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信息技術傳遞紡織產業升級正能量
紡織行業經濟運行增速放緩 在過去的2012年,紡織工業遇到了一些新形勢和新問題。受外需不振、內需趨緩、國內外棉花價差不斷拉大、生產要素價格持續上漲等諸多因素影響,紡織工業經濟增長呈現出減速態勢。全年工業總產值為57810億元,同比增長12.29%;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625.23億美元,同比增加3.32%;固定資產投資額7793.02億元,同比增長14.62%;前11個月利潤總額2457.54億元,同比增加4.43%。可見,生產、出口、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較上年放緩,效益明顯下滑。但下半年以來,隨著上年同期基數下降以及企業、商業庫存調整逐漸接近尾聲,紡織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出現降幅逐步收窄的趨勢,行業產銷增速略有回升,全年總體運行趨于平穩。 面對這樣的形勢,紡織行業只有致力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才能應對諸多不利因素,保持自己的國際競爭力,實現建設紡織強國的發展戰略目標。這是紡織工業在倒逼機制下的必然選擇,也是著眼于戰略機遇期的主動出擊。 信息技術應用走向深入 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對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業形勢的變化必然反映到企業信息化的需求,經濟效益下滑,資金緊張,貸款融資困難,表現為信息化投入有所減少。但是必須看到,行業龍頭企業和優勢企業需求依然存在,甚至更為強勁。其特征是決策上項目更加堅決,對合作開發商和產品選擇更加成熟和理性,要求越來越深入,態度越來越務實。他們逐步認識到信息化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重要作用,在經濟增長放緩的形勢下苦練內功,加強管理,提升研發,加快信息化項目的推進。 2012年,由于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對產業升級是有力推動,發揮了正能量。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由推廣普及逐步轉向行業化的深層次應用,用戶群主要面向迫切要求產業結構調整和管理水平提升的優勢企業。在當年工信部兩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中,波司登、無錫一棉、安徽華茂、山東南山、山東魯泰等都是行業龍頭企業。另一方面,紡織行業信息技術與生產工藝、生產過程、生產裝備的融合日益密切,智能化生產是一個顯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紡機、服裝和印染行業。 生產裝備智能化有重大突破 紡織生產裝備已經形成了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的優勢,信息技術可以在工業化的硬優勢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自動化水平,實現智能制造,并且在企業管理、產品設計等更加廣泛的領域形成信息化的軟優勢。信息技術與生產裝備的深度融合在2012年有了重大突破。 備受關注的山東康平納公司的全自動筒子紗染色生產線,采用全流程在線檢測和智能化中央控制系統,通過中央控制室可以指揮生產全過程,實現了染色現場的無人化運行。生產線已應用到10余種原料的紗線染色,產品應用到20多家單位,大大提升了我國紡織工業的自動化水平。還有青島環球公司的粗細聯合智能全自動粗紗機系統,由全自動落紗粗紗機和粗細聯輸送線等配套設備組成,應用了RFID等技術,實現了從粗紗紡紗到自動落紗的全過程自動化和生產管理信息化。 服裝企業發展現代制造和物流系統 服裝行業處于整個紡織產業鏈的末端,企業數最多,直接面向消費市場,長期以來信息化基礎薄弱。“十二五”規劃將服裝大規模定制技術作為發展方向,近二三年來,信息技術在企業達到深入應用,2012年更是涌現了一批優秀成果。 上海威士公司開發出自動釘扣的自動化縫制單元、智能吊掛系統,自動整燙系統、全自動培烘系統、自動折疊包裝系統和自動化倉儲物流系統等,初步形成了現代服裝制造和物流系統;寧夏匯川公司采用自行開發的信息化系統,對單量的西裝、職業裝的量體數據分類匯總,先達到較高的號型覆蓋率,再對7%左右進行單裁處理,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基本實現了大規模定制。 印染企業技術進步催生MES建設 印染行業處于整個紡織產業鏈的中端,是產品結構調整升級的關鍵環節,對于提高紡織品面料的質量、檔次和附加值,實現清潔生產,提升我國紡織品國際競爭力起著關鍵作用。印染生產過程自動檢測和控制技術是需要重點突破和急待解決推廣的關鍵技術。2012年印染在線檢測和控制系統的應用大幅增加也印證了這一點。 引人注目的是杭州開源公司的印染MES,近年來已被多家印染企業應用,平均可提高機臺生產率5%-15%,降低回修率10%-15%,減少年均能耗5%-8%,工藝達成率在98%以上,對于穩定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生產工藝、促進節能減排發揮了重要作用。許多企業應用了能源監測和管理系統,以節能降耗為主要目標,通過對不同布種在機臺上水、電、汽等數據的采集,核算單位能耗成本,具有自動采集、運算、分析、管理、優化和診斷功能,對企業節能降耗和管理水平提高具有示范價值和促進作用。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