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凱談紡織行業的走勢及未來發展方向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第三屆第三次理事會議日前在京舉行,會長王天凱在會上發表講話,他說,從去年8月我們召開的中紡聯三屆二次理事會至今八個月,行業運行從經濟增長減速態勢延續,各項經濟指標增幅明顯下降到逐步趨于穩定。應該說,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下,2012年全行業上下“堅定信心共渡難關”,最終實現了平穩發展。新的一年,紡織行業的外部形勢及行業開局有所好轉,但形勢依然錯綜復雜,行業確保穩定運行、加快轉型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 2013年紡織行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國際經濟形勢仍充滿變數,國內棉花體制而形成的各種不利影響、生產要素成本上漲等問題依然存在,節能環保壓力更為突出。而同時,國內市場環境將逐步有所好轉;企業內在需求與環境倒逼作用將促進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加速推進,進一步增強行業內生發展動力與活力??傮w判斷,2013年紡織行業經濟運行具備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增速逐步提升的內外條件。當前,需要清醒認識的是行業現已實質性的進入到從規模數量增長階段,到深度轉型調整周期。正確認識國內外宏觀環境及國內政策對行業影響,客觀、全面把握形勢變化對行業發展要求,著力于在重要環節尋求突破,加快促進行業的轉型升級已經十分緊迫,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行業發展依然面臨著難得的機遇 一是穩定有利的國內環境。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面長期趨好,行業發展任務與國家經濟發展強調穩中求進,著力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宏觀發展目標協調同步;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紡織行業具有高度市場化特征,從長遠看,發展中的阻力會逐步減少和消除。 二是潛力巨大的內需支撐。國家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強保障民生,著力縮小城鄉差距、貧富差距,將循序漸進激發內需潛力;醫療、衛生、建筑、交通等產業穩步發展,航空航天、環境保護等戰略性新型產業興起,使紡織纖維材料與制品的應用領域大幅拓展,為紡織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支持。 三是不斷升級的技術基礎。我國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現代電子信息、精密制造、化工、生物等領域進一步創新發展,將為紡織行業提供更好的物質基礎與技術支撐;全球科技創新進程在國際金融危機后明顯加速,有利于行業更好地引進吸收國際先進的科技成果。 四是邁向高端的戰略時機。以高新技術纖維、高端紡織裝備、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為代表的一批高端紡織科技成為國際紡織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其中部分技術在發達國家也仍處于起步階段,為我國紡織行業加快創新發展、縮小與強國之間的差距提供機遇。 2.行業面臨的各種外部風險挑戰依然嚴峻 一是綜合成本持續提升。我國經濟持續增長推動各種生產要素價格持續上升,2013年,受貨幣流動性因素影響,國內各種生產要素價格上漲壓力比上年更為明顯。其中勞動用工價格的剛性上漲特征尤為明顯;企業融資、土地使用、營銷渠道等費用加重,棉花管理、節能環保等方面的潛在政策性成本增加問題突出,有效緩解不斷加大的各種成本壓力已成為當前的急迫任務。 二是節能環保形勢嚴峻。國家及地方在節能環保方面的量化任務、新排放標準要求,以及來自社會層面的輿論和國內外環境組織的壓力不斷增加,不僅使紡織企業面臨提標改造任務艱巨、投入增加、資金緊張等問題,印染行業更出現了準入、用地、融資多方受限的情況,產業鏈中間環節發展空間狹小,長期將形成瓶頸制約,對行業發展全局產生嚴重影響。 三是棉花政策影響突出。國內現行棉花管理政策打破了市場的調節作用,不僅引起了內外棉價差拉大,棉紡產業鏈競爭力嚴重削弱,效益惡化,更造成了國產棉品質大幅下降,以及棉紗大量進口削弱紡織產業鏈整體競爭力等更為長遠和深層的負面影響。2013年國儲棉已成為國內棉花主要供給渠道,進口配額發放情況,儲備棉拋售價格,棉花品質等問題都將對行業運行產生重要影響。 四是區域結構調整放緩。由于行業近年的經濟形勢嚴峻,導致投資者對中西部的發展信心受到一定影響,中西部地區的投資增長出現明顯回落,而一些地方在土地、勞動力、資金、環保等相關建設和發展條件方面,存在著許多制約因素,難以滿足投資者的要求,帶來一些區域間轉移性投資項目運作減緩甚至停滯,區域結構調整的整體趨勢放緩。 五是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伴隨著國際紡織產業布局調整,部分發展中國家紡織服裝加工環節快速發展,國際市場份額日益提升,雖然尚不足以動搖我國的長期領先地位,但我國制造成本在國際比較中處于明顯劣勢,在國際市場尚缺乏回升動力的情況下,部分加工型小微企業生存問題不容忽視。 3.行業一些內在矛盾問題在新形勢下更顯突出 一是自主創新能力亟待全力提升??萍紕撔屡c強國建設目標要求仍有不小差距,貫通產業鏈的科技創新聯盟雖在組織上已經搭建了一些平臺,但如何做到圍繞關鍵技術、關鍵產品、充分發揮聯盟的作用,還要在體制上、機制上積極探索并加快推進,爭取早出成果并加快推動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在自主品牌建設方面,盡管國內的生態環境以及商業渠道有不盡人意之處,但企業自身在產品品質控制、設計創意水平提升、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善和發展空間有待于挖掘。 二是節能環保工作亟待加快推進。在嚴峻的環境形勢和國家排放新標準倒逼面前,迫切需要解決地區和企業節能減排工作不平衡,提標政策不配套問題,特別是少數地區和企業依然抱有僥幸心理,缺乏必要的敏感和快速反應,相關技術改造的投入明顯不足,統籌規劃和公共服務需加快完善,節能環保工作從行業整體亟待加快推進。 三是企業同質化過度競爭亟待有效遏制。占據行業主體的廣大中小微型企業發展水平與素質亟待提高,行業中一些產品由于片面追求規模數量而引起的低水平的過度競爭需要從生產和經營層面加以遏制。此外,企業生產能力在東部沿海分布仍顯過于集中,布局與資源、要素分布仍不匹配,企業統籌利用國際、國內資源的能力有待提高。 4.紡織行業加快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 從當前形勢分析中不難看出,紡織行業面臨轉型發展要求異常緊迫,一系列嚴峻的外部風險和日益凸顯的內在矛盾必須通過深化結構調整,實質性轉變發展方式方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決,任務十分艱巨。行業必須抓住和用好當前的戰略機遇期,促進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水平攀上新臺階。主要調整發展方向有四個方面: 一是提升管理水平,調整產品結構,化解成本壓力,積極開拓市場,增強市場競爭力。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企業需要有不斷的應對措施,而不斷提升管理水平,調整產品結構,加大技術裝備更新改造投入,加快新型紡織加工技術、紡織信息化技術的推廣應用,持續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產品質量,做到適銷對路,把握市場機遇,化解各種成本壓力是首要措施。 要緊密結合市場導向,建立健全產業鏈上下游集成創新聯盟的合作機制,加強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與新產品的設計開發,優化產品品種結構,擴大技術性、功能性、個性化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實現錯位發展,避免同質競爭、低價競爭。積極與應用部門進行溝通交流與標準規范對接,拓展纖維制品應用領域;多元化擴展出口市場,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開拓新興市場,形成新的出口增長點,保持國際市場份額基本穩定。 二是實質性推進節能環保工作,集中解決當前排放提標問題,科學合理地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針對污染物排放提標要求,加大節能環保相關技術改造投入,擴大紡織清潔生產技術、污染物治理技術的推廣應用;穩妥開展企業整合重組,加強污染物統一集約治理,解決分散企業應對能力不足和重復治理不經濟的問題;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環境新標準倒逼作用,促進落后技術裝備有序退出;加強利用政府、社會多方資源,在國家政策允許條件下力爭平穩過渡。 著眼行業中長期可持續發展要求,加快紡織低碳加工、環境治理、再生循環新技術的研發創新與產業化應用;加強統籌規劃,促進重點產業加快園區化發展,加強園區循環發展整體設計;繼續完善行業節能環保標準體系,發展專業化的公共服務體系,提供基礎保障和支撐,從根源上解決印染等關鍵環節的環境瓶頸問題。 三是堅持自主創新,強化人才支撐,增強內生動力。進一步推動科技研發創新,完善機制,整合資源,突出重點,加快高仿真及高性能纖維材料、節能環保染整、高端紡織裝備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攻關,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快自主品牌創新發展,緊密結合市場需求,提升創意設計水平,提高市場反應能力,全面履行社會責任,完善自主品牌價值內涵。 注重企業管理創新,加強流程管理、精細化勞動管理及成本費用控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創新經營管理模式,結合市場快時尚、個性化特征,發展電子商務、高級定制等新型商業模式。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企業、院校、社會組織各自發揮所長,著眼不同層次的人才開展培養、培訓工作,將人才建設任務落到實處。 四是優化區域布局,積極穩妥“走出去”,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繼續穩步推動紡織產業區域轉移,鼓勵東部沿海紡織企業將新增制造能力、加工訂單等轉入中西部內陸地區;結合中西部資源環境條件,加快構建完整的現代紡織制造體系,著力發展當地特色紡織服裝產業;加強中西部地區新增產能集聚化、園區化發展,著眼長遠可持續性加強園區規劃設計與服務體系建設。 積極融入國際紡織產業格局調整進程,在充分研究、了解相關環境、政策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走出去”,通過新設、并購、參股等多種形式在海外建立研發中心、營銷網絡以及生產加工基地、紡織原料基地等,實現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