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難倒逼陜西服裝企業下鄉
招工難、用工荒,早已成為制約國內服裝企業發展的難題。為解決這一問題,陜西一些服裝企業近幾年開始嘗試“服裝工廠下鄉”這種新的用工方式,將生產環節中勞動密集型最強的縫制工序遷到離城市較近的鄉村,把加工點設在農民的家門口,讓農村的閑置人員來縫制服裝?,F在,這樣的服裝加工點已經出現在關中地區的西安、咸陽、寶雞、渭南等不少地方。 01 兩個樣本 長安區鳴犢街辦服裝加工點設在村民家 西安市長安區鳴犢街辦高寨村,離雁引路比較近。正因為交通方便,再加上村子里閑置的勞動力較多,西安精誠職業服裝有限公司(下稱精誠公司)就將一個縫制環節的加工點放在了這里。據介紹,該加工點已經運行兩年多了。 3月12日,記者一行來到該村五組方智毅的家。他家正是精誠公司位于高寨村的加工點,而他是這個加工點的負責人。方智毅的家是關中典型的三間兩層樓房。加工點主要設置在他家的二樓。 在二樓記者看到,十幾名工人正在縫紉機上忙碌地縫制衣服。另外一個房間里有一些縫紉機閑置著。“去年冬天二樓的屋子里人還是滿滿的。現在剛過完年,有些人家里蓋房子,有些人忙著收拾莊稼,所以最近來干活的人比較少。”方智毅說。 正在用縫紉機縫衣服的高大嫂告訴記者:“我就是這個村的人,在這里干活雖然賺的錢不多,一個月一千多,但是在自家門口,照顧家里很方便。每天上午11點下班后我就回家做飯,飯做好了,剛好娃就放學回家了。吃完飯,洗完鍋,再來上班,很方便。”高大嫂說,在這里干活的人,都是村里和周邊的人,既能照顧家里,也能掙點錢,村民們都愿意來。 精誠公司是一家從事職業裝生產銷售的企業,公司負責生產的經理宇望選告訴記者:“現在用工成本太高了。如果放在西安,一個月一個工人最低都要2000元以上,而且還招不到人。把縫制這個環節放在離西安較近的農村,可以減少成本,農村的閑置勞動力也可以在自己家門口干活。這是一個多贏的結果。我們公司在長安區子午街辦也有一個加工生產點。這些加工點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離環山路較近,方便衣服的運送。” 樣本解析: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蔣曉文認為,服裝企業將勞動密集型的環節放在離城市較近的農村,是企業無奈的選擇。這也是企業的一種代工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自身用工難的問題,同時也可以適當降低用工成本。但是,這些企業需要注意的是,由農村婦女組織起來的“工人隊伍”往往存在產品質量不穩定、熟練工不能保障、有時候甚至會出現連普通工都不能保障的現象。因此,這些企業在用工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工人的業務培訓,只有組織起相對穩定、熟練的用工隊伍,才能保障“服裝工廠下鄉”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蒲城縣高陽鎮加工的服裝要出口歐美日韓 不僅在西安周邊,包括咸陽、寶雞、渭南不少地區近些年開始出現“服裝工廠下鄉”的現象。3月12日,記者來到渭南市蒲城縣高陽鎮,蒲城縣高陽高級職業中學就在這個鎮子上。在學校一些閑置的教室里,就有一個服裝加工點。 記者看到,這個加工點規模較大,共有四五百平方米,工人們正在縫制衣服,這些衣服將來會出口到歐美、日韓等國家。在加工區,縫紉機整齊地排列著,工人們則穿著不同的衣服忙碌著,縫制的衣服是質地較好的夏裝。在一條白色的短褲上,記者看到,上面所有的標識全部是英文。該加工點的一位車間負責人韓麗紅告訴記者:“我們這里主要是給開成公司(陜西開成服裝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加工的,該公司主要業務是外貿,這些夏天的女裝可能出口到歐美市場。”據韓麗紅介紹,這個加工點大概有六七十名工人,有女性,也有男性。 一起來到該加工點的陜西服裝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平介紹說,開成公司是我省最大的外貿服裝企業之一,他們的服裝加工地主要分布在渭南、銅川、寶雞等地。這個加工點的規模比較大。一般來說,外貿服裝對加工的技術要求較高,沒有經過培訓的人,一般不會讓直接上機子進行縫制。整體來看,這里的工人們業務水平還相對較高。 原大嫂家住在高陽鎮水峪村,她告訴記者,在這里干活的人,基本上都是周邊的村民。“在這里上班離家近,騎自行車一會就回家了。能照顧上家,一個月還能賺上1500元左右,好事情。” 開成公司副總經理吳可告訴記者,這些加工點將衣服縫制好以后,就發回到工廠,廠里再進行后期處理。這種代工下鄉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現在尋找服裝加工的工人難度很大?,F在的年輕人根本不愿意從事這個行業,嫌苦嫌累。有些年輕人寧愿到超市去做理貨員,即使工資低也不愿意從事這個行業,主要原因是服裝加工這個行業比較累,而且也沒有在超市上班的環境好。用工難已經成為制約陜西服裝行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樣本解析:“相對來講,外貿服裝的要求比職業裝的要求要高上很多。如何保障這些出口服裝的整體質量,是外貿企業應該考慮的核心因素。建議這些外貿企業,將自己的加工廠放在農村的同時更要派遣公司的技術骨干對這些工人進行嚴格的培訓。這樣才能保持自己出口服裝質量的穩定。”蔣曉文教授這樣說。這樣的觀點也得到了企業自身的認同,開成服裝副總經理吳可說:“把服裝的縫制環節放在農村,的確可以適當緩解我們用工難的問題。但是,如何確保服裝的質量也是我們比較擔心的方面。” 陜西省服裝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平分析,以上這兩個樣本,前者是職業裝的代表,后者是外貿裝的代表?;旧峡梢源砦沂》b產業代工的現狀。雖然代工不是非常普遍,但這種現象已經引起了省上相關部門的注意。省服裝行業協會將聯合省上相關部門對這種新的模式進行調研,讓這種模式獲得更好的發展。未來來看,還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扶持和引導。 02 制約瓶頸 我省八成服裝企業招工難 招工難、用工荒是制約服裝這個勞動密集型行業最重要的瓶頸之一。王平指出,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現在服裝企業招工是越來越難。而“服裝工廠下鄉”的方式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宇望選介紹說,從全國來看,幾乎所有的服裝廠都存在招工難、用工荒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陜西服裝企業近幾年開始嘗試“服裝工廠下鄉”這種新的用工方式,就是將生產環節中勞動密集型最強的縫制工序遷到離城市較近的鄉村,把加工點設在農民的家門口,讓農村的閑置人員,尤其是女性來縫制服裝。縫制好以后,企業再用車拉回西安的廠子,進行后期的加工包裝。“我們的公司在西安周邊就有幾個這樣的點。”他說。 “現在想招到工人難度很大??!”吳可也感嘆道,“我們把服裝的縫制環節放在農村,最重要的是解決用工荒的問題。” “招工難、用工荒在服裝行業表現得尤為突出,從我省的狀況來看,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目前來看,陜西八成服裝企業都存在招工難現象,這成為制約服裝產業規模壯大的最重要的瓶頸之一。經過這幾年試探性的運行,我們發現采取‘服裝工廠下鄉’這個辦法的確獲得了很好的效果,基本上解決了企業招工難、用工荒的問題。我們協會還準備把這個先進經驗編寫成專題調研報告,推廣到全國去。這是一種新形勢下所試探出來的新的產業發展模式。”陜西省服裝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會安對這種新模式充滿希望。 去年,中國服裝行業遭遇十年以來最艱難的時刻。李寧、安踏、匹克等品牌服裝企業都出現利潤下滑之勢。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銷量同比僅增長2%,創近十年最低增速。然而,陜西服裝產業卻逆勢飄紅。數據顯示,全省規模以上服裝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7.11億元,同比增長51.9﹪,固定資產投資8.53億元,同比增長53.8﹪,位居全國前列。“雖然在一些服裝較為發達的省份也有這樣的代工現象,但是比例很低。這些省份的企業一般通過勞動部門來輸送勞動力。而我省代工現象這幾年開始特別突出。毫不夸張地說,如果沒有這種創新的用工模式,去年,陜西服裝產業根本不可能出現超過50%的增長。”陳會安說。 03 產業延伸 非大機器生產都可借鑒“下鄉”模式 陜西服裝產業的“車間下鄉”,對同樣面臨招工難問題的其他產業來說有什么啟示? 西北大學經管學院教授盧山冰認為,陜西服裝產業“生產車間下鄉”的方式,是一種實現多贏的生產方式。剛開始是服裝企業的一種被動行為,然而當他們采取這種方式后發現,一方面解決了自己用工難的問題,一方面也方便了農村村民的就地就業。盧山冰認為,在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在農村開展產業集群、生產車間建設,以自然發展的產業集聚推動經濟發展,應該是城鄉經濟一體化的新路徑。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李光斗認為,只要是勞動密集型、經過簡單培訓就可以上崗的產業,非大機器生產或大生產廠房要求等產業,都可以嘗試“生產車間下鄉”。比如編織產業、玩具產業、小型組裝產品產業、家具布藝產業等,都可以“訂單下鄉”、“生產下鄉”。 營銷專家、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郝淵曉在支持的同時,也有一些擔憂,“需要注意的是,農村工人,在技術方面難免沒有工廠工人的技術熟練,如果沒有較為全面的培訓計劃,長此以往,產品質量難免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在“車間下鄉”的同時,更應該加強對這些工人的培訓力度。同時,還應該加強生產環節的管控體系、防范風險,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產品質量的可靠和穩定。 04 未來解析 代工只醫得“眼前瘡”品牌缺失仍是“心頭肉” 盡管因為代工,陜西服裝產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這僅僅解決了低成本的問題。而更多的問題依然值得我們深思。 >>咋看成績放眼全國還相差太遠 去年陜西服裝行業在全行業業績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取得了較好的增長。陳會安認為,我們底子薄、基數低,雖然近幾年我省服裝產業出現了大幅增長之勢,但是將總量放到全國去,和浙江、江蘇、廣東等省份相比還相差太遠。 蔣曉文教授強調,“從全國范圍來看,我們的產業規模還非常小,全省服裝企業的利潤加起來,可能都沒有江浙一帶一家大型服裝企業的利潤高。這種增長主要是陜西服裝本身規模小所造成的,所以要客觀看待”。 >>當前現狀小微服裝企業超兩成關門 陳會安認為,雖然近幾年我省服裝行業增勢良好,但問題和困難依然突出。 一是外貿出口形勢嚴峻。我省部分重點品牌服裝企業外貿訂單同比下降三成以上。部分企業停產、減產或開始承接內銷訂單。二是職業裝產業競爭加劇,經營模式滯后。安全防護功能性職業裝產業是我省服裝行業的支柱產業,現在仍存在“輕服務,壓價格”的不良競爭現象。如果不改變這種弊端,我省服裝行業最具競爭力的職業裝將面臨衰敗的風險。有些企業產品同質化嚴重,經營模式單一,也制約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另外,一些產能低、裝備差、缺資質的小微企業明顯感受到生存的壓力。去年以來,陜西小微服裝企業關門歇業數量超過兩成。 >>長遠問題陜西服裝產業仍處低端 偉志、班博、艾拓等服裝品牌前些年是陜西服裝走向全國的知名品牌。隨著服裝行業的激烈競爭,班博、艾拓逐漸倒下。值得注意的是,以“歌瑤”、“丑陋”、“莊麗”和“木一”為代表的陜西四大女褲前些年在全國的知名度也比較高,然而,近些年由于女褲行業競爭的加劇,尤其是外省女褲品牌進入西安,近幾年陜西四大女褲品牌的發展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由于經營不善和過度擴張,“木一”女褲幾乎銷聲匿跡。曾經以新穎時尚為主打的“莊麗”女褲也因為各種原因而衰落。“歌瑤”和“丑陋”還相對較好。根本原因還是我們的企業在品牌塑造和流行元素方面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 蔣曉文教授認為,陜西服裝產業依然處于服裝產業的低端領域,真正能叫得上的品牌寥寥無幾。所謂的四大女褲品牌,放在全國基本上也都屬于二三線品牌。其中原因,一是對品牌的重視度不夠;二是在產品研發方面投入少;三是缺少資金支持。不僅僅女褲是這樣,整個陜西服裝產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塑造品牌,才是獲得更高附加值的唯一出路。 “缺少品牌才是制約陜西服裝產業發展的最大問題。也正是因為缺少品牌,陜西服裝產業的重心放在了職業裝的加工制造方面。而職業裝是一個附加值較低的細分產品,這樣的產品東南沿海等服裝大省的大企業根本不愿意去做,因為利潤太薄,人家看不上。而我們僅僅依靠加工費維持生計,與快速發展的東部品牌企業形成明顯差距。因此,塑造并提升品牌,才是做強陜西服裝的不二選擇。”王平說。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