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用紡織品外資企業面對高成本思考在華布局
堅守中國市場的理由 □郭秉臣(原天津工業大學紡織學院教授,現任海東青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級顧問) 如今市場競爭激烈,不光是國內企業需要進行產業調整,不少外資企業也在調整戰略模式。目前,跨國企業主要有三種形態的調整:一是將研發生產線由成本較高的中國沿海地區向內陸地區轉移;二是將生產由中國向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轉移;三是部分制造業回流本國。無論是怎樣的布局調整,都將牽動著人力資源的流動和增減。 以美國為首的大批外資企業來中國投資,原因不外乎幾點:首先,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市場機遇無可比擬;其次,中國的勞動力比發達國家要便宜得多;此外,把工廠建在中國,不會對自己的國家造成環境污染。外企來中國投資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利用這里廣袤的消費市場,往往并不希望真正的關鍵技術和管理經驗流入中國。 隨著中國市場的日趨成熟,勞動力成本逐步上升,以及大量人才海外“鍍金”歸來,中國本土市場擁有強大的競爭力。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危機剛過,外企撤離中國搬回本土,不僅可以為本國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以緩解日益高企的失業率,也有利于保障本土的產品供應,這是顯而易見的趨勢。 還有一點是某些外企所不愿承認的,那就是在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下,持續運營頹勢扼殺了他們繼續留在中國拓展的本錢。據上海美國商會最新發布的《2012~2013年中國商業報告》顯示,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營業額和利潤率等主要業績指標連續兩年下滑,因此有15%的美國企業準備離開中國。但是選擇離開并不意味著永遠不再回來,短暫的離開可能教會他們用更理智、更高效的方式保持和這個市場的聯絡。 可喜的是,“外企撤離中國”在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并未形成大氣候,不少外資企業不僅沒有減少在華業務,反而加大了中國區域的市場份額。究其原因,或是依舊看好中國市場機遇,或是不愿放棄已有成果,抑或是繼續貪戀中國市場環境的穩定。 中國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起步晚,發展不成熟,相比于其他行業的“海歸”人才少之又少。企業老板多半是技術出身白手起家;骨干員工多是在一線摸爬滾打多年才有成就;專業人才培養面不廣卻又流失嚴重。這樣的現實境遇決定了我們對于行業內尖端科技的極度渴求,而緩解這一局面的最好辦法就是引進外資企業。 今天,技術、資本和人才實現了全球流動,帶來的是市場的本地化、產品的多樣化以及服務的個性化,任何跨國公司要想在中國成功,就必須融合到本地市場和本土產業中。在華外企必須要有靈活的應對機制,主動適應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監管環境的變化。滿足合作對象和目標市場的利益訴求,才是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的真正秘籍。 英國:完善企業在中國的管理和信息中心 公司名稱:新合力(蘇州)醫療滅菌有限公司 我個人認為,去別的國家發展,短期沒有問題,但如果是長期的話,公司還是會選擇留在中國。中國的供應鏈非常完整,而且勞動力成本方面也不存在問題。企業如今的生產率和效益都是呈上升狀態的。 受訪人張建(銷售專員) 進駐中國時間2009年 中國市場印象公司的工業滅菌客戶大部分都是跨國生產商,他們的供應鏈非常穩定。 近期業務重點醫療消毒滅菌、工業滅菌、實驗室服務和藥學實驗室。 核心觀點來中國投資建廠前,公司曾做過市場調研,我們發現傳統的工業滅菌客戶,諸如GE醫療、強生、史賽克、施樂輝、碧迪等在中國的工廠,多數集中在蘇州工業園區及其周邊區域。公司的工業滅菌客戶大部分都是跨國生產商,而且他們的供應鏈非常穩定。因此,來中國投資建廠,對企業來說是一筆收入穩定的好生意。 一段時間以來,通過與蘇州地方政府、衛生部門多次愉快溝通所帶來的好感覺、好“人脈”,即便會有合作伙伴臨時退出,公司在2009年依然決定拿出1.7億元人民幣,全資在蘇州建立自己在中國的首家社會化消毒供應中心,并成為中國第一家由衛生部官方認可具備該資質的非醫療機構。 眼下有一些外資企業選擇撤離中國,我個人認為,去別的國家發展,短期沒有問題,但如果是長期的話,公司還是會選擇留在中國。中國的供應鏈非常完整,而且勞動力成本方面也不存在問題,企業如今的生產率和效益都是呈上升狀態的。 企業未來準備除了將現有的環氧乙烷項目擴建,還希望能將收購的艾索創在英國安全運營40年之久的工業滅菌手段——伽馬輻照引入中國,把蘇州作為企業在中國的管理中心和信息系統中心,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將新合力的消毒滅菌工廠分布到整個中國。 意大利:沒有哪個地區像中國市場這樣穩定 公司名稱:喬凡尼卜賽特(上海)化工商貿有限公司 提前退出中國的外企其實是符合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的。我們集團本部當地的企業有不少也要向中國地區及其他亞洲地區拓展業務,因為沒有哪個國家的市場能夠像中國市場這樣穩定。 受訪人羅兆林(產品經理) 進駐中國時間2008年 中國市場印象生產成本上升的確帶來一些挑戰,但中國市場依然是外企布局的重點。 近期業務重點紡織化學品,高性能化學品及建材化學品。 核心觀點去年整個行業的形勢都不容樂觀,在華投資的跨國公司面臨著成本、匯率挑戰和國際市場綜合變化期,如今已經有一些外企率先調整了在華布局,以整合全球資源配置。此外,由于中國生產要素成本普遍提高,對于一些成本敏感型企業來說,確實需要重新考慮在華的布局,出現部分企業退出中國市場的情況也不無可能,我個人認為撤離的應該是紡織服裝行業中的一些小分支,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影響應該不是很大。 中國生產成本上升的確給外企帶來了一定挑戰,但中國市場依然會是外企布局的重點。公司目前在中國市場的業務不到集團總業務的20%,所以公司不僅不會離開中國市場,今年還準備大幅度提升國內市場份額。 提前退出中國的外企通常是因為企業經營面臨困境、市場份額不斷萎縮而裁員,這符合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我們集團本部當地的企業有不少也要向中國地區及其他亞洲地區拓展業務,因為中國市場不僅機遇多,而且沒有哪個國家的市場能夠像中國市場這樣穩定。 中國市場越是擴大,在當地生產的重要性就越大。目前勞動力市場的不穩定反而將成為大浪淘沙的契機。我們為那些撤離中國的企業感到惋惜。此外,2012年正式實施的新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對于外商在華投向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起了很大的引導作用,也加大了公司駐守中國市場的決心。 瑞士:運營轉移勢必帶來供應鏈重組成本 公司名稱:沙提(上海)熱熔膠有限公司
中國的人力資本仍具有比較優勢。在工程師等技術人員領域,中國的上海等城市的平均工資要低于印尼等國家;在經理級的管理人員層面,中國主要城市的平均工資又大大低于中國香港以及新加坡、韓國等地區。 受訪人戴忠(市場部經理) 進駐中國時間2009年 中國市場印象相比亞洲各國和瑞士本部,中國的勞動力價格還是很合適的。 近期業務重點汽車內飾、鞋材等針對性產品。 核心觀點公司近期產品出口歐美地區比例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受經濟危機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歐美地區市場已經飽和,國外企業很難打入。目前,中國市場的情況很一般,與去年同期相差不多,雖然沒有如預想那樣實現大幅提升,但公司不僅不會放棄中國市場,反而會投入更多精力。 目前撤出中國的外企主要進入印度、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不過與亞洲各國相比,中國的人力資本仍具有比較優勢。在工程師等技術人員領域,中國的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的平均工資要低于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度等國;在經理級的管理人員層面,中國主要城市的平均工資又大大低于中國香港以及新加坡、韓國等地。此外,亞洲國家的外資稅率基本上高于中國,或至少跟中國的稅率水平一樣。 企業選擇繼續留在中國運營,一是因為中國具有龐大的市場;二是運營轉移所帶來的供應鏈重組成本對企業來說比較高。此外,相比回到瑞士本部,中國的勞動力價格還是很合適的,付給中國雇傭員工的薪資大約是雇傭瑞士本部員工的1/10。 盡管留在中國的道路并不好走,但是我們也要堅持走下去。對于目前并不樂觀的形勢,公司的解決方案是不局限于一個產品區域,同時還將涉及汽車內飾、鞋材等方面,并適時開發有針對性的產品。 美國:調派本部技術人員來中國進行指導 公司名稱:普杰無紡布(中國)有限公司 如今市場競爭激烈,不會再像當年那樣,是外企就受歡迎,現在政府更關注的是你具體做什么生意,你能給中國市場帶來什么,尤其關注技術。只有缺乏競爭力的企業才會考慮撤出中國市場。 受訪人宋凱(技術部專員) 進駐中國時間2005年 中國市場印象政府招商引資很現實,尤其關注技術,沒有競爭力的企業難以進入。 近期業務重點紡熔非織造布、醫療衛生用非織造布。 核心觀點面對日趨飽和的歐美市場,公司更看好處于發展中的亞洲市場。為了更好地打開亞洲市場,滿足客戶,普杰集團已經在廣東南海和江蘇蘇州建立了3個生產基地,全資子公司南海南新無紡布有限公司是中國目前最大的紡熔非織造布生產基地之一,公司近年還在蘇州分公司逐步建立亞洲管理團隊,全面負責大中國區及亞太地區的業務和服務。新建成的蘇州普杰無紡布(中國)有限公司,使普杰成為中國最大的非織造布生產商。 公司目前有配套的產業鏈和完整的產業體系,而且有全球市場做保障,經過幾年的在華發展,公司工廠的操作人員、技術人員熟練程度高,有很強的集群優勢。同時,因業務需要,公司還將加大在蘇州、佛山地區的人才投入,建立專門的客服中心。 如今市場競爭激烈,不會再像當年那樣,是個外企就受歡迎,現在中國政府更關注的是你具體做什么生意,你能給中國市場帶來什么,尤其關注的是技術。 地方政府在考慮招商引資的時候,都是很現實的。只有缺乏競爭力的企業才會考慮撤出中國市場。公司目前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可以說是相當穩定,今后還會適當調派本部技術人員來中國進行技術指導,希望可以通過中國市場的滿意度進軍整個亞洲市場。 日本:推動中國服裝廠商參與合作計劃 公司名稱:南通帝人有限公司 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不會因為生產成本的提高而改變。雖然也有人提出去越南、印度等地建廠,但我們認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具備像中國一樣的生產條件。如今的中國既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 受訪人黃賀東(銷售經理) 進駐中國時間上世紀70年代 中國市場印象隨著中國環保意識的增強,對“環保纖維”的需求也會逐步增大。 近期業務重點聚酯產品回收再利用業務。 核心觀點公司不僅沒有撤離中國的想法,相反還準備繼續擴大在華的業務。公司對中國的內需擴大寄予期望,并一直將中國定位為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不會因為中國生產成本的提高而改變。中國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消費市場,而制造者必須靠近市場,才能更好的開發出迎合消費者胃口的新產品。雖然也有人提出去越南、印度等地建廠,但我們還是認為沒有任何一個其他國家具備像中國一樣的生產條件。如今的中國既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在中國生產、供應本地市場日趨重要。 公司去年開始在中國開展聚酯纖維再生業務。這是在世界范圍內初次將公司研發的“化學再生”技術投入使用。公司將在中國當地回收舊衣物及制衣工廠的纖維屑,然后再將其還原為和新產品同樣的纖維。公司將與浙江紹興的精工控股集團合資,建設再生纖維工廠,投資額約為60億日元,2013年末投入生產,預計年產量為2萬噸,銷售額達100億日元。 在中國這個纖維大國,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對“環保纖維”的需求預計也會逐步增大。為了擴大在中國的業務,公司計劃向預定今年成立的江蘇省南通市商品開發中心派遣1~2名負責回收利用業務的負責人,遍訪中國的服裝廠商和體育用品廠商,推動其參與合作計劃。 韓國:低成本不是選擇加工廠的唯一標準 公司名稱:曉星特種紡織品(嘉興)有限公司 低成本并不是企業在選擇加工廠時唯一的考量標準。優良的產業環境、基礎設施完善、熟練的工人操作等因素同樣不可或缺,而這正是中國企業的強項。很長一段時間內,外資在實體經濟上的投資很難轉移到其他國家或地區。 受訪人趙文集(事業部專員) 進駐中國時間2004年 中國市場印象優良的產業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熟練的工人操作是中國市場的強項。 近期業務重點輪胎簾子布。 核心觀點“低成本而居”向來是企業的生存之道。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提升必然是導致外資出逃東南亞地區的根本原因。成本中包含的匯率、租金、原材料價格等因素,尤其是勞動力工資大幅上漲,使得“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大打折扣。但是,低成本并不是企業在選擇加工廠時唯一的考量標準。優良的產業環境、基礎設施完善、熟練的工人操作等因素同樣不可或缺,而這正是中國企業的強項,這些優勢都是東南亞國家所不具備的。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外資在實體經濟上的投資很難轉移到其他國家或地區。 公司工廠的建造、生產,均是利用韓國本部的生產工藝及技術水平。由于中國市場具有廣闊前景,曉星公司計劃在中國境內增加投資項目,擴大投資額。目前我們在中國國內的投資項目有:嘉興(聚酯民用絲、聚酯工業絲、聚酯簾子布、BOPA薄膜、氨綸)、青島(鋼簾線)、南京(鋼簾線)、珠海(氨綸)等、南通(變壓器),投資規模逐年增加。 經過幾年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公司已經在中國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要形成這樣的產業格局,不僅需要大量廉價、勤勞而且同時擁有高技能的人力資源,還需要經過千錘百煉的流程。如此辛苦建立起來的成績,怎能說放棄就放棄。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