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勞動力成本優勢不再 紡織企業直面競爭
每天一上班,郭新忠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看全球石油期貨的走勢。石油價格的每一個變化,都可能影響著他管理的企業的下一步舉措。 雖然看石油價格變化,但郭新忠并不是在做石油生意,他也不是物流企業的老板,他的身份是帛方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這家位于濰坊市的企業是我省紡織骨干企業,主打產品為棉紗、特種線紗、高支高密織物、服裝面料,綜合競爭力進入全國棉紡織行業前20強和全國紡織服裝企業競爭力500強。 郭新忠之所以關注石油價格,是因為他所在的棉紡織企業與石油密切相關。自從棉花價格優勢不再之后,帛方已經大幅度減少對棉花的利用,目前公司產品用棉量只占原料的50%,另外50%是各種纖維。而纖維,如滌綸、錦綸、氨綸等都是來自石油化工產業。一般來說,當石油價格出現上漲,各類化纖產品報價也會跟著走高。 紡織服裝企業與國際市場的聯系比一般人想象中要密切得多。雖然國內市場巨大,但我省的紡織服裝企業,從一開始就是面對的全球化大市場,成本優勢曾經是整個行業最大的優勢。 2012年以來,國際棉價總體呈下行走勢,而國內棉價在國家臨時收儲價格的支撐下保持高位,國內棉花價格一噸要比國外高5000元,多時甚至達到6000元。“拿國內的棉花去參與國際大循環,競爭力根本不行。”郭新忠說,去年以來,紡織企業是誰做棉誰虧,“一噸相差5000元,再大的企業也做不下去”。2012年,帛方共使用棉花1.6萬噸,全部為需要配額的進口棉。在巨大價差面前,棉花進口配額也已經成為尋租的工具,一噸配額一轉手往往就可以賺到3000多元。 以棉花為原料缺乏競爭力,帛方選擇了不斷增加使用其他纖維,化纖就是其中的一種。這幾年,帛方研制開發了莫代爾纖維、竹纖維、阻燃纖維等系列產品,其中生物質漢麻纖維功能紗線、新型超仿棉系列紗線等還進入了省技術創新計劃項目。 帛方的莫代爾纖維來自奧地利的楓樹纖維,“生產過程和造紙一樣,造紙使用的粗一些,服裝要細一些”。生物質漢麻,原來不好上色,生產的布料以灰色的、黃色的居多,現在經過技術改進能上任何色。這些新型纖維成為帛方這兩年的主打產品。 困擾整個紡織服裝產業的還有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很長一段時間里,勞動力成本低曾讓這個行業得以應對多種挑戰,但目前這個優勢已經沒有了。2011年、2012年兩年,帛方的工人工資水平每年增長都在20%以上,目前一線職工平均工資在3000元左右。 更讓人擔心的是招工難。這幾年,雖然服裝紡織行業的工資水平已經不低,但因為噪音、勞動強度大等問題,很多年輕人不再愿意干紡織。郭新忠清晰記得,1985年前后,職工進紡織廠是要帶錢來的,每人要交1.5萬元的培訓費?,F在,別說交錢,就是工資晚發一天都有職工找上門;職工吃飯是免費餐,每人每餐按5元的標準,帛方一個月的餐費支出就要二十八九萬元。 成本上升、用工難問題迫使帛方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目前,越南勞動力成本每月在80到100美元,印度在60美元。中國不能和他們比,已經失去了優勢,必須揚長避短,必須調結構。”郭新忠說。 由于處于產業鏈的低端,降成本成為帛方的首要任務之一。這兩年,帛方淘汰了相對落后的5萬紗錠、260多臺織機,耗資3000多萬元進口20多臺日本機器,“一臺頂過去10臺”,用工人數從2005年的5000人壓縮到目前的3800人。 2012年,帛方的機物料消耗同比降低20%,包裝料降低11.6%、漿料降低11%,用電量降低5.9%,用水量降低7.82%。別小看用電量降低5.9%,一年下來就節省350萬元。作為老板,郭新忠對企業的成本一清二楚,他張口就說出了主要時間段的電價變化:白天,8點到10點,每度電1.09元;11點到下午5點,每度電0.8元;晚上11點到次日早上7點,每度電0.25元。為了降低成本,帛方在白天只開主機,附屬設備都不開。 雖然在新型面料上不斷有進展,但帛方的產品獲取超額利潤的空間越來越小,因為別的企業追趕步伐越來越快。以莫代爾纖維為例,這種纖維以前是利潤比較高的產品,但全行業的企業當前都在生產莫代爾,“利潤就下去了”。 “雖然紡織服裝面臨很多困難,但人總要穿衣服。只有倒閉的企業,沒有倒閉的行業。”郭新忠感慨。2012年,帛方實現銷售收入10.5億元,同比增長14.64%;出口創匯2129萬美元,同比增長25.94%。這一情況大大好于整個行業平均水平。 產業背景國際訂單部分流向東南亞 山東省是服裝紡織大省,目前有規模以上服裝紡織企業4200余家。2012年,受外需不振、內需趨緩、國內外棉花價差不斷拉大、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我省服裝紡織行業增長呈現明顯的減速態勢。 省紡織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2012年,全省服裝紡織企業累計出口197.59億美元,同比下降3.08%。其中,紡織品出口91.66億美元,同比下降5.1%;服裝出口105.93億美元,同比下降1.3%。受我國綜合要素成本提高、周邊國家紡織競爭力提升等影響,國際市場部分訂單流向東南亞國家,我國在主要發達國家服裝紡織產品市場所占份額有所下降。 當前,省內服裝紡織企業不同程度存在用工短缺現象,有的企業用工缺口達40%以上。招工難、留不住和改善職工生活待遇等,均使企業用工成本呈現剛性上升趨勢。 記者手記生產商為渠道商打工到何時? 我國從世界工廠變為世界市場,國內服裝紡織企業靠低成本競爭的優勢已經所剩無幾。欲脫胎換骨重新成為優勢產業,這個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了解得越多,越覺得國內服裝紡織市場是如此畸形。一方面,商場里服裝的高售價讓普通消費者大呼吃不消,另一方面,紡織服裝企業大喊冤枉。冤枉何在?生產企業說,商場售價至少除以三才是出廠價,一件售價1000元的服裝,其出廠價不過300元。剩下的700元被誰拿走了?大部分進入了商場的腰包。這種生產商為渠道商打工的格局當前很難打破,即便是大牌的服裝紡織企業也在說,他們是在為商場打工。 近期采訪了3家中等規模以上的紡織服裝企業,無一例外都有房地產業務,包括帛方。2012年,帛方從房地產上實現的利潤占據了企業利潤的絕大部分。當要靠進軍房地產來彌補主業虧損的時候,轉型升級已經不是服裝紡織企業自己說了算的事。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