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企溝通與申訴機制調研報告發布
3月18日,中國紡織企業溝通與申訴機制調研報告發布和項目總結會于北京舉行。報告通過對6家工廠的調研,對企業內部溝通機制情況進行摸底,并提出企業應加緊完善相應機制來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英中協會聯合主辦,來自企業、工會、行業組織、相關機構、院校和外部專家等50余人開展了溝通和交流,分享了各自的經驗和看法。 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工與信息研究所副所長張峻峰介紹,最近幾年一般性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呈現快速上升態勢,每年案件增加幅度增長為20%~30%,平均每300名職工就有一名職工申請勞動仲裁。企業內部溝通機制不暢,員工的訴求缺乏有效的表達渠道,是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在過去的用人理念中,普遍認為員工是企業經營者花錢雇來的,員工在企業經營管理事務中沒有發言權。而事實上,勞動者到企業工作是一種投資行為,是把勞動力資源投入到企業,企業主和勞動者之間是一種平等的合作關系。因此,勞動者對企業各項事務應享有知情權和表達權,也就是建立溝通和申訴機制。”中華全國總工會民主管理部部長郭軍談到,“通過調研發現,真正做大做強的企業,都在做實尊重職工、依靠職工這兩件事情。” “目前,新生代農民工已成為制造業的勞動力主體,與他們的父輩不同,他們對生活懷有更多希望,對公平和正義的要求也遠遠超過他們的前輩。”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副主任閻巖指出,在新的用工形勢下,營造出和諧勞動關系,促使勞動關系在一種更為平等和公開的方式中發展,不僅能夠有效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活力,同時也幫助企業降低員工流失率,規避勞動糾紛風險,促使企業逐步完善自身的管理,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中國紡織企業溝通與申訴機制研究報告顯示,通過對6家工廠的調研發現,目前企業內部的溝通申訴機制不夠完善,存在溝通渠道不夠健全,申訴過程與結果不夠透明,勞動者對申訴機制信任度不夠等問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首席研究員梁曉暉指出,我國企業應建立和完善溝通與申訴機制。企業內申訴機制的核心是程序性,對溝通渠道、意見表達渠道加以程序性規范,對申訴的正式提出、申訴調查、申訴處理、上訴等各個環節的處理部門、處理方式、處理依據都作出明確的程序性規定,同時還需要企業投入一定資源,確保申訴機制的運作與效力。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