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自主品牌呼喚公平商業環境
“十二五”規劃對占中國經濟重要地位的制造業提出了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等重大目標,“十二五”期間將是改變我國制造業現狀,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重要時期。經過多年的經驗總結,今年兩會,紡織服裝界的代表委員們為如何給自主品牌的培育提供更多的土壤,進而走向國際化發出強烈的呼聲,這些聲音也愈發擲地有聲。 豪華商場自主品牌望“洋”興嘆 我國并不缺少民族自主品牌,但是自主品牌要求得到與國際品牌同臺展示的機會都很難做到。有一組數據足以說明問題,根據中國服裝行業協會2011年對北京17家商場進行的調查顯示,在所有受訪商場中,國外服裝品牌占了73%,本土服裝品牌僅占27%,在北京金融街購物中心,國外服裝品牌高達80%。在某些高檔商場,國外品牌比例超過了90%。 高高的門檻讓處于培育階段的自主品牌望“洋”興嘆,然而讓他們更疲憊的是商業競爭中不公平的市場待遇。全國人大代表、溫州森馬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光和有感而發:“近年來很多城市的核心商業街都在進行升級改造,地方政府把引進國際品牌作為商業街升級改造的一個重要標志,在核心商業街和商場核心位置,自主品牌卻進不去;進商場時合作條件也不對等,一般商場,外資品牌進駐的租金扣點一般為零售額的6%~7%,但自主品牌進駐的租金扣點卻高達零售額的25%~32%,自主品牌進駐商場時,還需要根據貨品擺放區域和貨架位置額外繳納數額不等的進場費。” 此外,各地工商部門對同類產品的檢測結果互相不認可,存在多次檢測,費用都由企業承擔;各地對不合格產品處罰的基數和計算方式差異懸殊,并存在暗地下達罰沒指標等現象,進一步加劇企業負擔,惡化公平競爭的商業環境。 “一樓絕佳的180度街景位置、首次進場免3~5年租金、補貼店面裝修費、代墊首批貨物的鋪貨費,甚至承諾每月單店銷量——這是目前許多商場給一線國際品牌的待遇。”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陽光集團董事長陳麗芬有感而發,在工藝設計、市場營銷、品牌文化內涵、工藝、科技以及企業管理方面,中國已有10%的企業不僅不輸于西方發達國家,甚至遠遠超過他們,自主品牌欠缺的是一個優化的發展環境。 爭取政策在國內“活起來” “民族品牌不民族、自主品牌欠自主”的現象,嚴重制約了中國自主品牌的創新和發展。邱光和就扶持自主品牌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政府設立自主品牌產品研發專項基金,制定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自主品牌進行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引導企業往價值鏈的高端進軍,組建新產品研發庫,提升產品品質;各級地方政府應加大對自主品牌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并將其列入考核內容;制定并落實在政府采購中優先采購自主品牌的相關意見,明確自主品牌在政府采購中所占的最低比例;多管齊下,優化自主品牌商業環境;完善相關法規,提高外資收購自主品牌的門檻,加大對自主品牌在國際收購、并購中的保護力度,同時,出臺有關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勵自主品牌收購、并購國際品牌;加強對民族企業馬德里國際商標注冊的指導、宣傳和培訓,引導民族企業增強商標國際注冊和保護意識,開展國際認證,切實加強對商標專用權的保護;建立健全海外商標維權機制,暢通海外維權投訴和救助渠道。 在支持自主品牌進商場方面,陳麗芬建議:一是必須正視自主品牌,為自主品牌進入百貨商場提供政策支持,例如對于自主品牌數量達到一定比例的商場給予稅收上的優惠,可以借鑒對制造業中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所得稅由25%減為15%的優惠政策,激勵商場引入更多的自主品牌;二是從產業政策方面給予扶持,建議國家將紡織服裝行業當中的優秀自主品牌企業列入時尚產業或者文化產業,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三是要堅持公平合作,保障自主品牌企業的利益。 攜類似建議的還有全國人大代表、江西恩達麻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邱新海。他呼吁政府加強政策支持、設立專項資金、完善相關條例,以保障民族品牌順利進入終端領域,這也是眾多國內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心聲。 品牌自強再言“走出去” 現今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趨勢,自主品牌“走出去”是毋庸置疑的,正如全國人大代表、新郎希努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桂波所說,走出去是早晚的問題,但何時邁出這一步?王桂波認為,現在的時機還不夠成熟,國際大的經濟環境不景氣,國內品牌要加緊修煉內功,首先要在國內做強,只有自身強大了才能談及走出去。盡管希努爾近年的產品附加值在不斷提升,但其進一步提升的難度現在越來越大,比如,國內服裝進入終端的環節過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品牌的發展。 在“走出去”的話題上,全國人大代表、波司登集團董事長高德康頗有發言權。在英國開設旗艦店,曾讓波司登集團成為行業火及一時的熱點話題。高德康認為,國家應堅定實施“走出去”戰略,推進國家品牌發展戰略,完善與市場經濟規則相配套的政策體系,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 在高德康看來,國際化是中國企業謀求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只有經過國際市場的砥礪錘煉,中國制造才有升級到中國品牌的希望。”中國企業要增強國際化經營能力,不僅是品牌和市場的國際化,還包括人才的國際化、管理理念的國際化等各個方面。這需要企業的努力,更離不開政府支持。高德康建議,政府應積極推動實施國家品牌戰略,完善與市場經濟規則相配套的政策體系,出臺一系列扶持細則,鼓勵和支持自主品牌自主研發、增加出口,鼓勵和支持進出口企業提高管理水平,鼓勵和支持有發展潛力的中國品牌大膽“走出去”、“走上去”,開拓國際市場,并在全球范圍內繼續強化國家層面的中國品牌形象宣傳,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不僅有好的商品,還有好的品牌。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