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紗比美國貴 紡織商紛紛赴美建廠
外媒稱,由于中國工人薪水和能源價格上漲,為了節約成本,越來越多的亞洲紡織品制造商在美國東南部建廠,朱善慶就是其中之一。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2月20日報道,朱善慶在中國浙江省杭州市擁有一家紡紗廠,由于勞動力、能源和土地價格上漲而遇到困難。他正在把一些紗錠裝箱運往美國南卡羅來納州。他的公司科爾集團有限公司已同意投資2.18億美元在蘭開斯特縣建廠。朱先生說,新工廠的電費只有中國的一半,并能得到當地政府支持。科爾公司預計將創造至少500個就業崗位。 此外還有另外一個好處。由于中國的成本繼續增加,科爾公司能夠把紗線運給中美洲的制造商,不同于中國公司的是,它向美國輸送成衣是免稅的。 報道稱,朱先生等人的舉動并不會讓曾經繁華的南方紡織業得以恢復。但這說明了全球貿易中的變化如何正在為美國的制造業創造優勢。 南卡州商務部長羅伯特·希特說,“我們正處于一個成熟周期的前沿”,成本的上升正推動亞洲企業遷移到美國。 9月,中國的JN纖維公司同意斥資4500萬美元在南卡州建廠,把塑料瓶加工成填充枕頭和家具的聚酯纖維。該投資預計將創造318個就業崗位。南卡州和佐治亞州的經濟發展官員說,今年與他們接洽的亞洲紡織品制造商有所增加。 2012年,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紡織學院的博士生布萊恩·漢密爾頓以全球紡織業為題撰寫了博士學位論文。他說,成本上漲已經使得在中國紡紗要比在美國更昂貴。 他發現,2003年,在美國紡紗每公斤耗資2.86美元,在中國為2.76美元。而到2010年,在美國需耗資3.45美元,在中國則已經躍升至4.13美元。 據報道,美國對進口紗線和服裝征收關稅已有幾十年。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貿易協定在美國和幾個貿易伙伴之間創造了免稅區。相關協議規定,從伙伴國進口的紡織品必須完全用在這些國家或美國生產的材料制成,否則紡織品就面臨關稅,對紗線來說一般可達5%至6%,面料為10%到12%,服裝為15%至20%。 多年來,亞洲服裝生產商一直忍受著這種關稅,因為生產和運輸成本很低。而現在,他們正在重新評估這一做法。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