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暖意乍現 紡織業緩慢調整
一季度,河北省位于紡織服裝行業產業鏈下游的服裝業訂單增加、出口增多,呈現出回暖跡象;而處在產業鏈上游的紡織業虧損企業數量雖有所減少,但仍處于緩慢調整期。 專家指出,目前國內整個紡織服裝行業面臨的不利因素逐漸增多,勞動用工價格剛性上漲,國內外價差居高不下。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河北省紡織服裝行業應主動適應市場變化,注重提升品牌形象,加速技術、設備改造,積極嘗試新的經營模式,探尋新的生存發展之道。 用工成本持續上漲,部分服裝企業又現招工難 5月14日,在獻縣河北泛美服裝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制衣工李書敏正用裁刀剪下一塊塊布料,在她輕巧的手下,一件時尚漂亮的西裝即將成形。“由于企業訂單數量增加,目前生產線都是滿負荷運轉。”財務總監王志敏對記者說。 服裝企業生產經營形勢轉好的情況,也得到了“中國北方服裝名城”---容城縣的多家服裝企業認同。“目前市場情況不錯,我們手里的訂單也很充足。”河北麗友服裝集團董事長張友方表示。 來自石家莊海關的統計數字顯示,一季度,河北省累計出口紡織品服裝10.82億美元,同比增長17.36%,增速較去年提高了20.9個百分點。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以下簡稱服裝)出口6.98億美元,占全省外貿出口總值的10%。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5.3%,高于全國服裝出口增速5.9個百分點。 出口訂單增多,企業滿負荷生產,應該是一件高興的事,但作為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工人不足卻成了一些服裝企業面臨的難題。“目前在紡織服裝業中,不光工人難招,而且工資也漲了不少,容城當地一般工人每月也得要2000多元,技術熟練的工人工資可能在3000元以上。”河北省紡織與服裝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了解到,河北省約70%的紡織服裝企業認為人工成本上漲是影響企業效益的首要原因,目前我省紡織與服裝產業聚集地的用工成本并不低于大中城市用工成本。 據業內人士介紹,由于紡織行業中人工成本占企業支出比例較大,省內工人的工資基本達到2000-3000元/月,而像印度、孟加拉等國家的服裝企業月度工資僅為300-600元,相差5倍之多。“成本高與招工難并存,導致我省紡織服裝行業出口競爭力開始下降,而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訂單也開始向南亞、東南亞國家轉移,企業面臨的出口壓力正逐漸增大。”河北省紡織與服裝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國內外棉價差較大,紡織業仍在緩慢調整 “就當前來看,紡織行業效益有所提升,企業經營情況有所改善,這無疑為今年紡織業發展開了一個好頭,但從長期看,產品結構調整步伐緩慢、技術創新投入不足,整個紡織行業仍然處于緩慢調整期。”省紡織與服裝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紡織業整體向好還需要努力破解棉價中長期管理體制等一系列外部政策環境制約。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現行棉花管理政策打破了市場的調節作用,造成國內外棉價差拉大,導致棉紡產業競爭力嚴重削弱,企業效益不佳。 4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再次發布《2013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明確2013年度繼續敞開收儲,棉花臨時收儲價維持在20400元/噸。“而同期國際市場棉花價格每噸折合人民幣約15000-16000元。”河北省一家大型紡織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近期國內外棉價有縮小趨勢,但內外價差也有近5000元/噸。 “棉紡企業若想購買國外低價棉就要爭取進口棉配額,進口棉配額就相當于紡織企業的原材料成本直接下降,對企業的經濟效益影響很大。”業內人士表示,進口棉配額是為限制國外棉花進口對國內棉花市場的影響而設定的,目前對于省內多數紡織企業來講,獲取配額通常比較困難。 “今年國儲棉已經成為國內棉花主要供給渠道,進口配額發放、儲備棉拋售價格等都對紡織企業降低成本產生重要影響。”河北省紡織與服裝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省內紡織企業要關注國內外棉花市場動態,及時掌握實際用棉情況和需求,就進口棉配額發放以及國儲棉出庫時機、價格、競拍等提出針對性建議,推進棉價中長期管理體制改革。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