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企業:跳出工業模式 探尋品牌經驗
北京冬天的早晨格外寒冷,在2012紡織創新年會結束的第二天早上8點半,兩輛大巴車準時從東三環出發,首站依文集團,再下一站北京高田服裝有限公司。車上的三十余位來自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基地企業的總裁或高管,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馮德虎、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任李斌紅等行業領導的帶領下,通過參觀、座談等活動形式,與服裝品牌分享經營理念、溝通實際需求。 這是2012年度第二次基地“總裁俱樂部”活動。 理念對撞 幾十分鐘后,大巴車在南四環的依文集團停下。 關于依文,近幾年有太多亮眼的成績,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當天在英國商務官邸蘭卡斯特宮戶外花園的那場服裝秀尤為引人注目。T臺上的模特,除了25位國際超模外,還有中國商界、文藝界、體育界等等領域的大佬。這場服裝秀不僅展示了中國服裝品牌的創造力,也展示了依文品牌的凝聚力。 在對企業的參觀過程中,隨處可見的很多細節都印證了依文品牌的成功。黑白灰主色調的裝修風格融入中國元素,改良的中式家居,展廳里滿地茶葉散發出的幽幽清香,便箋紙上心形回形針里插入的小干花……依文這個品牌已經深深地烙上了中國文化、細節服務的印記。 近幾年,依文集團旗下的多個品牌在國內外的影響力逐步擴大,依文董事長夏華通過她極具條理和激情的分享,將企業品牌經營的心得娓娓道來。在她對中國品牌價值支撐點的分析中,中國元素、企業文化、用人機制、服務意識等是其中的關鍵。而中國品牌要想取得成功應具備的素質,夏華的四點歸納讓人印象深刻:造物的能力、造勢的能力、造式的能力、造人的能力。 隨后的交流中,夏華感嘆中國服裝品牌的成長其實很大部分是得力于上游企業。與國內外多家面輔料企業打過交道,她也發現其實有時企業從日本、韓國等國家進口的面料,一部分就是中國出口的,多次轉手后成本增高了。因此在她看來,國內上下游產業鏈對接環節打通了,對供求雙方都是十分有利的。 夏華慷慨的分享引發了大家的熱議。“當前面料的同質化問題比較嚴重,要想提高產品的選中率,我們也在向客戶講故事,講產品開發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是如何克服的,拉近與客戶的距離。同時我們會依據服裝品牌的風格,將面料新品搭配服裝款式向客戶推薦,我們將之稱為顧問式營銷。”同樣在品牌建設方面有不俗成績的蘇州志向紡織科研有限公司副總裁曹榮達談到。“看看身邊的同行,我們會發現很多企業除了老板以外,其他人對工作都不用心,如何能給員工夢想,給他們歸屬感和成就感,是我們需要去提升的。”廣東健業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閻華英針對員工管理說出了自己的切實感受。 迫切對接 高田公司剛遷入北京亦莊沒多長時間,9層大樓的辦公規模也讓一行人看到了該品牌的實力。 近幾年,北京高田服裝有限公司旗下以“高田”為主打的三個品牌發展迅速。“三個品牌的定位不同,我們選擇國內外面料的比例也不同,但總的來說,國內面料所占的比重還是比較大的。”董事長高淑麗在分享中談到了她對國內面料企業的認識。在她的印象中,目前國內的面料檔次相對較低,技術含量也不算太高,另外提供的服務也讓人不甚滿意,很多面料業務員會一包一包的將面料小樣寄給服裝企業,完全不去了解企業需要的是什么,當然也只是白費功夫。 在聽了高淑麗的介紹之后,孫瑞哲感嘆道:“上下游信息的不對稱,可能是當前存在的較大問題。其實當前國內面料企業在自主研發產品的功能性和環保性上有突出優勢,118家基地企業就是國內優秀面料企業的代表。服裝企業可以整合上游資源,將面料企業的優勢轉化為自身優勢。” 而現實的情況是,國內服裝品牌有需求,但不知道哪家企業能生產?面料企業生產出了好產品,但不知道賣給誰?正是這一現象的存在,才讓上下游企業的對接變得更為迫切,高效對接模式的探討更為急切。但高田對國內面料企業的既定印象還是有一定的代表性,所指出的問題也同樣是有一定的針對性。 為了讓首次接觸基地企業的高田更好地了解國內面料企業的開發實力,李斌紅分享了一個故事。某服裝品牌的設計總監之前對國內面料的認識也跟高田一樣,但被邀請作為“中國流行面料入圍評審”的評委,接觸了許多高品質、高技術含量的國內面料精品后,印象立刻大為改觀,并在隨后的產品設計中,大量采用了國內面料,不僅極大地降低了開發成本,同時也建立了穩固的上游供應鏈資源。 通過接下來與基地企業的直接溝通,高淑麗驚訝于國內面料企業有如此強大的產品研發能力,也表達出了希望進一步溝通的愿望。“我們之前一直以在二三線城市的百貨店做直營為主,近幾年也在做專賣店,品牌的快速發展需要上游的支持,所以能夠與面料企業直接對接,減少中間環節,對雙方來講都是有利的”。 李斌紅的總結也再次強調了協同創新:“對服裝品牌來講,如何控制采購成本、體現成本優勢非常重要。上下游直接對接,真誠合作,能讓供應鏈成為真正的價值鏈。” 記者手記:孫瑞哲的一席話揭示了此行活動的目的,現在中國很多的服裝品牌已經跳出了工業制造的模式,他們在品牌經營方面探索出了寶貴經驗,會給面料企業的品牌之路帶來啟示。另外,多數基地企業都擁有與國際大品牌合作的經驗、擁有較為成熟的產品開發能力,通過有效對接能更好的為國內服裝品牌服務。 通過參與這次活動,記者對“溝通”二字的感受更為深刻。面料企業需要這么一個平臺,在潛心研發產品的同時,聽聽下游服裝企業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溝通的魅力就在于此,在上下游雙方認知統一之后,才有可能實現行業倡導的集成創新,雙方的真誠溝通是第一步。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