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紡產品質量不能“難得糊涂”
近兩年,涉及家紡質量問題的報道在各大電視媒體、新聞報紙、雜志以及網絡上頻頻出現,一時間,家紡行業深陷“質量門”。 從近5年國家監督機構市場抽檢情況及近兩年的中國家紡協會年度質量報告中可以看出,目前,床上用品主要的質量問題包括:色牢度不達標、水洗尺寸偏差不達標、填充物纖維含量標示不清、填充物質量偏差等;毛巾產品常出現的主要質量問題包括:水洗色牢度不達標、ph值不達標、脫毛率高、纖維含量偏差、產品標注不清等;裝飾布藝(窗簾)主要的質量問題包括:日曬牢度不達標、水洗尺寸偏差、阻燃性不達標、甲醛含量不達標、產品標示不清等。 當這些檢測結果被爆出后,一些家紡企業不禁心有不甘地解釋:在這些不合格的指標中,色牢度、縮水率等出現問題并非家紡企業之過,因布是我們買來的,我們只是進行設計、縫紉加工。 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當消費者買到有質量問題的家紡產品以后,應該到相關的質檢部門進行檢測分析,并根據問題發生的原因尋找“始作俑者”?如果是面料的問題,消費者就應當投訴面料供應商,而非家紡生產商。打個較通俗的比方,當消費者在飯店吃到問題豬肉,那么他就應該去找飼養豬的人負責,而非吃飯的飯店,因豬肉是飯店從飼養場買來的,飯店只是加一些油、調料進行烹飪而已。 顯然,這種邏輯聽起來像是笑話。雖目前國內的家紡企業很少生產面料,一般都是外購,其中染色牢度、芳香胺、水洗尺寸變化率、pH值等都屬于供應鏈其他環節,即做坯布、印染環節發生的問題,并非在家紡企業的生產線上發生,但這并不表示家紡企業可以推卸責任。不管其是到面料廠自購面料,還請印染廠印染,或是直接到印染廠采購,家紡企業都應加強前道關口的質量控制和原料檢測,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廠。在這一點上,家紡企業萬萬“糊涂”不得。 而在產品吊牌標注不清、不符或是無吊牌等問題上,家紡企業則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中國家紡大會上,中國家紡協會會長楊兆華強調,現在許多企業及負責人不重視吊牌,在相關質監部門進行突擊檢查時,產地不清、產品含量標注有誤等問題頻發,這種帶有欺詐性質的行為對行業及消費者造成惡劣影響,企業應高度重視。 在最近1次央視媒體曝光家紡質量問題之后,許多企業已開始進行質量管控和問題產品整頓,雖能夠彌補一些損失,但這種“亡羊補牢”的做法,我們并不提倡。因企業只要稍加細心,并具有最起碼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那么有些質量問題是可以從源頭被消除掉的,甚至不用被稱作“問題”,頻頻占據新聞頭條的位置。 在質量面前,容不得半點馬虎。劣質商品,欺的是消費者的錢,傷的則是企業用錢也換不來的信譽。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