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棉價差仍巨大 部分企業關閉棉產品生產線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2625.6億美元,同比增長3.3%,增速為2010年以來最低。自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啟動之后,雖然國產棉花價格告別“坐過山車”而趨向平穩,但由于與國際棉價相差巨大,讓不少廣交會上的參展業大嘆“輸在起跑線上”。 棉花價高出美國5000元/噸 “一般而言,棉花原料占棉紡織品成本70%以上,去年國內棉花市場價格基本穩定在1.9萬元/噸,這一價格比美國棉花價格高出5000元/噸,比印度棉花價格高出8000元/噸。”中國彩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副總監陳子烔說,受國際市場影響,去年國內外棉價差拉大,大量產自印度、巴西的棉紗涌入中國市場,致使國內棉紡織企業失去競爭優勢。 南通億家人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徐強表示,為了取得訂單,一些中國企業不惜以低價競爭,致使企業利潤減少3%-5%。“我們此前也生產棉產品,但眼下顯然無利可圖,所以已經關閉了該產品的生產線,專心生產化纖產品。” 4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2013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明確2013年度繼續敞開收儲,棉花臨時收儲價維持在20400元/噸。收儲質量按新棉花標準執行,執行時間為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 陳子烔表示,按照該價格,國內外棉價價差仍有近5000元之大,雖然近期國內外棉價有縮小趨勢,但對于大多數棉紡織企業而言,前路仍不平坦。 人力成本約是東南亞5倍 林偉武指出,另一個影響中國棉企競爭力的因素是人力成本問題,“這才是我們感覺最緊迫的問題。” 棉紡織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工成本占企業支出比例很大。林偉武表示,目前國內工人的每月工資達3000元人民幣,而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的工人工資約600元人民幣。 “不但如此,通常棉紡織業的出貨旺季在9月至12月,1月至8月,雖然工人工作量不大,但企業仍需付給工人3000元/月的工資,對中小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少負擔。” 鶴山市美雅食野發展有限公司業務部長區洲表示,為了有效利用勞動力,他今年在廣交會上主要開拓南非等非洲市場。“因為非洲與中國是反季節,在我們傳統淡季時,剛好是他們的旺季,可以彌補在傳統淡季時企業的成本支出。”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