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造纖維品牌提供正能量
一年前,中國纖維流行趨勢首次發布,此舉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纖維流行趨勢的概念也在行業內逐漸深入人心。3月26日,2013/2014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循環再生纖維、生物基纖維、無染纖維、易染深染纖維、涼感纖維、保暖纖維、舒感纖維、防透視纖維、輕質化纖維、安全防護纖維成為2013/2014中國纖維十大流行品種。 目前,中國化纖全面進入升級提效的關鍵時期,打造化纖科技新高地,加強化纖品牌建設,提高品牌貢獻力,是重構化纖工業競爭新優勢的必由之路。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等主辦單位希望,纖維流行趨勢的發布能為打造中國纖維品牌助力,進而推動紡織產業鏈整體向以新產品開發、創新拉動需求的價值鏈轉變,提升整體競爭能力,提高纖維品牌對紡織產業發展的貢獻率。 品牌的構建非一日之功,纖維流行趨勢的發布也沒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鑒。但隨著連續兩年的纖維流行趨勢發布及相關推廣活動的持續展開,業界正在感受纖維流行趨勢發布對纖維品牌樹立帶來的正能量。 纖維品牌建設勢在必行 化纖行業在我國紡織工業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化纖使用量約占中國紡織纖維加工量的73%。特別是在棉花體制問題、國內外棉花差價巨大已成為紡織工業關注的核心問題的情況下,化學纖維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國內棉花供應的不足,有效保障了紡織行業運行和市場的穩定。2012年,棉紡行業使用化纖量達到1170萬噸,而使用棉花量約為900萬噸。 從國際市場來看,化纖行業是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行業。目前我國化纖產量已占到世界產量的65%,化纖產品幾乎涵蓋了所有品種,成為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化纖大國。 與此同時,國內化纖行業在新產品研發方面與傳統化纖制造強國和地區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這種差距不僅表現在自身研發的能力和水平方面,還表現在纖維品牌建設和新產品的市場推廣的重視程度以及能力方面。有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化纖企業過去在新產品研發上一直采用跟隨策略。但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市場份額全面重組,產業外部環境變化巨大,隨著化纖生產重心的轉移,中國化纖必須加快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的轉型,培育和形成以創新、質量、品牌、服務為核心的新的競爭優勢,實現產業鏈、價值鏈由低端向高端的躍升。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表示,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的發布,正是把技術創新、品牌建設作為活動內涵,引領整個化纖行業乃至整個紡織行業關注纖維品牌、建設纖維品牌,開發品牌產品。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的發布,可以讓整個紡織產業鏈了解我國與國外相媲美的最前沿、差異化程度最高,而且是國際領先的纖維產品和技術,使這一信息在產業鏈間順利傳遞。 2012/2013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的發布,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廣大化纖企業及下游企業的一致好評和認可。一年來,拉動了100多萬噸流行纖維的銷售,增加了160多億元銷售收入,均同比增長30%以上。活動不僅有效拉動了內需,提升了中國纖維的整體品牌,還在去年行業運行整體較困難的情況下,提升了相關產品生產企業的經濟效益。 綠色纖維引領可持續發展 2013/2014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的主題是“纖動世界美麗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副司長王偉表示,對紡織品生產部門來說,一方面要滿足市場需求,另一方面要引導“低碳、綠色、文明”的消費模式,這與十八大提出的“美麗中國”,強調生態文明建設都是緊密相關的。目前,對中國經濟來說,生態文明建設越來越重要,要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對于纖維生產企業來說,能夠實現綠色生產,就能快人一步,在這方面企業早動作早主動,將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因此,今年主辦方把“綠色、循環、低碳”作為纖維流行趨勢的一個重要內容,引導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引導消費觀念向“低碳、綠色、文明”轉變。纖維流行趨勢將推動綠色纖維的流行,也為化纖企業帶來長遠利益。 據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介紹,此次發布的2013/2014中國纖維流行品種,是根據“綠色、循環、低碳”的要求,與面料、服裝流行趨勢找到結合點后,廣泛征求化纖生產企業意見,采用企業推薦、調查問卷等方式,收集了200多個纖維新品種,然后經初評、專家評審后最終確定的。這些纖維品種都具有“綠色、循環、低碳”的特點。例如,循環再生纖維就是以廢舊瓶片、塑料、服裝等為原料,通過化學、物理等現代科技手段結合紡絲加工制備而成。既拓展了纖維新資源,又結合應用要求開發節能減排新工藝,提升產品品質與功能,實現了循環、低碳與高附加值的統一。生物基纖維采用農林、海洋廢棄物、副產物加工而成,體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與現代纖維加工技術完美融合,對環境友好,并有特有的功能。而無染纖維的生產意味著大幅節省用水與化學品,大量減少二氧化碳與COD的排放,實現豐富色彩與清潔生產的高度融合。 產業聯動力推價值鏈提升 纖維是紡織產業鏈的起點。只有纖維和終端產品的技術創新與品牌創立相互促進,產生疊加效應,才能加快提升中國紡織行業的整體水平,提升整個產業鏈的價值。作為纖維品牌建設的重要內容,纖維流行趨勢的發布必須將影響力輻射到整個產業鏈以及消費者。 對此,王偉表示,纖維流行趨勢發布不僅僅是化纖行業的事,產業鏈頂端的優勢要向下游延伸,需要更多用戶企業參與進來,更好地與市場結合,實現產需對接。既要發揮好化纖企業在品種開發方面的優勢,也要發揮下游企業更貼近消費者,更了解市場需求的優勢,將二者更好地結合起來。纖維流行趨勢要更好地被下游企業接受,最主要的是要多組織相關產品的推廣活動,為上下游的銜接創造平臺,使產需更好地銜接,推動上下游共同開發、共同發展。纖維流行趨勢的影響不能局限在一個小圈子里,需要得到全社會的認知。 因此,今年的發布形式顯得更加多樣化。在第十屆紗線展期間,通過“纖動世界美麗中國”中國纖維館和“2013/2014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研究和發布”這兩個平臺,將國內最新、差異化程度最高,同時也是國際領先的化纖新產品傳遞給下游制造企業,介紹給終端消費者。系列展示活動和盛虹杯中國纖維創意空間作品聯展活動,也拉近了纖維和觀者的距離,讓下游廠商及消費者更加關注中國纖維發展狀態,引領產業鏈新品開發潮流。 端小平表示,發布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最終的目的還是要使這些纖維能夠獲得下游企業和消費者的認可,希望在市場上得以推廣。所以,在推廣的過程中要借助權威機構的力量,運用吊牌推廣纖維。“逸綿”就是由中國化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內的成員共同進行研發推廣的超仿棉合成纖維的注冊商標,目前正在制定產品技術體系和產品標準。聯盟內企業生產的超仿棉產品,只要達到技術標準,就可以吊牌,由吊牌纖維制成的紡織品同樣可以吊牌,確保了纖維產品及其制品的質量,保證參與的企業可以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避免了魚目混珠的狀況,保證了企業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他還認為,由于品牌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積累和大量資金的投入,僅靠企業自身無法將原料直觀地呈現在消費者面前,因此,需要借力終端生產商,形成聯合品牌.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