前并不流行,售價也非常低,現在來看也算是逆襲了。”服裝業內人士表示,“不用全棉的原因在于現在服裝的款式要求越來越多樣,更新速度也越來越快。” 今年夏天,不少女裝品牌都拉長了夏裝的銷售周期,上新的波段也從四至五波增加到了七至八波,而“款式更新、速度更快”,正是快時尚品牌的特點。 “快時尚化”的結果就是,在服裝面料、制作上不能消耗太多成本,而對于服裝生產上來說,這種特點似乎也非常符合當下年輕消費者“低價時髦”的心理。“現在很多年輕人買衣服對面料的要求很低,更看重款式的時尚度,而她們本身更新衣服的速度很快,也要求品牌加快腳步。”百貨店人士說。 目前,受到國際國內棉價倒掛、勞動力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庫存問題困擾著各大服裝品牌。“品牌必須要控制好成本,才有可能提速,否則會造成更大的庫存壓力。”百貨店人士說。 此外,全棉面料和真絲類的天然面料,由于本身較高的價格,加入現代工藝的附加值后,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高檔服裝品牌或者服裝高級定制中。“盡管這些面料容易起皺、褪色,很難打理,但是物以稀為貴,許多奢侈品品牌都在高級定制時使用真絲面料。”百貨店人士說。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