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集群市場不斷壯大
現如今,集群經濟已經成為江蘇省紡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有效組織形式以及促地方經濟發展、提高產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江蘇省形成了化纖、家紡、針織、服裝等一批具有專業特色且聚集效應顯著的區域產業集群,這些集群不僅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也使得紡織服裝在轉型升級的同時,迸發出打造區域品牌的堅實力量。 逐漸壯大的產業集群經濟 自2002年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強調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后,產業集群的發展進入了新一輪的戰略調整階段,產業集群在原有的“區域品牌”的基礎上,不斷開始強化自身品牌效應,其主要特征體現在區域經濟由“生產導向型經濟”轉向“需求導向型經濟”、“粗放型經濟”轉向“集約型經濟”、“模仿型經濟”轉向“創新型經濟”的發展模式。江蘇省一直是中國的紡織服裝大省,其產業集群的突出貢獻主要集中在化纖、紡織、服裝、家紡等領域。 近年來,江蘇省涌現了一批“千億產業基地”、“百億產業集群”和“百億企業”等業績突出的紡織集群。蘇州市吳江區、常熟市、江陰市被評為江蘇省紡織服裝的“千億基地”,盛澤鎮、虞山鎮等14個鎮被評為“百億集群鎮”,恒力、波司登、紅豆等9個大型骨干企業被評為“百億企業”。 據了解,在第十五屆江蘇省服裝節上,這批“千億產業基地”、“百億產業集群”也走入人們的視野。以往服裝節中的“主角”基本上是發展較早的蘇南紡織產業基地,它們利用在展會中對集群優勢的突出展示,來提升區域品牌的宣傳力與影響力。而在本屆服裝節上,蘇北承接產業轉移的最新成果展示則成為了展會中的最大亮點。據了解,通過江蘇省委省政府的跨江發展戰略方針的指導下,蘇北地區在戰略調整、企業承接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產業發展迅速駛入快車道。其中,鹽城市組織了下屬地區建湖、射陽、阜寧等產業集群以強勢陣容進行優勢展示;宿遷市也組織了泗陽、沭陽、泗洪等地的產業承接區域品牌共同亮相服裝節。除此以外,常熟市古里鎮、梅李鎮,吳江盛澤鎮、震澤鎮等一批老產業基地繼續“聯袂出擊”,使參展人員與展商共同感受到其豐富的產業內涵與市場潛力。 據悉,自江蘇服裝節舉辦以來,江蘇服裝節組委會則高度重視通過參展交流用以推動蘇南、蘇北以及省內外全球紡織產業的信息交流。據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謝明介紹:“江蘇省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工作已開展了11年之久,在此期間,江蘇省擁有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共67個,其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認定的集群有近38個,涵蓋領域十分廣泛。這些集群共同堅持區域品牌的創新與創收,最終,取得不俗的成績。” 如今,67個江蘇省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數量又有了最新突破,有6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新晉加入,持續擴充江蘇省紡織集團軍的優勢力量。據了解,經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組織專家組的實地考察,6地已被列為新一批的紡織產業集群:即鹽城市建湖縣被評為江蘇裁剪設備制造基地、宿遷市宿城區被評為江蘇紡織服裝名城、沭陽縣被評為江蘇包覆紗產業基地、江陰市長涇鎮被評為江蘇粗紡呢絨名鎮、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被評為江蘇家紡面料名鎮、南京市高淳區東壩鎮被評為江蘇服裝名鎮。新集群的加入也將為江蘇紡織產業的發展與壯大添磚加瓦。 市場交易額不斷提升 蘇州市吳江區、常熟市、江陰市是江蘇省紡織服裝的三大“千億基地”。近年來,身處江蘇省的三大專業市場:中國東方絲綢市場、中國常熟服裝城以及疊石橋家紡市場的交易額持續不斷增長,共同引領與發揮在專業領域的產業優勢。 2009年,吳江區盛澤鎮東方絲綢市場的交易額為630.07億元;2010年其市場交易額達710億元,同比增長12.69%;2011年的交易額821.08億元,同比增長15.65%;2012年的交易額900億元,同比增長9.61%;而2013年1~10月份的交易額已達到825.35億元,同比增長14.6%。 而以休閑裝在業內聞名的常熟服裝城在2009年的市場交易額為550億元;2010年交易額達到650億元,同比增長18%;2011年交易額為800.58億元,同比增長23.17%;2012年交易額為1002.83億元,同比增長25.3%,2013年的1~10月份的交易額已達到880億元,同比增長14%。 同樣,疊石橋家紡城近年來的市場交易額也出現節節攀升的趨勢。據悉,該市場在2009年的交易額為300億元;2010年的年交易額為350億元,同比增長16.67%;2011年交易額為400億元,同比增長14.29%;2012年交易額為450億元,同比增長12.5%。在2013年的1~10月,其市場交易額已達到426億元。 在三大專業市場交易額穩步攀升中,猶以常熟市的發展勢頭更為迅猛。中國常熟服裝城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服裝服飾專業集散地,占地面積約為3.71平方公里,營業面積約為300萬平方米,服裝城內擁有其男裝中心、女裝中心、童裝中心、鞋業中心、演藝中心等共計35家專業市場及旅游購物平臺。近兩年來,常熟服裝城在保留服裝、服飾批發銷售的基礎上,還力推文化商旅的融合與發展,建成了集購物、演藝、餐飲、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4A級購物旅游特色景區。 在時代大潮的不斷推進下,吳江紡織服裝產業的整體優勢日趨顯著,綜合競爭實力也不容小覷。在第15屆中國江蘇國際服裝家紡面料博覽會上,吳江區盛澤鎮也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紡織名鎮”稱號。近年來,由于盛澤鎮不斷加強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產業集聚優勢發展,使得紡織產業規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推進,集聚效應得到了有效釋放,形成了以恒力、盛虹、鷹翔、新民科技等為代表的地標型企業。目前,該鎮已擁有各類紡織企業2500多家,現已形成集研發、生產、市場、物流、服務為一體的配套體系,擁有從繅絲、化纖紡絲、織造、印染、織物深加工到服裝制成品的完整產業鏈。 推進轉型升級趨勢良好 除三大專業市場外,江蘇省還涌現了一大批發展勢頭良好、特色鮮明的專業紡織產業集群。 紡織產業一直是江陰市的千億元級產業,也是當地工業發展的支柱型產業。多年來,由于江陰市高度重視紡織產業的集群發展,迅速涌現出一批以陽光、海瀾等為龍頭型的帶頭企業,形成了以顧山服裝(內衣)、新橋毛紡、周莊新纖維材料等為代表的省級產業集聚區。 而古里鎮則把傳統的針織企業作為當地的民生行業及支柱型產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要位置。一直以來,當地政府從資金、技術、規模、銷售、品牌、創新等方面不斷給予針織企業大力扶持,不斷充實與豐富區域品牌建設,充分推動古里鎮由中國針織名鎮邁入中國時尚名鎮。在今年舉行的第五屆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第四次理事會上,不但表彰了一大批針織企業的示范基地,古里鎮也被榮譽授予了“中國針織面料創新基地”該協會稱號,除此之外,古里鎮還被命名為同行業中唯一一個“中國針織行業的轉型升級示范鎮”。此外,經濟實力雄厚的古里鎮還是江蘇省防寒服名鎮、中國羽絨服名鎮,目前全鎮擁有各類服裝針織企業共計358家、個體工商戶共計800多家。目前,古里鎮在服裝服飾產業中,擁有其世界名牌產品1項、中國名牌產品4項,其中,波司登、風之韻等品牌已家喻戶曉。 沭陽縣作為承接南北產業轉移的高地,已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在包覆紗生產當中設備最多、產量最大的優質基地,據了解,沐陽縣共擁有包覆紗紡織纖維生產企業13家,擁有包覆紗設備3460臺(套),年產包覆紗8萬噸,相關配套企業共計36家。 作為“江蘇省紡織產業基地縣”、國家紡機生產基地、國家紡織產品中心以及針織與人造毛皮產品開發基地的射陽縣,在紡織服裝產業方面發展非常迅速,近兩年來,已形成了棉紡、毛紡、麻紡、印染、服裝、紡機等門類齊全的紡織體系。射陽縣擁有中國棉紡織行業前50強如雙山集團等一大批年銷售產量近10億元的規模型企業。 完整的產業鏈以及健全的專業型市場是宿遷市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最大優勢。宿遷市的絲綢原料、化纖、印染、服裝服飾等相關紡織行業也相對發達,在絲綢、化纖、制造、印染、服裝、制毯、染整等各行業形成了一批骨干型帶頭企業。宿遷市紡織服裝市場具有起步早、數量多的特征。早期,就有宿遷輕工市場、沭陽藍天市場等,近期則擴容了四季青服裝批發市場、四季青國際服裝城、沭陽國際服裝城和中國淮海紡織服裝品牌中心等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目前,整個宿遷市規模以上的紡織服裝企業共計252家,其中,江蘇箭鹿集團進入中國毛紡企業前50強,恒力集團進入中國民營企業前500強。除此之外,宿遷市還建成了泗陽化纖長絲面料產業園、箭鹿紡織服裝產業園以及恒力工業園等大批個性鮮明的特色產業園區。 作為太倉璜涇鎮的傳統優勢產業,化纖加彈工藝發展勢頭十分迅猛,集群優勢也日漸顯現。璜涇化纖加彈工藝通過上下游產業鏈不斷延伸,產業配套設施的日益緊密,近年來,已初步形成了紡噴絲、加彈、織造、家紡服裝等完整的產業鏈,“一鎮一品”式經濟格局日益凸現。 今年9月份,江蘇省海安縣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了“中國紡織產業基地縣”稱號。近年來,海安紡織業發展勢頭迅猛,形成集紡、織、染、后整理、服裝生產加工以及紡織機械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涌現出一大批聯發紡織、文鳳化纖、鑫緣集團、華強紡織、雙弘紡織、恒源絲綢、中山合纖等10億元以上的龍頭紡織企業,其中,億元企業達46家。目前,海安縣已成為全國褒有影響力的色織產品生產開發基地,其中,江蘇聯發紡織公司已連續15年蟬聯中國色織行業的綜合實力前3名和江蘇省色織行業第1名,聯發紡織也成為了海安縣的首家上市企業,而華強紡織則成為魯泰、雅戈爾等國內高端品牌客戶的長期供應商,值得一提的雙弘紡織有限公司,在35年內持續贏利,產銷率與貨款回籠率已達100%。 規劃引領產業發展 為實現“十二五”高端紡織絲綢產業千億元的目標,海安縣政府聘請了國內紡織領域的專業機構為其共同編制在紡織、化纖及絲綢領域的企業發展規劃。按照規劃,海安縣紡織業將以“高端色織產業基地”、“新型紡紗和制品開發基地”、“國家時尚錦綸示范基地”與“高品位生絲生產的重要基地”為核心,以色織服裝、針織服裝、絲綢服飾和產業用制成品這四類終端產品的自主品牌建設為突破口,打造色織、新型紡紗及制品、絲綢、錦綸和產業用紡織品其五大重點產業鏈,力爭做強做大重點企業,做精做專成長型企業,快速“發酵”小型企業,保證紡織業在海安縣經濟中的重要支柱型地位。 為了全面掀起“大干四季度”這一熱潮,射陽縣紡織染整產業園與臨海鎮主攻重點齊頭并進、強勢推動。在射陽縣委、縣政府的積極領導下,緊密圍繞“突破重大項目、加快產業集聚、打造特色園區、致力進位爭先”的總體思路,狠抓“產業招商、項目推進、龍頭培植、園區建設、高效農業、城鄉統籌”的六大重點,精心周密組織的同時,著重落實“五大強勢推進”,跟蹤一批重點項目,重點緊盯南麻商會高端染整、臺灣茂騰高端染整、悅達家紡等一批重點產業項目,最終,使臨海鎮區經濟實現平穩快速、高效發展。 沭陽縣則根據《國務院關于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建設紡織強國綱要》、《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等相關文件,大力發展紡織業的同時,著重發揮包覆紗其優勢工藝產業,制定出“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發展”的規劃綱要。按照“先規劃、后建設”的思路,沭陽縣預計將在開發區規劃大面積土地,用以承載包覆紗的上下游相關企業。據了解,土地將由政府搭建平臺,實施統一規劃、統一供電、供水、供氣、排污以及資源配置,試圖發展循環經濟,力爭打造功能完善、配套設施完全的包覆紗產業發展平臺,吸引外資的基礎上,為包覆紗的生產與買賣奠定基礎。 宿遷市紡織服裝業結合生產的可分割性、行業黏著度低等特點,通過產業鏈要素資源的二次整合,為企業植入更多的新理念、新技術、新元素。依據紡織行業與服裝行業不同的發展特性,宿遷市針對自身特性進行了整合,使原有產業資源在應用高新技術開發的基礎上,提高紡織產業水平,進而推動服裝企業生產邁入新模式。 今年,璜涇鎮致力于化纖加彈產業鏈上的薄弱環節,將重點放在PTA與織造項目上,利用化纖產業的集聚優勢,推動與引進上下游產品的配套服務與相關的重大項目及活動。 抱團出擊品牌化發展 區域品牌的打造,需要企業的抱團出擊,將企業的“單打獨斗”轉變為以集群為單位的集團作戰,只有這樣,才會使集群與企業均獲得更大更好的發展空間。 據了解,海安縣先后建立了商會組織,制定了行業的誠信體系以及實施標準,充分架起了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除此之外,海安縣還定期組織會員企業參加行業之間的相互交流、質量評估以及相關政策法規、行業規范、專項業務培訓的開展;海安縣還通過開展產業調研等方式,及時發布行業內預警信息,通過與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共同協作,反映企業訴求,為中小級會員企業提供配套的相關服務,最終提高企業競爭力,壯大紡織產業集群。而盛澤鎮在紡織集群方面的努力,則主要圍繞紡織科技中心、電子商務信息中心等一大批面向紡織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的建立。 在未來江蘇省紡織行業在產業集群的發展目標中,古里鎮將確立服裝產品的主導定位,強化特色,全面提升其服裝定位與品牌知名度;沭陽縣也將注重品牌意識的培養放在首位,切實加強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推動企業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數字化管理,努力將沭陽縣的包覆紗技術產業打造成為“品牌包覆紗”、“名牌包覆紗”。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