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用紡織品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期業績盤點
規模擴大產品升級 全面實現階段目標 占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比例超過22% 2015年行業總產值將達到10226億元 2012年,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為1010萬噸,占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比例超過22%,按此發展速度,2015年可以完成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比重達到25%的《規劃》目標。2010~2012年,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年均增長10.9%,如果按此速度發展,2015年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將達到1378萬噸,超額完成1290萬噸的《規劃》目標;高性能纖維絕大部分用于產業用紡織品領域,2012年我國高性能纖維產能超過12萬噸(含高強高模聚乙烯醇纖維產能約5萬噸),高性能纖維總用量超過7萬噸。據協會測算,2012年全行業工業總產值約為7280億元,2010~2012年年均增長12%,依據此增速預計,2015年行業總產值將達到10226億元,完成1萬億元的《規劃》目標。 企業研發費用占比提高0.5個百分點 全行業現有1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據協會統計,2012年行業內110家骨干企業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為3.23%,比2010年提高0.5個百分點,預計到2015年可以達到4%左右,確保實現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5%的發展目標。截至2012年年底,全行業現有超過2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涉及土工用紡織品、交通工具用紡織品、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蓬帆類紡織品、非織造布設備等領域。預計通過“十二五”后半段的培養和發展,可以完成建成3~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目標。截至2012年,行業內規模以上企業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大于10%,預計“十二五”結束時,可以完成《規劃》中年增長10%以上的目標。 目前,我國耐高溫氣體過濾材料已經達到1~2mg/m3的過濾精度,紡粘熔噴非織造布已實現“三抗”效果,土工用紡織品已經實現了以產品和海外工程的形式出口,三項均已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完成了《規劃》目標。 山東陵縣成行業首個超百億產業集群 湖北彭場和和福建尤溪產值將超百億 截至2012年底,行業中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6家,超過2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3家。預計“十二五”結束時,可以完成《規劃》中培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銷售規模超過50億元的骨干企業3~5家的目標。2012年,山東陵縣土工紡織材料產業集群的產值達到132億元,成為行業首個超百億的集群;預計到2015年,湖北彭場非織造布及制品集群和福建尤溪革基布產業集群的產值都將超過100億元,初步形成東中西部優勢互補的產業格局。 紡粘水刺工藝技改達到節能減排效果 100萬噸再生纖維已用于產業用領域 針對行業應用范圍較廣且具有較大節能潛力的紡粘工藝和水刺工藝,近幾年通過工藝技術改進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現已實現主要產業用紡織品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約15%;2012年,我國再生纖維產量為530萬噸,其中用于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的產量近100萬噸,回收用纖維在當年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中的占比超過15%;目前國內采用先進水刺非織造布生產工藝用水回用率已經可以達到95%。 重點任務按期進行 凸顯行業發展后勁 重點加強行業基礎技術研究 強力支撐產品以及技術升級 科研院校、高校和企業通過產學研合作,在科學研究和實際生產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強了產業用紡織品的基礎技術研究工作。紡熔技術實現原料多樣化,除聚丙烯(PP)、聚酯(PET)以外,聚乙烯(PE)、聚乳酸(PLA)、聚苯硫醚(PPS)等材料均作為紡絲原材料進行使用;濾料生產領域應用高密面層、梯度結構、紡粘、水刺等設計和加工技術,高溫袋式除塵用濾料失效機理的研究,為開發新型耐高溫、耐腐蝕復合濾料提供了基礎依據;以生物質纖維素為原料,采用熔噴-濕法耦合技術工藝,開發出高安全性阻燃生物質復合材料鋰電池隔膜,具有良好的電解液浸潤性能、耐熱性和阻燃性,并達到中試生產規模;在梳理成網方面,平行網出網速度可達90m/min,交叉鋪網出網速度可達60m/min,幅寬可達3.75m;靜電紡絲原料不斷拓展,纖度可小于500nm,并初步形成產業化能力。 成型技術裝備開發速度加快 部分重大技術已實現產業化 成型技術和裝備水平不斷提高,在生產速度和幅寬上都有較大進步,如我國自主開發的SMS紡粘生產線速度突破400m/min,幅寬最大可達7m,針刺機針頻最高可達2000rpm,正在研發2500rpm的高速針刺機;在濾料加工方面,突破了紡粘濾料的成套設備和水刺氈濾料的成套加工設備。片梭織機特別適合超寬幅、高密度、厚重型織物織造,國產超寬幅片梭織機為產業用紡織品生產提供了設備支撐,有效幅寬可達7.4m,克重可達1500gsm;熔噴/氣流成網、紡粘/針刺和紡粘/水刺、多層復合成型技術、多軸向立體經編技術均已經實現產業化,提高了裝備配套能力、自動化水平和產品質量。 加快后整理技術裝備開發 部分專用裝備實現國產化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行業在單一功能性整理、配套設備及化學整理劑方面已積累了一定經驗,部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非織造布后整理設備已擁有產業化能力。PTFE發泡涂層動態處理設備和技術,可以在濾料表面形成致密微孔結構PTFE涂層,提高過濾精度,防止微細粉塵進入濾料內部,降低壓差,減少能耗;國內首臺5500mm超寬幅智能定型機具有風速高,熱傳遞能力強,噴風、受熱均勻等特點,解決了寬幅織物溫差大的行業技術難題;國產高效泡沫發生器和施加器,可以保證施加泡沫的均勻性并達到精確注液的效果;助劑研發能力不斷提升,產品的抗酒精、防滲漏、阻燃、抗菌等綜合性能有所提高。 產業用紡織品專用纖維快速發展 纖維國產化產業化取得明顯突破 近幾年,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國高性能纖維的國產化、產業化發展取得了明顯突破,不僅提高了產業用紡織品專用纖維的研發水平和生產能力,而且打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和市場壟斷,大幅降低了產品進口價格,有力推動了行業進步。在替代進口纖維方面,2012年,我國PPS纖維年產能超過1.5萬噸;PI纖維年產能約3000噸;PTFE膜裂纖維、線、膜制品產能已達到千噸級水平;芳綸已實現質量穩定的自動化生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年產能約2萬噸;芳砜綸纖維年產能1000噸;碳纖維年產能超過1萬噸;實現了3.5um超細玻璃纖維的量產,改善了產品的柔軟性和耐磨性,提高了產品的適用性;耐高溫玄武巖超細纖維已進入產業化生產和工程應用階段;部分生物質纖維已形成產業化生產,目前正在積極拓展應用領域;親水、抗菌、阻燃、高彈、低縮等專用纖維的開發和生產取得明顯進步,部分滿足了下游領域對細分產品的需求。 與終端制品客戶的協同開發得以加強 共同解決產業實際難題拓展應用市場 行業內企業積極與設計單位、終端客戶合作,推進了產業用紡織品與終端制品的協同開發。針對南水北調工程過程中,由于界面摩擦力不足導致土工膜下滑,無法施工的問題,與下游客戶一起攻克了土工布加糙的技術難題;車用紡織品生產企業與整車生產廠家合作,根據終端產品客戶具體需要進行產品設計和生產;與下游企業合作攻克了天然纖維復合材料強度不足的技術難題,使其成功應用于交通工具領域;濾料、濾袋的生產企業,與下游除塵器設備生產企業合作,通過選用高性能纖維,進行濾料結構設計等方式,開發具有高效、低阻和PM2.5控制效果的新型產品;協同開發的多軸向增強織物一次性熱塑成型產品,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和耐腐蝕、防霉、綠色環保、可回收利用等特點,可替代金屬制品應用于交通工具輕量化;高速公路護欄、柔性管罐等終端制品的開發與應用,也都拓展了結構增強用紡織品的應用領域。 終端和工程用戶服務能力全面提高 延伸產業鏈重點提升企業利潤水平 近幾年,袋式除塵技術已經在電力、水泥、鋼鐵以及冶金行業等行業得到很好的應用,一些濾袋骨干生產企業開始積極與電廠等用戶合作,在濾袋設計、使用和更換過程中提供全套工程化服務,不僅提高了工程服務水平、效率,也提升了企業的贏利水平。土工用紡織品行業的一些骨干生產企業,依靠自身的技術和產品優勢成立了工程公司,以總包的形式承接公路、鐵路、水利等土工建設工程,通過延伸產業鏈提升了服務能力和企業利潤水平。 積極推動研發與檢測認證服務平臺建設 強化產品檢測和質量監督保障使用安全 近兩年,在行業協會的積極推動下先后成立了“中國產業用紡織品應用研究中心”、“中國產業用紡織品數控裁剪技術研發中心”等,作為產學研用的平臺,形成了與下游企業聯動的研發模式,為提升產品和設備的品質打下基礎。積極推動研發與檢測認證服務平臺建設,強化產品檢測和質量監督,保障產品使用安全。依托地方檢測中心和研究院所,全國布局多個“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測試中心”,為產品的質量水平和使用安全性提供了檢測支持。2012年末成立的產業用紡織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和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的重要實現渠道,對于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支撐和引領產業發展等將起到積極作用。2011年成立的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對行業的科技發展方向進行把關,并提供整體的產業用紡織品技術支持平臺。 建立多層次和多形態信息服務網絡 密切上下游聯系積極推進國際交流 建立多層次和多形態的信息服務網絡,為企業投資、產品開發和市場拓展等提供科學依據;通過推出及完善期刊、網站、手機報和出版展會技術報告等,及時傳遞政策、市場、技術、展會等信息;加強行業熱點難點問題的專題調研,結合國家統計局和海關數據,形成行業季度運行分析報告;根據地方園區、經濟開發區和企業發展的需求,積極為其提供園區發展規劃、咨詢調研報告和行業經濟分析等服務。與上游協會和企業、下游用戶、中國工程院、國外協會企業等共同組織活動,展示行業整體形象,密切上下游聯系,擴大產業影響力。強化行業間的國際交流,先后與美國非織造布協會、歐洲非織造布協會、美國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協會、德國紡織服裝工業協會、中國臺灣不織布工業同業工會、韓國產業用紡織品協會等簽訂了合作協議,在信息共享、標準合作、論壇展會、技術培訓等方面都達成了合作意向,提升了行業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增強了協會的行業服務能力。 標準管理體系日漸完善標準建設得以加強 全行業制修訂35項標準彌補發展滯后 加強了標準化機構建設,完成了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產業用紡織品分會換屆及調整和增補等工作,組成了第三屆技術委員會。新一屆分標委會委員由科研院所、檢測機構、高等院校、行業協會和企業等方面的代表組成,涵蓋行業的各個領域。《規劃》實施的前半程,全行業共制修訂標準35項,彌補了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部分標準缺失和滯后的問題。產業用紡織品協會開展了產業用紡織品產品及應用標準體系研究,承擔并完成了工信部“產業用紡織品產品及應用標準體系研究”項目。接受總裝備部委托,組織專家、企業和相關單位進行紡織行業歸口管理的50項國軍標的清理整頓工作,目前已經通過了專家評審會階段,正在組織材料上報。 原料和工藝技術進步助力產品高構化 多數行業內企業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 高性能纖維的推廣應用和工藝技術進步,促進了產業用紡織品的一些產品實現了高構化,其中,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由簡單的個人衛生用品材料,逐漸發展醫療用敷料、手術洞單、手術服、手術包等高技術含量產品;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由傳統的常溫空氣過濾、水過濾,逐漸發展豐富到耐高溫、耐腐蝕濾料領域;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由簡單的防水排水功能,豐富到高鐵、水利工程、高速公路專用路基增強材料和防滲漏材料;交通工具用紡織品日益重視環境友好性、節約能源和可回收再利用,促進了輕量化和燃油經濟性進程;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由簡單的功能后整理,逐漸發展到高性能纖維原料、織造、后整理一體化設計,滿足了多功能復合防護的要求;結構增強用紡織品由簡單的小型預制件,發展到風力葉片、橋梁修復、結構部件等領域。 骨干企業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3家企業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 《規劃》實施兩年多來,行業中的一些重點企業克服金融危機后的不利形勢,通過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實現工藝技術創新,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并且積極拓展新項目,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了企業實力和規模的爆破式發展。2012年,行業中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企業有3家,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6家。行業內企業通過上市融資,為產業規模的擴大和產品技術升級提供了資金支持;高溫過濾、土工建筑領域的部分重點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聯營等形式,進行行業延伸,已初步形成原料開發、材料生產、終端制品生產和工程化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鏈綜合性企業。 特色產業集群蓬勃發展 有效帶動區域經濟增長 2011年以來,行業內產業集群數量由5個發展到9個,新增加的集群主要從事土工、過濾、襯布和防水卷材等生產,使得產業集群的結構更加合理。各個產業集群均以骨干企業為核心,初步培育形成了一批專、精、特、新的專業化生產企業,逐漸完善產業鏈配套,不僅促進了產業集聚發展,推動了集群經濟總量的增長,也有效帶動了集群所在地的經濟發展。2012年,9個產業集群的經濟總量達到了432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1倍。同時,產業集群內的檢測、信息、研發和培訓等各種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取得較大進展,服務能力明顯提高,集群內骨干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和規模進一步提高,產業集群的品牌知名度和輻射能力得到加強。 產業區域布局日趨合理 中西部產業比例有所提升 東部沿海地區具備其他地區無可比擬的區位優勢、經濟優勢和產業鏈配套優勢,所以浙江、江蘇、廣東、山東、上海和福建等依然是我國產業用紡織品最為集中的地區,某些產品在東部沿海地區的集中比例已超過70%。“十二五”上半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案例相對較少,但是土工用紡織品、交通工具用紡織品的生產企業,基于市場和成本等因素,已經開始在中西部地區進行了一些投資,使得中西部非織造布和產業用紡織品的比例都有所提高。 積極推進節能減排促進資源循環利用 先進水刺工藝用水回用率可達到95% 近幾年,我國完成了廢舊聚酯直接生產滌綸長絲的課題,廢舊聚酯生產滌綸短纖維技術產品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已經形成了從廢舊聚酯瓶回收、瓶片清洗加工、紡絲到紡織品織造一條龍的循環經濟產業鏈,以回收瓶片為原材料生產的環保型再生短纖維可以達到衛生等級標準,廣泛應用到非織造布、車用紡織品等領域;再生滌綸長絲廣泛應用到工業和民用等多個領域,為紡織行業發展資源節約、循環經濟提供了樣板。在車用紡織品的隔音減震材料和建筑、土工材料等領域已開始采用回收再利用纖維。 近年來,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行業投資不斷增加,企業多采用高速、寬幅、低能耗、高產能的先進設備,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和設備升級,淘汰了一批單線產能小、技術含量不高的設備;先進水刺非織造布工藝用水回用率可達95%,單位能耗顯著降低,噸產品耗水量平均在15噸~20噸,采用先進水處理系統和工藝設備的水刺生產線,噸產品耗水量可以達到8噸~10噸。 六大領域比翼齊飛 年均增長速度樂觀 2012年醫衛用紡織品年均增長13.5% 成為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中的最大領域 2012年我國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的產量為90.6萬噸,比2010年增長28.82%,年均增長13.5%。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是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中最大的領域,用于醫衛的非織造卷材產能和產量高速增長,是行業內重點投資方向之一。 突破了多頭紡熔復合非織造布設備及工藝技術難題,制造出3200mm幅寬的SMXS設備,其熔噴部分可進行在線/離線復合,配合后整理技術,應用于“三抗”手術服、隔離服等高端醫用領域;以殼聚糖、蠶絲纖維制成的皮膚創傷修復材料及高檔女性衛生用紡織品,具有促進傷口愈合,止血性能良好和舒適、高抗菌的性能;利用在線接枝聚合技術,實現了抗菌聚烯烴樹脂的產業化生產,制成具有良好殺菌效果的非織造布,克服了疏水聚烯烴紡織品難以兼具殺菌功能的技術難題;研發了可調控生物降解速率的柞蠶絲素三維材料,用于生產絲蛋白創面修復敷料,填補了國內空白;純棉非織造紗布沒有磨脫的纖維屑,不引起傷口感染,手感柔軟,并且具有良好的吸收性。 2012年過濾用紡織品年均增長15.05% 高溫過濾與液體過濾材料保持較高增速 2012年我國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的產量為74萬噸,比2010年增長32.35%,年均增長15.05%。在固液過濾領域,市場相對比較成熟和穩定,基本處于飽和狀態,增長比較緩慢;在空氣過濾領域,隨著國家相關環保排放要求的逐步提高,新增過濾項目和已有項目濾袋改換使得行業保持了較高增速。 高溫過濾方面,以制造加工工藝進步和設備改造升級為支撐,重點圍繞“超細纖維”、“高密梯度”、“精細過濾”等技術方向開發了許多新型過濾材料,主要包括超細面層梯度濾料、水刺氈濾料和發泡涂層濾料等,并進行了推廣應用。 液體過濾方面,研發了大通量、高抗污性的功能化膜材料和組件,針對痕量重金屬離子和有機物難以用膜處理的問題,制備了可快速吸附和脫附再生的功能化纖維,可對市政污水、工業廢水及循環用水進行處理。 2012年土工用紡織品年均增長11.92% 行業的集中度和產品檔次均有所提高 2012年我國土工用紡織品的產量為59.7萬噸,比2010年增長25.27%,年均增長11.92%。由于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4萬億投資項目基本結束和高鐵受事故影響建設速度大幅減緩等因素,“十二五”的前半程,我國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放緩,給土工和建筑用紡織品領域的發展帶來較大影響,但通過在南水北調等國家重點工程和其他新應用市場的開拓,行業的集中度和產品檔次均有所提高。 土工用紡織品方面,高強度、耐頂破、耐摩擦、抗酸堿的丙綸土工布應用于高鐵軌道滑動層材料;高強度、耐環境的滌綸長絲紡粘土工布應用于垃圾填埋場;長江深水航道疏浚工程,在工程設計中使用土工布構筑導堤,取得了良好效果,另外,長江三峽水電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都大量采用了土工布。 建筑用紡織品方面,最新研發的PET長絲紡粘非織造布防水胎基,目前已進入量產推廣階段,與原有PET短纖維針刺產品相比在同克重條件下性能大幅提升,而且阻燃型防水卷材、耐鹽堿型防水卷材、超低溫彈性防水卷材等也都具有良好的功能適用性。 2012年交通用紡織品年均增長8.6% 芳綸蜂窩結構材料在高鐵航空領域應用 2012年我國交通工具用紡織品的產量為49.8萬噸,比2010年增長17.94%,年均增長8.6%,增速較“十一五”期間明顯放緩,主要是由于我國汽車的產量增速在兩年中持續下降,導致總需求增長乏力。 科技方面,研發了具有高比強度、高比模量和高抗沖擊性的長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在汽車輕量化的應用中將發揮重要作用;高端領域芳綸材料的應用不斷拓展,芳綸蜂窩芯材作為高速列車的夾層結構材料,具有明顯的阻燃、輕量化、節能和降噪效果,己在國產高速列車上批量應用;利用航空級蜂窩芯材用間位芳綸紙生產的蜂窩結構材料,已經過驗證和試飛考核,可以滿足航空領域的特殊加工和使用要求。 2012年安防用紡織品年均增長7.9% 警用面料被列入政府列裝及采購計劃 2012年我國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的產量為26.4萬噸,比2010年增長16.42%,年均增長7.9%。具備良好性能的纖維材料開發成功并實現量產,以及加工技術的進步,都推動了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領域的產品升級。 科技方面,開發出具有阻燃、耐高溫、高強度、防靜電、抗油拒水、防酸堿、吸濕速干等性能的新一代高性能特警戰訓服,研發了近百種以高性能纖維原料為主材的安防面料新產品,所有面料全部用于相應特種防護領域,警用面料被列入政府列裝及采購計劃。開發出PTFE薄膜復合異型纖維/棉混紡嵌入式防靜電面料,利用原料防水、防風、透濕等性能,并在面料性能上結合了異型纖維的導濕快干、棉纖維的舒適和導電纖維的防靜電等功能。利用間位芳綸、對位芳綸和芳綸基導電纖維,按照特定比例混紡的芳綸特種防護面料,具有斷裂強力高、陰燃續燃時間短等特點。 2012年結構增強用紡織品年均增長6% 攻克高強玻璃纖維紗高密度編織難題 2012年結構增強用紡織品的產量為86.5萬噸,年均增長6%。我國的碳纖維投資熱潮由于成本和市場開發的難題沒有解決,其實際產量和使用量仍比較少;目前玻璃纖維織物增強材料仍然是結構增強領域的主體之一,但是由于近兩年風力發電市場持續低迷,增速減緩,也導致了用于增強體的玻璃纖維經編織物產量增長趨緩。 科技方面,攻克了高強玻璃纖維紗高密度編織難題,生產的航天器用半剛性電池帆板玻璃纖維經編網格材料,大幅降低了電池翼的重量,成功應用于“天宮一號”航天器;引進技術生產的3兆瓦規格的風力發電葉片,主梁帽使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大幅減少葉片重量并延長了葉片壽命。 政策導向效力良好 客觀問題仍須關注 政策導向持續推動行業發展和產品升級 《規劃》為行業指明了發展方向,提振了行業士氣,極大地促進了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各類專項的實施,惠及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各個主要領域,對于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申請免征關稅提高行業裝備水平和產品等級 行業內企業積極利用相關利好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進口產業用紡織品裝備和產品,申請免征關稅和增值稅等,提高了行業的裝備水平和產品等級。另外,有很多產業用紡織品生產企業是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享受各項減稅、免稅等政策,激勵了企業的自主創新意識,增強了企業依靠核心競爭力提升產品附加值的決心和動力。 亟待建立跨部門多層面統籌協調推進機制 亟待建立跨部門多層面的協調推進機制。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涉及領域廣、涵蓋內容多,其有序發展需要工業、發展改革、交通、建筑、衛生、環保、質檢等各部門進行協調安排和統籌推進。 亟待加快企業并購重組步伐完善審查機制 亟待加快企業并購重組步伐。加大對企業并購重組的支持,鼓勵行業內或上下游企業適時適度進行兼并重組,完善產業鏈配套,不斷做強做大。同時,應加強兼并重組的風險監控,完善外資并購安全審查機制,保障行業安全。 加快落實相關領域產品的政府采購政策 繼續落實政府采購政策。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中的許多產品涉及醫療衛生、安全防護、航空航天、國防安全等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應加快落實這些領域相關產品的政府采購政策,促進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及下游重點領域的健康發展。 加強行業實力建設 積極備戰“十三五” 民營企業產品產值率與國外相差甚遠 產業結構低構化仍較為明顯,高端產品國際競爭力不足。國內產業用紡織行業以民營企業為主體,基礎弱、底子薄、核心競爭力不強,與國外同行業相比,產品產值率相差甚遠,每年我國仍需進口大量的高端產品。 低端產能集聚引發行業運行風險加大 國內市場競爭方式主要以價格競爭為主,企業發展以簡單模仿為主,低端產能集聚會引發行業運行風險加大、資本投資效率下降、市場秩序更加復雜。 追求規模效益導致新產品開發力量薄弱 技術創新“兩難”問題突出。高科技產品突破有限,大多數企業仍追求規模效益。由于利潤下滑,難以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高端產品的研制,新產品的開發力量薄弱,技術含量高的產品開發緩慢。 專業人才隊伍缺失限制行業科技進步 基礎研究薄弱,自主品牌、精細化管理、專業人才隊伍等不同程度上缺失。相比于產業的發展速度,行業的基礎研究能力薄弱,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的培養規模和速度仍然過小、過緩,限制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和科技進步。 配套能力較弱難以獨立面對最終市場 缺少從專用原料、專用設備和工程服務完整的供應鏈,市場控制能力和產業鏈配套能力較弱。行業內大多數企業是配套相關工業領域,很難成為獨立的完整產品面對最終市場,常常受制于配套產品的市場行為,處于產業鏈中附加值較低的環節,這與技術價值的行業本質特征嚴重相悖。 市場拓展乏力且新應用領域增量緩慢 市場拓展總體乏力,新應用領域增量緩慢。行業新市場和新應用的開拓,固然需要政策層面的推動,同時也需要加強上下游產業合作,打破行業的界限,加快產品開發和市場化進程,真正實現產業用紡織品“無限替代”的夢想。 相關標準之間銜接協調不足尚未統一 產業用紡織品相關標準尚未統一,標準間的銜接協調不足。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領域廣泛,同類產品在不同的應用領域具有不同的技術要求,行業缺乏標準體系的整體設計。 市場監管與行業自律不足催生惡性競爭 市場監管與行業自律仍顯不足。部分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市場惡性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現象時有發生。 宏觀經濟環境趨緊影響出口增長速度 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趨緊。世界金融危機后,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受到嚴重影響,恢復比較緩慢;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也都出現了明顯減速;同時,中國經濟近兩年增長速度明顯減緩,也將進入一個比較平穩的增長區間。這些都會影響我國及全球產業用紡織品市場需求發展,也會顯著影響我國相關產品的出口增長速度。 未來3年產業用纖維市場需求明顯減緩 市場總體需求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速有所減緩。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美、日等國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量占紡織纖維加工量的比例超過40%,而我國目前產業用纖維所占比例僅為22%,仍明顯偏低,具有巨大的增長空間。但隨著近兩年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增速的減緩和緩慢恢復,預計未來3年市場需求增長速度也會比前兩年明顯減緩。 國際企業壟斷高端產品制造并對我國封鎖 產業用紡織品技術含量高,應用領域廣,許多產品都應用于航空航天、軍事國防等高精尖領域,美歐日等發達國家不僅高度重視,而且一直掌握或壟斷著高端產品及其原料、高端裝備等的制造,許多高端產品、高端裝備還對我國進行技術和產品封鎖。 應對全球環境問題節能減排壓力繼續加大 節能減排壓力明顯加大。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并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經濟總量仍將保持較快增長,能源資源消耗還要增加,環境容量有限的基本國情不會改變,治污減排指標在增加、潛力在減小,在消化增量的同時,持續削減存量,節能減排的任務十分艱巨。同時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等全球性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各國利益博弈的焦點,我國將承受更多國際壓力,應對全球環境問題的壓力繼續加大。 “十三五”將著重研究下游重點領域發展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紡織工業實現紡織強國的關鍵時期,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承擔著引領紡織工業持續發展、推動紡織工業完成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同時,行業所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的經濟環境與行業發展環境也會更加復雜多變。因此,非常有必要提前開展針對“十三五”規劃的前期研究工作。重點包括:重點分析判斷“十三五”期間,國際國內宏觀經濟發展、國際貿易增長、紡織行業及相關產業發展與市場競爭面臨的大環境與變化趨勢。重點梳理“十二五”期間國內行業發展的幾個關鍵問題,分析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十二五”后期和“十三五”期間的解決思路。重點研究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及其下游重點領域的發展趨勢,跟蹤研究國際產業用高新技術與裝備發展情況。重點研究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幾大重點任務,以及研究細化完成任務的重點工作。 “政企學”共同努力 確保規劃順利收官 加強政府引導建立準入條件管理和可追溯機制 加強政府引導下的跨部門協調機制、建立質量保障體系、加強準入管理或認證。嚴格產業鏈生產和產品使用的監管工作,保證產品質量和規范使用,對于事關國計民生的重點產品,建立準入條件管理和可追溯機制。 加快重點領域標準跨行業協調和共同制定機制 在行業相關主管部門的監管協調下,加快推進重點產品領域的標準跨行業協調和共同制定機制,根據需求簡化重點標準的立項、申請、審批手續,加快標準體系建設,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標準的協調與互認,盡快成立全國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推進形成行業統一的標準體系。 利用服務平臺形成連續創新機制推動下游參與 充分利用產業用紡織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創新服務平臺,形成連續創新機制,以創新聯盟推動下游用戶對行業創新的參與程度,掌握自主知識產權,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生產降低成本,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利潤率,實現高附加值產品及服務的廣泛替代。加快推動企業完善研發機制、提升研發水平,做好輔導培養工作,到“十二五”結束時至少建成3家國家級水平的企業技術中心。 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市場秩序形成第三方檢測 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市場秩序。要重點依托行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平臺,加強產學研用結合,建立和完善產品開發應用、質量檢測、產品認證等公共服務平臺,并盡早的形成第三方性能檢測、認證服務機制,促進行業高水平快速健康發展。 提升行業話語權和市場影響力強化客戶認知度 進一步提升行業的話語權和市場影響力,讓終端用戶更加熟悉高新技術紡織品,并清楚這些創新帶來的好處。 探索行業協會新型服務模式充分發揮支撐作用 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行業協會服務模式,逐步樹立行業協會在產業發展中的市場地位和作用,完善協會的體制機制創新,規范協會日常運作與管理,充分發揮協會的橋梁紐帶和支撐作用,不斷提升服務能力等方面的社會實踐。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