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集群化發展迅速 未來十年大有可為
近日,發改委網站發布《紡織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發展專題》,指出近十年來,我國紡織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取得高速發展,發生了重大變化。但發展還不平衡,在技術創新、品牌建設、國際化等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未來十年仍將大有可為。 專題指出,近十年來,我國紡織工業高速發展,纖維加工量占世界的比重從2000年的25%上升到2010年的51%,這其中產業集群地區是提升加工總量的主力軍。如2011年蕭山、紹興、桐鄉三縣的化學纖維產量就達1100多萬噸;鄒平、長樂兩縣的紡紗產量就達1500萬錠;盛澤、西樵、湖塘、黨山等幾個鎮就有20多萬臺織機;江蘇海門三星鎮的家紡產品2011年銷售額就達500億元。 專題分析,紡織業取得這些成績主要有五方面的原因: 一是投資帶來了規模的擴大。民間資本為各集群地區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浙江大唐、許村等5個鎮2011年總資產達到659億元,比2001年增長342%;江蘇盛澤、新建等五個鎮2011年總資產達到1179億元,比2001年增長628%。 二是注重科技創新,科學發展。各產業集群普遍采取規劃先行辦法,克服發展的盲目性。集群地區的工藝技術裝備水平日益提高,產品逐步升級換代,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不斷涌現,兩化深度融合也取得重要進展。集群地區許多企業建立了國家級、省市級的技術中心,有的還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許多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三是重視完善產業鏈及配套措施。近年來,產業集群地區注意引導、鼓勵支持企業加大投入,重視產業鏈的配套、完善,以繼續保持著競爭優勢。與此同時,集群地區的專業市場、電子商務也快速發展,與產業形成很好的互動,增強了紡織集群的競爭力。 四是更加重視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無論是善待員工,還是善待環境,集群地區整體都有了相當大的進步。一線工人工資每年都以10—20%的速度遞增。職工宿舍居住條件、福利待遇、文娛生活等也得到很大改善。 五是區域品牌、企業自主品牌不斷成長。企業的品牌意識逐步增強,發展模式從追求數量規模到注重質量品質,從來料加工、貼牌生產到建立自主品牌,提高品牌貢獻率。許多產業集群針對自主品牌發展制定了各種鼓勵政策。在支持企業搞好自主品牌的同時,區域品牌戰略也取得重要進展,帶有紡織特色的區域品牌不斷出現,被社會不斷認知。有的省市還開展了區域國際品牌的創建工作,讓區域品牌走上世界。 另外,專題也指出,過去十年,紡織產業集群地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涌現了一批轉型升級見成效,具有新型產業集群內涵的地區。但發展還不平衡,技術創新、品牌創建、設計研發、營銷管理、國際化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十年仍大有可為。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