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與幸福彌漫在春季紡博會
春季紡博會日前閉幕。 這是一場百花齊放的盛會,空氣中彌漫著幸福的味道,無論是主辦方、參展企業、國際買家,還是設計師,無不心生歡喜。 本屆紡博會,成交活躍,規模創歷史新高。登記入場的專業采購商達26726人,較上屆增長10.7%,其中境外采購商3816人,較上屆增長11.2%。展會共實現成交額43.93億元,較上屆增長8.2%。這一切,向時尚界傳遞出積極的信號:中國紡織業充滿活力,正在釋放出巨大的正能量。 那些寫滿“幸福”臉龐 紡博會期間,外商蜂擁而來,讓不少參展企業喜出望外。 前天下午,在“盛大植絨”展位,因外商太多,工作人員忙得團團轉,負責人王華山臨時向主辦方請求支援幾名翻譯人員。不到兩天,已有18名外商,向“盛大植絨”表達了明確的采購需求。 “鼎業紡織”主營的繡花面料,面向中高檔市場。新上崗的小鄭姑娘,紡博會期間接待的一名中東客商,給她下了5個花樣的訂單,合同總額達20萬元,讓她倍感歡喜。 對設計師來說,生活在柯橋是幸福的。“藝之卉”是中國時尚界的高端品牌,首席設計師趙卉洲,這次前來紡博會采購,她說,輕紡城面料豐富,可選擇性強,她和柯橋一些優質面料供應商的合作一直很愉快。 來自臺灣“奉化法奴服飾”的徐莉娜,在紡博會上看到“吉瑪良斯”大麻系列產品,非常驚訝,贊嘆說,想不到柯橋有這么好的面料。 產業升級的有力推手 “這里是產業集群地,品種豐富,面料創新,先鋒時尚,供貨周期短,價格較低。”透過紡博會,來自新加坡的采購商黃國棟一下子列出了輕紡城之所以能吸引到這么多買家的優勢。 創新已深入人心。竹纖維、麻纖維、蠶絲、羊絨、有機棉,包芯紗、萊卡、氨綸、銅氨絲,各式各樣的天然纖維和再生纖維,被廣泛應用。在今年春季紡博會上,從前的“千篇一律”已一去不復返,眾多的面料鮮有雷同,真是百花齊放。 創意產業的培育發展,開始反哺紡織企業。紡博會上,采購商普遍看到,參展企業每家有每家的花樣,每家有每家的趨勢,時尚創意潮流匯聚成海。 “經過10多年的發展,會展功能也在發生變化。”紡博會籌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如果說最初紡博會的功能是為根植于中國輕紡城的商戶、企業提供更廣闊的貿易平臺,那么現在的紡博會已經在推動整個紡織產業鏈的優化。面料與流行趨勢、技術創新、品牌創建、先鋒創意開始融合,優秀紡織企業脫穎而出,開始推動并引領行業的發展。 做強面料品牌 在紡博會上,能吸引到客戶的優秀企業,無疑是幸福的。但如何讓幸福擴大化,讓幸福更持久,也值得企業深思,值得紡織行業樹立憂患意識。 我們的比較優勢已經喪失,低端市場的大單很多轉移到了別國。“雖然我們接了不少訂單,但是客戶對產品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單量越來越小,從前那樣的大單現在都轉移到了印度、孟加拉國等周邊國家。”托普紡織有限公司貿易部總經理鐘陽彬告訴記者,3年前,在中國銷量最大的西班牙女裝品牌ZARA,一次下單給他公司數十萬米,后來卻把單下到了東南亞國家,ZARA采購代理商甚至告訴他,東南亞國家勞動力成本僅中國的五分之一,原料也遠比中國便宜。 “百麗恒印染”業務部經理張平告訴記者,一家日本企業連續8年每年下單給公司80萬米,但近幾年來,不但要求越來越高,而且量也漸漸削減。 對中國企業來說,像從前那樣輕松拿大單越來越不可能。只有轉型升級,迎合高端市場需求,或者主動引導市場需求,才能獲得新發展。這就需要中國企業不斷成長,做強自己的品牌。 彭麗媛出訪俄羅斯,一襲白色提花上衣,穿出了中國服裝品牌的風采,不僅受到了世界的關注,還給中國紡織服裝業界提供了巨大的正能量,也為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帶來了信心。 “紡織和服裝產業鏈上下游要攜手,從趨勢研發、面料開發等各方面入手,共同創建和提升中國民族品牌。”資深設計師趙卉洲說,彭麗媛給了大家鼓舞,中國要推出高端原創本土品牌,特別是要提升對設計師品牌的認同感。 已有20年歷史的“萬姿布業”,和包括“例外”、“藝之卉”在內的國內一線品牌均有合作,在面料界享有較高知名度,公司銷售主管黃承瓊說,面料這一中間產品的品牌建設,一方面需要歷史積淀,另一方面需要持續創新。積淀包括渠道建設、質量管理、企業文化等方面,而創新則是對時尚的把握和引領。品牌建設這條路雖然很長,但值得去做。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