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棉花價差居高不下,而棉花進口配額下發量減少,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棉紡企業開始另辟蹊徑——在保稅區建廠。據了解,以前江蘇張家港保稅區內只有一家生產氣流紡紗線的棉紡廠,而現在已有大約五、六家企業在保稅區內建廠,目前已有兩家建成投產,還有一家即將建成投產。按照保稅區的相關政策,保稅區內的棉紡廠使用進口棉花不受配額限制,享受零關稅,能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在保稅區建廠究竟有哪些好處?是否存在風險?對企業發展而言究竟是權宜之策還是長久之計呢?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高棉價差催生棉紡廠落戶保稅區
2011年以來,由于收儲政策的影響,國內棉價長期高于國際棉價,價差居高不下。對國內紡紗企業來說,能用上進口棉花就意味著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市場競爭力相應增強,企業的日子也會更好過?!?br />
10月11日,美國E/MOTM級棉花港口滑準稅清關價為15841元/噸,印度Shankar-6M級棉花港口滑準稅清關價16123元/噸,國內CCI328B指數高達19523元/噸,國產棉價依然大幅高于國際棉價。進口棉依然是紡織企業的首選?!?br />
然而,今年下發的棉花一般貿易進口配額減少。據了解,目前為止,今年發放的棉花一般貿易進口配額比去年少了大約100萬噸,不少企業很難用上進口棉花。為了解決進口棉花配額的問題,在保稅區建加工廠成為一些企業沖破貿易壁壘的方式?!?br />
根據現行有關政策,海關對保稅區實行封閉管理,境外貨物進入保稅區,實行保稅管理,同時,外經貿、外匯管理等部門對保稅區也實行較區外相對優惠的政策。我國現階段為發展對外貿易而實行特殊海關監管和稅收、外匯政策的保稅區域大致分為4種,即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出口加工區和保稅港區,它們均由國務院批準設立,區內設有隔離設施及監控系統,由海關實行封閉監管。其中,前3種保稅區域分別有各自獨特的功能優勢,但也同樣存在功能缺失,而保稅港區則綜合了前三種保稅區域的所有功能,并實現區港合一?!?br />
保稅區內企業生產成本優勢明顯
張家港保稅區于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2008年,張家港保稅區和保稅物流園區經國務院批準進行了區域整合,成功申報了保稅港區?!?br />
據張家港市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經過估算,目前張家港保稅區內的棉紡廠紡紗生產成本要比區外的棉紡廠低2000元/噸紗。對利潤率不高的棉紡行業來說,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br />
這種優勢主要來源于保稅區內的棉紡廠使用進口棉花可以不受配額限制而且零關稅。據介紹,保稅區內的企業在用電、用人等方面的成本還要高于區外的企業。但由于用棉成本所占比重大,所以在內外棉花價差大的情況下,綜合起來保稅區內的棉紡廠生產成本優勢明顯。10月11日,C32S棉紗指數26172元/噸、CCI328B指數為19523元/噸,按此計算,紡企用國產棉紡紗大約虧損303元/噸;以鄭棉11月合約對應價格采購棉花用于紡紗則虧損1164元/噸。而按15926元/噸進口棉平均成本計算,紡織企業利潤可達3653元/噸。對保稅區內的企業來說,其使用進口棉花為零關稅,還要更為便宜?!?br />
另外,進口棉花重量有保證,美棉、澳棉可做到無“三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成本,保證了產品質量?!?br />
據了解,根據保稅港區現行有關政策,保稅港區內的棉紡廠所生產的棉紗出港區,進入國內銷售要按紗線進口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并按實際狀態征稅?!?br />
市場和政策變化風險須警惕
國內外棉花的高價差是促使棉紡企業到保稅區建廠的主要原因,而這也同時意味著,如果國內外政策和市場形勢發生變化,國內外棉花價差縮小甚或國內棉價低于國際棉價的時候,保稅區內的企業的生產成本優勢就會消失。實際上,前幾年張家港保稅區內只有一家生產氣流紡紗線的棉紡廠,當時這家企業并沒有明顯優勢?!?br />
江蘇白兔集團也準備在保稅區內建廠。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成佰新告訴記者,企業在保稅區內建設的紡紗廠生產規模只有1萬錠。他坦言,由于未來市場和政策變化難以預測,集團只是把保稅區內建廠當作一種探索和嘗試。成佰新認為,除了要警惕市場和政策變化帶來的風險外,如何找準產品定位也是個重要問題。在保稅區建廠,企業用棉比重大才能體現出優勢,而用棉多的低支紗品種普遍附加值較低。要爭取最大的經濟效益,還要找到合適的產品?!?br />
張家港市有關部門負責人也提醒想到保稅區建廠的企業,目前在張家港保稅區內建廠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區內用電較貴,造成生產運行成本較高。其次,雖然按照保稅港區的相關政策,國內貨物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但由于金額較小,程序繁瑣,目前企業生產所用的輔助材料基本享受不到退稅。另外,由于保稅區內沒有相關生活配套設施,區內企業也存在招工困難的問題。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