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一服裝企業建成全省首條物聯網技術生產線
傳統服裝產業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位于海寧市的浙江裕德時裝有限公司想出的破解之招是,引入物聯網技術改造生產線,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如今,一條融合物聯網技術的生產線,不僅讓企業的月產量提升了100%,而且還贏得了國際知名品牌的訂單。 走進浙江裕德時裝有限公司的縫紉車間,只見每條流水線前懸掛著的大型顯示屏和閃爍的警示燈,顯示出企業生產線的與眾不同。這就是由浙江思創理德物聯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智慧”流水線。“每件衣服都配有一張射頻卡,每完成一道程序刷一下卡,電腦系統就能讀取完成每道工序所用的時間信息,實時監測生產線上的每個細節。”公司項目總監李學辰介紹。 第一個工位員工做的是打褶工序。刷卡后,屏幕顯示三件衣服打褶所需的時間是204秒。半成品通過流水線傳到第二個工位的員工,這是名新員工,對這道工序不夠熟練,縫合三件衣服所需的時間超過了測算的標準時間。屏幕上立刻顯示紅色警報,警示燈閃爍起來。 “這表示流水線在縫合環節‘堵住’了。”李學辰指著屏幕上的紅色柱狀圖說,系統從問題庫中分析了可能產生“堵”的原因并提出處置方案。他表示,目前除了裕德,全省還沒有別的服裝企業采用物聯技術流水線,“裕德是第一家‘吃螃蟹’的企業。” 浙江裕德時裝有限公司是海寧市一家老牌紡織服裝企業。以前,服裝生產中的人工環節多且隨意性大,生產管理缺乏可控性,容易在某些工序出現“卡脖子”現象。由此導致員工工作效率低,成本居高不下,產品品質也難以得到保證。 流水線“流不動”,怎么辦?去年9月,在海寧市經信局舉辦的企業管理創新活動中,企業總經理陳娟華對浙江思創理德公司的物聯技術“一見鐘情”。去年底,李學辰的團隊挑選了一條新員工多、流動性大的流水線作為試驗線,對其進行了改造。兩周后,這條生產線的產能提升了15%,效率一下子躍居各條生產線頭名。 生產線改造后,陳娟華發現流水線順暢了。“不僅如此,我們還能實時發現流水線上存在的問題,快速發現單件服裝的次品,降低了因批量生產而產生的大量報廢的損失,而且交貨期也有了保障。” 目前,企業已有10條流水線采用了這一技術。運行一個月以來,生產總產量從原先的每周5842件,提升至每周12230件,產量翻了一倍。初步算來,裕德一季度的生產效率提升了20%,產值超過8000萬元。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