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企業:求解代工之困
最近,微博上熱議的一條資訊再次將中國代工企業推至風口浪尖,中國代工企業的生存業態成了人們關注的話題。 “奢侈品代工廠利潤薄如紙:3000元的COACH(蔻馳)包只賺5元”,雖然事實的確沒有標題來得那么“驚悚”,但20元的代工費也的確不是什么值得中國制造“驕傲”的事情。 面對國際訂單日益南下的發展趨勢,業界一直以“完善的產業鏈”和“成熟的加工技術”來提振信心。“行業流失的僅僅是一些中低端、低附加值的訂單,中國本土大多數做的都是中高端訂單。”這也是記者近年來就代工行業形勢問題采訪時聽到的頻率最高的一句話。 伴隨著理想照進現實,中國代工行業到底只是“看起來很美”還是亟待“蛻變重塑”? 糾結的訂單 “現在,做代工的外貿企業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困難了。”著名領帶生產企業麥地郎集團辦公室主任王積良告訴記者,“雖然訂單還是有,但企業的利潤卻越來越薄了。” 王積良告訴記者,在全國主要的領帶產地浙江省嵊州市,面臨代工困境的絕非只有麥地郎一家。 “在嵊州,麥地郎已經算是不錯的。我們可以算是全國第二大領帶加工企業,多年的代工經驗讓我們有比較穩定的訂單來源。很多小的企業,甚至連訂單都接不到。”王積良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因為近年來外銷市場不振,加之服裝休閑化的趨勢,使領帶的訂單越來越少,這也進一步加劇了領帶代工行業的激烈競爭。 利潤隨之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現在,我們加工一條領帶也就只能賺幾毛錢了。”王積良對此頗為無奈,他告訴記者,除了成本的升高外,在接單環節承擔工序的增多并沒有使企業的加工費得到相應的提升,這也是導致企業利潤減少的重要原因。 “以前,我們在接外單時只負責加工環節,成品做出來之后只要整體打包發給外商即可。但現在接單時,我們不僅要按照外商的要求從指定供應商處運來面料,在加工完成后我們還要負責包裝產品,按照產品類別發往不同產地。”王積良說道,外商將原本應由他們承擔的工作轉嫁給加工企業,但給企業的加工費卻還是按照原有標準去執行,代工企業基本沒有議價權利。 但即便如此,很多代工廠即使微利也要接單。王積良說道:“很多時候,明知接單后工廠可能沒有利潤,但我們還是會接。一方面是考慮到工廠正常的流轉和工人的工作量,更重要的則是為了維護客戶關系,保證他們下次還會將訂單交給我們來做。” 雖然領帶代工的利潤日漸式微,但王積良認為,這與近年來報道比較多的“訂單轉移東南亞”關系不大。他告訴記者,一開始有些訂單確實嘗試轉給東南亞的工廠來做,但最后還是回流中國。因為生產領帶所需的許多工藝技術要求,東南亞加工企業目前還達不到。 但對服裝企業來講,東南亞的廉價人工成本確實對代工行業產生一定的沖擊。 “現在很多基本款的服裝都轉移到東南亞了,就連紅豆也在東南亞地區設立工廠,以期降低加工成本。”紅豆西服廠第二生產車間主任周冠華表示,從服裝行業整體的代工情況來看,兩級分化的業態則成為了主要趨勢。 裂變的業態 “因為紅豆目前接的都是一手訂單,所以利潤率還不錯,大概維持在15%左右。相比之下,一般代工廠的利潤率很多都只能達到5%左右。”周冠華對記者說道,在全球經濟走低的大環境下,服裝代工行業的發展形勢也不太樂觀,訂單量也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 在探尋訂單量減少的原因時,記者了解到,加工成本走高和代工附加值不夠是主因。 “據我了解,目前行業用工的人均工資已達每月3000元。但在柬埔寨,人均月工資水平只有100美金。”周冠華告訴記者,除了用工成本的增加外,原材料價格的走高也是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的原因之一。 在生產成本走高之時,行業代工的附加值卻沒有及時跟上。 行業某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在代工領域,真正能稱得上ODM的企業并不多,能實現高附加值代工的也多集中于年出口額能達到5億元以上的企業。 對此,周冠華也坦言,紅豆西服廠雖然近年來一直在設計、款式上加大研發力度,并嘗試設計一些款式、產品供外商品牌選擇,但真正能被其代工品牌H&M采納的并不多,西服廠目前的代工還是多集中于加工環節。 相比之前,能在ODM上有所突破的企業,確實有助于建立企業在代工產業鏈中的優勢地位。在普通代工企業因接單不足頗受困擾之時,魯泰、溢達、晨風和即發等企業則憑借對代工產品高附加值的生產力,獲得了“挑單”的資格。 “今年,魯泰的訂單就接不過來。跟其他代工企業不同,在面料的加工上我們有很大的優勢。同時,對于所接的訂單,魯泰從原料采購、設計加工、包裝配送等進行全面把控。對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參與也保證我們代工訂單的高利潤。”魯泰制衣事業部副總經理秦達認為,只有打通產業鏈各環節,代工才有出路。 “如果能打通產業鏈環節,就能給企業節省20%的成本。”行業某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像晨風、溢達和魯泰之所以在代工領域具有競爭力,就是緣于他們對產業鏈各環節的嚴格把控。 從種棉開始,這些企業就開始參與到產業鏈各環節。經過紡紗、織布、印染、加工等一系列環節,他們的競爭力就顯示出來了。因此,相較于只專注做加工的企業,他們能獲得更高的利潤。 但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先不談打通產業鏈各環節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撐,它對企業現金流也是巨大的考驗。與此同時,對只專注做加工的企業來講,延伸產業鏈就意味著企業要涉足新的領域,這才是對企業真正的大考。 對于這點,王積良就深感轉型之難。“我們也想過打通產業鏈的其他環節來增加代工產品的附加值,但調研之后發現,嘗試的新領域經常讓我們摸不著頭腦,即便進入這個領域,做出的產品也未必會有競爭力。” 對此,麥地郎選擇了跟領帶關聯性較大的圍巾、絲巾作為突破口,以期通過產品的延伸,緩解當前的代工之困。王積良告訴記者:“我覺得領帶代工行業要翻身,至少還需要五六年。因此,我們也在嘗試推出絲巾等周邊產品作為突破口,目前來看成效還不錯。我們也期待,行業好的時代能盡快到來。”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