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日前發布了《企業化學品管控行業指南》,為紡織企業提供化學品管控的基本框架和規范。企業可根據此指南,制定更詳細、更嚴格的化學品管理制度。據悉,未來我國紡織品質量安全工作將以提升紡織行業化學品管控水平、建立健全紡織品安全追溯平臺為目標。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中國紡織服裝業綠色循環經濟高層圓桌會議暨節能環保專項課題研討會”上獲悉,目前中國紡織行業年工業總產值已經達到5萬億元人民幣,紡織加工總量已經超過4000萬噸,占全球的50%以上。但我國紡織品浪費很嚴重,如果能建立規范的市場、暢通的流通環節,將舊的紡織商品再次利用,就可以讓廢舊資源重新產生價值,以循環經濟獲取未來的發展優勢。
回收廢舊紡織品能否成新產業?
紡織品原料消耗大,廢舊紡織品更帶來環境壓力,而我國沒有成形的回收體系
紡織行業屬我國傳統優勢行業,目前紡織行業工業總產值突破5萬億大關,且20年來始終保持10%~20%的增長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介紹說,“我們統計過,現在世界上400種產量和出口量第一的大宗商品里面,中國占有222種,其中紡織品占78種。”
我國是纖維加工和消耗的大國,資料顯示:2010年,我國纖維加工量4130萬噸,再生纖維400多萬噸,其中服裝年產量達到285億件之多。到2015年,纖維加工總量可能達到5150萬噸。
紡織行業是資源依賴性和環境敏感性很高的產業,對于每年超過4000萬噸、占全球纖維產量10%的中國紡織行業來說,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很大。其中,我國每年對紡織品的生產原料如棉、毛、絲毛等化纖纖維的消耗量也很大,而大部分紡織品在一兩年之內就會變成廢舊的紡織品被處理掉,帶來巨大的環境壓力。
因此,如果行業企業能對紡織服裝產業每年產生的大量紡織品廢棄物進行回收和循環利用,不失為一種解決能源短缺的新方法。
“在發達國家,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再利用已經發展成投資少、效益顯著的行業,既緩解了紡織行業資源短缺的現象,也減少了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目前,國外紡織材料的循環利用已經達到17%左右,而我國基本沒有成體系的紡織材料循環模式。”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副司長霍恩全表示。
“碳關稅”倒逼行業綠色轉型
我國每年或有41億件服裝被廢棄,推行產品碳標識,越低碳的產品越有競爭力
從全球來看,綠色循環和低碳發展成為潮流。“現在國際上很多行業協會開始推行產品的碳標識,比如生產服裝時,要求在最終的服裝產品上標注整個生產鏈中的碳排放量。這其中包括各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環節的能源消耗,甚至連種植棉花所用的化肥消耗也算在內,越低碳的產品越具有市場競爭力。”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低碳經濟研究院院長何建坤表示。
何建坤介紹說,現在有些發達國家正在醞釀征收碳關稅,出口的紡織產品將按整個生產鏈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來征收關稅。因此,紡織行業的稅率將會提高3%~5%,對低附加值的出口企業會有比較大的影響。
除此之外,紡織服裝業的綠色轉型也是節能減排的要求。紡織服裝業的資源來自于大自然的儲存和消耗,比如化纖產業的主要資源來自石油。因此,如果化纖產業進行節能減排,每年行業企業所使用的石油類能源也將有所降低。“對棉紡織業來說,減少消耗棉花及其他植物資源相當于減少土地種植和人力成本。”全國工商聯紡織服裝業商會常務副會長、華銀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施銀煥表示。
施銀煥算過這樣一筆賬,按我國現有13.7億人口計算,如果平均每年每人廢棄3件服裝,那么我國每年將有41億件服裝被廢棄。“這樣一個龐大的數據說明廢舊紡織品大量浪費,應該引起紡織服裝企業、國家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的高度重視。希望行業企業都能行動起來,實現行業綠色循環、節能環保的目標。”施銀煥表示。
怎樣形成完整的循環回收體系?
面料開發時,就要考慮服裝回收問題;技術支撐是基礎,財稅政策進行引導
國家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中,紡織服裝業的再生資源利用已經有了明確目標。但是,許多紡織服裝企業仍然沒有考慮大量生產銷售服裝所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壓力等問題。對于廢舊紡織品回收,企業并沒有一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和具體的行動規范,那么,形成一套完整的循環回收體系需要做些什么?
首先,技術支撐是紡織服裝業綠色循環的基礎,紡織服裝業應該發揮再利用的價值。關鍵在于面料開發,面料的科學成分和再生組織纖維是決定回收價值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面料開發時,應該先考慮服裝的回收問題。比如調整面料組織纖維的成分結構,科學地使用再生工藝。同時,應該加強研究和開發植物類纖維,挖掘多種資源,進行科技攻關,通過廣泛利用生態自然資源降低成本。
“如果將電子信息化系統和使用材料信息、工藝流程信息、質量狀況信息、社會服務信息、回收年限信息等都放在服裝里面,那么每件服裝都有一個身份證,都有一張綠卡。這種將傳統服裝業與電子科技結合的方法,能使服裝產業實現綠色循環智能化和現代化。”施煥銀說。
然而,企業考慮最多的是如何得到最大的經濟效益,如果技術攻關的費用遠遠大于收益,企業就失去了走綠色循環之路的積極性。因此,行業形成循環回收體系的第二步是獲得國家財稅政策的支持,這樣可以引導行業企業逐步走向良性循環的道路。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認為,國家財稅政策應該對服裝紡織循環經濟的發展給予必要支持,這其中包括對技術研發、生產過程和銷售過程等環節的支持。
再次,要實現紡織服裝行業的綠色循環,重要的一點是進行廢舊衣物的回收工作。紡織服裝業的綠色循環發展理念應該貫穿到每一個環節,從紡織資源的開發到面料的制造,從印染環節到服裝的設計及生產制作全過程,從市場營銷到舊服裝回收、循環再利用等。“只有將各個環節都打造成綠色的,才能讓紡織服裝業成為綠色行業的典范。”施銀煥表示。
然而,“從企業和社會的綠色循環考量,就整個廢舊服裝發展環境來說,對其進行回收利用在技術和經濟上都有困難。”華銀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工作人員王毅介紹。對此,華銀聯合科技建立了綠色供應鏈反向流程與標準,可提供構建回收利用途徑、設施、網絡系統的解決方案,通過規劃提高再生纖維等紡織產品的研發能力。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