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紡織服裝產業發展 專業化分工就是共贏
專業化分工造就了泉州優勢產業集群的輝煌。圖為在石獅市國家紡織品檢測重點實驗室內,工作人員正利用氣質聯用儀對企業送來的紡織樣品進行禁用偶氮染料成分檢測。 在洋埭村的林土秋辦起第一家鞋廠后,精明的陳埭人紛紛加入制鞋行業,有人做鞋材,有人做網布,有人做鞋扣,有人做鞋機,于是泉州鞋業產業集群隨之誕生;同樣,因為有人提供紡織面料,有人提供輔料,有人專做拉鏈,有人生產紐扣,泉州紡織服裝產業才能形成今天的規模。 專業化分工協作是產業集群誕生的基矗在接下來的競爭中,產業集群的做大做強,同樣不能“單打獨斗”,而是更多地要依靠整個集群的配套能力、價值鏈整合能力。 你做面料我做成衣 差異定位串聯產業鏈條 大部分國內消費者知道安踏、361°、喬丹,也聽說過他們用新型面料制作的,具有吸濕、透汗、排氣等功能的運動服裝,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些面料的提供者是誰。雖然在消費市嘲默默無聞”,一心專注紡織科技的海天輕紡在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中卻絕對是“大名鼎鼎”,通過與本地龍頭企業的配套及分工協作,海天輕紡奠定了自己的行業地位。 注重產業鏈協作的還有安踏。在安踏的鞋服產業鏈條上,眾多中小企業為其提供鞋材加工、面輔料生產、印染等服務。在打造自己的高效產業鏈,加強自身科研力量的同時,安踏也不斷幫助供應鏈上的配套廠商提升技術水平,派出人員支持供應商建立健全實驗室,攜手共同研發前沿技術,“彈力膠材料技術”因此誕生。 產業集群內,不同企業的差異化定位不僅串聯了產業鏈條,也成為企業間合作的基矗2011年6月,包括22家高檔日用瓷生產企業、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2個事業單位在內的“泉州市高檔日用瓷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 聯盟的成立,不僅提升了整個行業的研發能力,也拓寬了市常“有些會員企業擅長做碗,有的擅長做盤,在實際生產中便可發揮各自優勢,協作生產,不僅實現了產品質量最優化,也解決了以前單個企業受限于公司生產能力,有大訂單卻不敢接的情況。”德化真泰爾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顏真革對此感觸頗深。 你打品牌我來配套 分工協作實現集群共贏 10年前,面對“烽火鞋i代”不斷打破的銷售記錄,以及開足馬力加班加點的工廠,特步集團放棄了自建生產線,將訂單交給有生產能力的協作工廠,將精力放在研發和品牌上,于是有了品牌如今的輝煌。 同樣,早在2001年,當晉江80%的制鞋企業還在為國外品牌代工賺取微薄利潤時,在同門兄弟中保持領跑優勢的安踏,就已將產量的一半委托給20余家協作工廠。如今,安踏的鞋和服裝自產比例僅為36.9%和14.4%。 在安踏、特步主動將加工環節外包給本地企業的同時,一些中小企業也積極向龍頭企業靠攏,主動為其提供配套服務。從當初200人的小廠,發展到6億元產值,如今又向15億元邁進,與“狼”共舞的13年,讓大力亞服裝科技有限公司擁有了一片屬于自己的藍天。如今,七匹狼三分之一的服裝由大力亞加工,大力亞的利潤是普通貼牌加工的好幾倍。 同樣的分工協作,也在建筑建材產業集群中被屢屢提及。2007年下半年,溪石集團開始啟動“石材裝飾一體化”戰略。“為客戶提供石材設計、加工、安裝一條龍服務,能減少客戶使用石材接觸的中間環節,讓客戶節省成本。” “石材裝飾一體化”的背后,則是關聯產業的融合提升。“公司競標拿到訂單后,把很多加工訂單下給本地其他實力企業,大家一起做強南安石材品牌。”分工協作的背后,溪石集團董事長王伯瑤看重的不僅是企業的發展,還有產業集群的共贏。 關照別人 就是關照自己 如果在10多年前,安踏、特步、七匹狼等面對快速增長的訂單,沒有選擇將一部分生產環節外包給產業集群內的協作工廠,而是自己建廠房、擴生產線,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做好品牌和營銷,也就不可能誕生如此多的國內知名品牌。 同樣,一個企業,如果既生產原輔料,又生產成品鞋服等產品;既做原料供應商,又做品牌供應商,定位不明確、分工不精細,也難以成長為行業巨頭。 明確自己的定位,把握核心競爭力,將生產等環節外包給產業集群內的協作工廠,集中精力做自己擅長的環節,產業鏈上下游一條心,尤其是生產、營銷環節的通力協作,才能實現企業和集群的共贏。 關照別人,就是關照自己。安踏、特步、七匹狼等龍頭企業的成長源于此,大力亞等甘為“鳳尾”的協作企業的發展亦源于此。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