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小微民營紡織企業抱團解決融資難題
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企業主,對于民營經濟發達的佛山而言,這個問題尤其突出,但也有例外。 “經常聽到別人說小微企業融資難,但對我們來說,這個問題從來就不存在。”陳樹彬說這話時充滿了自信,他擔任南海區紡織行業協會(簡稱“紡織協會”)會長,在他的帶領下,紡織協會與銀行展開了長達10年的深度合作。 早在2003年,南海西樵的紡企就以協會的名義與廣發銀行進行談判,并成功從銀行獲得10億元授信額度,這讓紡企首次嘗到抱團發展的甜頭。在隨后的發展過程中,這種抱團意識不斷強化,在協會的組織下先后成立行業內部的擔保公司和小貸公司,并通過各種金融創新解決行業發展的融資難題。 抱團發展獲銀行10億授信 對紡企來說,設備的升級改造一直是個難題,“我們生產用的設備1臺基本在40萬元左右,一般企業改造和擴產至少要20-100臺,對中小企業來說,短時間要拿幾千萬元買設備壓力會很大,但如果向銀行申請設備按揭,壓力就會小很多。”陳樹彬介紹,為幫助紡織協會會員進行設備更新和改造,目前協會正在向廣發銀行申請3億元的授信額度。 紡企向銀行申請數億元的貸款授信,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相比家電、陶瓷等行業,紡織行業的集中度要小得多,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過去很多銀行對中小微企業設置了各項門檻,單個企業去和銀行談判沒有籌碼,要談幾千萬或者一兩億元基本不可能。”陳樹彬介紹,紡企的弱勢地位讓他們走上抱團發展的道路。 本世紀初,在政府的鼓勵下,南海西樵的紡企不斷強化行業協會的作用和地位,并通過協會的名義與銀行進行談判,“因談的項目是以整個行業作為籌碼,基本上談成的機會很高。”2003年,陳樹彬代表紡織協會與廣發銀行簽訂1份10億元的授信協議,讓他更加堅信紡織行業抱團發展的必要性。 過去10年,紡織協會與廣發銀行建立全方位的合作關系,成功解決了行業的融資難題,“先以行業的名義從銀行爭取到額度,再由紡企根據自身需求進行申請,不是說平均分配,企業申請也要根據銀行的規定確定貸款額。”陳樹彬介紹,這種以行業名義申請的授信額度可以在協議期間循環使用,滿足不同企業的融資需求。 通過這種互利合作,行業與銀行實現互利共贏,“我們從銀行獲得了貸款,銀行通過與協會的合作很好地實現風險控制,到目前為止,我們從廣發貸的錢里沒有出現過一分錢風險。” 把風險控制在行業內部 紡織協會與銀行的深度合作,很大程度上基于協會進行的一系列金融創新,“銀行最關心什么?最關心的是風險,它們愿意和我們合作,是因清楚知道這里面的風險不大。”陳樹彬口中的風險,是指紡企的違約行為,這在行業內部已通過一系列創新進行了消化。 為讓企業更好地滿足銀行的風控要求,在政府的主導和支持下,紡企共同出資成立自己的擔保公司,為不符合條件的紡企進行擔保,從而大大降低銀行的風險,“如設備按揭,很多銀行不敢做。對條件不夠的企業,我們可以進行聯?;蛘咄ㄟ^擔保公司進行反擔保,如果產生風險將由我們行業內部承擔。”陳樹彬表示,成立的擔保公司并不以盈利為目的,“我們只象征性地收取1%的費用。” 這種互保方式讓企業在與銀行的談判中取得主動權,“過去只能拿設備到銀行進行抵押擔保,但1個新設備價值50萬元,銀行拿到發票后先打9.5折,再打3折,抱著金子進銀行馬上變成鐵,這有什么意義?”陳樹彬表示,通過最大限度降低銀行風險,協會與廣發銀行建立良好的信任,從而減少很多不必要的交易成本,“設備按揭也是1個很大的市場,一般紡織生產設備的壽命在10年左右,我們西樵目前就有近3萬臺機,未來幾年有一半陸續進入技改,銀行沒理由放棄這個市場。” 為進一步拓展紡企的融資渠道,今年紡企共同出資4.9億元成立小額貸款公司,成為佛山注冊資金最大的小貸公司,“小貸公司將以紡織協會的會員單位為主要服務對象,解決紡企的資金周轉難題。”陳樹彬介紹。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